吴秀芳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用合适的思路指导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注意教学效益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思考题的研究,都要建立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上,都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文章作者通过对自身的教学研究,探讨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师起到些许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35-02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处在认识的感性时期,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教师应尽量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导入、知识探究,激活他们的脑细胞,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的体验情境
创设情境对学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的创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与归宿,只有当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去探究,为提高自己的水平而努力。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问题情境的创设才会水到渠成,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需求,利用身边有限的科学资源进行实验探究,营造良好合理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融入情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
比如,教学“小数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整数的简便运算”与科学实验活动,对实验进行类比与联想,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了运算规律,就可以使计算化繁为简,准确快速。比如,学生看到25×4时,便会联想到100;而当看到85%时,其脑海中亦将自动转化成0.85,这便是学生受联想思维影响的结果。
二、以生活为基础,创设教学的有效情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在师友合作答疑解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解题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题目中找到熟悉的感觉,而不是参与别人的生活[2]。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一节时,教师开展了课后拓展实验:学校新种了一棵柏树,在花坛外沿,用钢筋围成一个长3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钢筋多少厘米?教师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议一议,并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采用师友互助、交流的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自主合作意识。
三、情境创设要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小学生喜欢新鲜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不要把那些陈旧的故事与生活情境滥用到教学中,以免使学生丧失兴趣[3]。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共鸣。
如教学“正方形面积”时,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找一下画面中的正方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探究数学原理的兴趣。此时,当教师询问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点时,学生的探索积极性高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学生的视觉、听觉于一体的数学课堂,是效率最高的课堂,学生只有将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才可以达到学习的最好状态。教师借助多媒体与生活实物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的视、听觉等多种器官都调动起来,这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
四、充分挖掘教材,适时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题目一般都来源于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题目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挖掘教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对题目内容进行拓展,对题目的背景等进行详细描述,使学生从中接受德育[5]。
比如,在教学圆周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了1100多年,在世界数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在教学负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阅读材料《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从小学好数学,长大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的志向。
再如,教学“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明日歌》,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金钱买不到的,现在必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德育契机
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教学,并且将教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动起手来,能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此时,教师再辅以理论教学,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并且,教师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和竞争,能够将知识变得让学生易于接受。
有些特殊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室外开展教学,如“位置和方向”的知识。针对这个知识,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活动小组,按照不同的方向,到校园外去寻找活动地点,有的去南边的敬老院献爱心,有的去北边的福利院帮助残疾儿童,有的去东边的菜市场捡拾垃圾,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室外寻找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感、空间感和爱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