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全国民族运动会社会价值及其传承研究

2021-08-26 08:56张振东聂世轩李国立杜松健黄迎乒
体育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动会少数民族能量

张振东 聂世轩 李国立 杜松健 黄迎乒

摘 要: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正能量进行表征梳理、价值解读和传承理路探索,认为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价值与正能量内涵相契合,全国民族运动会具备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目标性、规模不断扩大的广泛参与性、文化改革创新的发展融合性和共同传承民族记忆的团结进步性。提出通过以政治价值传承为根本、经济价值传承为方向、文化价值传承为核心、体育价值传承为基础,传承全国民族运动会价值,促进持续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关 键 词: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全国民族运动会;体育价值;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4-0022-06

Abstract: The aggregation of "positive energy" for national solidar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 and to realize great rejuvenation for Chinese nation.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ositive energ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Games from facial examination, valuable interpret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inheritance path, and found that the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Gam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positive energy, which possesses the four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attribute of value and objective consistent with mainstream ideology,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in gradually expanding scale, the developmental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the unity and progress of concurrently inheriting national memory. It is proposed to inherit the value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Games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gathering of positive energy with national solidarity by taking the inheritance of political value as the ground, inheritance of economical value as the direction,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value as the core, and inheritance of sports value as the basis.

Key words: sports culture;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the Chinese National Games;sports value;national solidarity;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民族运动会”)①前身是1953年在天津举办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表演与竞賽大会”,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增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承载体[1]。2019年9月在郑州举办的第11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民族体育赛事。全国民族运动会历经近70年的创新发展,建构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体系,在党和国家民族事务治理及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能量”一词最早起源于物理学,含义为当物体发生变化时,与既定的标准能量相比,比原来产生更多能量的为正能量,比原来产生更少能量的则为负能量[2]。如今,正能量早已突破了自然科学的范畴,更多地被理解为嵌入并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系统以及价值观念中的一种共享意义。回顾学术界对正能量的研究主要有:一则重在阐释人作为主体拥有正能量或受其影响而保持和产生积极向上的状态[3-4];二则关注正能量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相互建构的关系及推动文化进步的功能[5];三则强调正能量在社会建设、国家发展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价值[6-7]。并且,不论是在个体、社会还是国家层面,正能量的存在与发展都有赖于其同一般能量一样具有的流动性和转化性,也即传播能力。

习近平[8]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这清晰说明汇聚正能量对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民族运动会从本质上讲具备体育赛事的基本属性,从体育赛事的角度深入有助于我们理解全国民族运动会与正能量内涵相契合的缘由:体育赛事是一种以行政代教化的新型治国策略,是大国意志支配的器具,中国举办的体育赛事最大功效即强化国家信仰和集体意志[9],故此,全国民族运动会必定服从国家意志、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体育赛事建构和再现了“想象的共同体”,弥合社会不平等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有创造社会凝聚力的潜力[10],因此,全国民族运动会有凝聚社会力量的功能。作为节日电视、文化表演的媒介事件,体育赛事满足传播对文化的共享、融合、理解及建构等重要意义[11],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国家力量和体育形态的形塑,从这个角度看,全国民族运动会亦有传播(流动)特性及推动文化发展的价值。在新形势下,要办好全国民族运动会,强化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功用,进而将其打造成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助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场域,需要梳理全国民族运动会正能量的表征,探讨其价值及传承理路。

1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正能量表征

1.1 传递国家意志,体现价值目标

全国民族运动会自首届开始就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以现代运动会的形式助推民族政策的实施,践行从民族解放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宗旨顺应着我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而不断演变,这种调整始终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与特定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应[12]。每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办赛宗旨与当时民族政策方向紧密呼应。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向沿海地区政策倾斜的同时,专门设立投资、基金、资金、贷款等政策措施,全力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亦明确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主题[13]。相应地,“发展”“进步”“奔小康”成为这一时期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办会要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将“各民族一律平等”上升为“立国的根本原则”,在其他场合也多次强调民族平等的根本性地位。相应地,第9、10、11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办会宗旨第一条便是“平等”,倡导“平等”成为现阶段全国民族运动会办会的第一要义。同时,全国民族运动会十分重视作为体育节日及赛会展演传播的人文价值,始终以“团结”作为宗旨,贯彻办会全过程,传递稳定、统一的民族复兴意志。不论是“发展”“进步”还是“平等”“团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全国民族运动会均有效传递了民族政策的精神,表达国家对民族团结关系的最大诉求,彰显出其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立场的正能量。

1.2 规模宏大,体现广泛参与

自1982年第2届以后,全国民族运动会被确定为每4年举办一次,在稳定举办的基础上,其规模不断扩大,民众参与度屡创新高,社会辐射面更广,影响力不断增强。

根据统计,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赛事参与情况呈现积极增长态势。其中,参赛民族、代表团数量不断增长,代表团数量自第7届以后基本稳定在34个,参赛少数民族数量在第2届已达到顶峰,而自第10届开始汉族运动员也开始参加集体项目,实现了全民族参赛;参赛运动员数量方面,第9届以后的运动员数量相比往届有明显增长,第11届更是多达7 009人,创历届新高。据悉,第11届举办地郑州市招募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总计47 000余名,此外还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自行组织参与,日均为全国民族运动会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多达100 000余人次[14]。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反映出国力的日渐强盛,也证明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符合各族同胞的需要,契合各族同胞生活与体育需求实际。

参赛民族数、代表团数、参赛运动员数量显著提升,全民族的广泛参与使全国民族运动会办赛规模不断扩大,直观展现全国民族运动会激发各民族积极性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全国民族运动会广泛参与的正能量特征。

1.3 改革创新,体现发展融合

全国民族运动会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改革创新精神,不斷完善赛事制度,扩大规模,不断探索,在力求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同时,注重发掘富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质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发展、融合的眼光,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纵观全国民族运动会举办历程,每届都不乏具有创新意义的代表性事件。自第1届开拓性地举办民族形式的体育盛会,在中国体育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到第2届确定每4年举办一次,奠定了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地位;第3届开始启用会标、会旗和会徽,建立了独特的文化标识,更好展示其民族性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内涵;第4届启用会歌《爱我中华》,以新的形式传播运动会能量,台湾同胞的参加彰显了民族团结精神和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影响力;第6届开始出现中心城市与少数民族地区共同承办,第7届甚至先后在全国8地举行,包括5个自治区和天津、北京、云南;第9届取消金银铜牌的奖励政策,尝试淡化金牌意识、号召更广泛参与;汉族运动员参赛和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更显示了全国民族运动会突破限制,力求发展的魄力。

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运动项目设置不断丰富。其中竞赛类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由第2届最少的2项增加到第10、11届的最多17项;表演项目方面,除第1届以外,项目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由第2届最少的68项,增加到第11届的最多194项,增幅达到185%。历届全国民族运动增设射箭、赛马、射弩、枪花炮、秋千、叼羊、珍珠球、木球、武术、龙舟、毽球、打陀螺、蹴鞠、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独竹漂等项目,核减举重、拳击、短兵、步射、射箭等项目。很多富有原生态特质的竞赛项目(如花炮、独竹漂等),通过全国民族运动会走进了更加广阔的群众生活视野,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项目数量增加的同时,项目设置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竞赛和表演项目不断增设,显示出全国民族运动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特色项目持续挖掘和整理工作成效,体现出其具有导向性的文化整合功能。

从整体上看,历届代表性事件、民族特色项目的挖掘及会歌等文化符号的不断产生,每一届都在往届基础上改革创新,印证着全国民族运动会从锦标主义到全民族参与的发展,从现代体育理念到传统人文精神的融合,彰显全国民族运动会不断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正能量社会价值。

1.4 共同传承,体现团结进步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融合与创新,见证和记载着新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历程,也包含和助推中国各族同胞携手前行的体育强国梦想。一方面,赛会项目设置不断增加,211个大项,1 200余个小项仅仅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缩影,各族同胞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最高平台展示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与厚重;花炮、龙舟以及独竹漂等项目的起源与发展也并非某一民族所独有,而是各民族交往交融的结晶。以身体活动为依托,具有一定制式的民族项目的传承,是民族团结美好记忆的留影,借助这种留影,中华民族“一体”的共同记忆不断被构建和强化。另一方面,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体育团体往往不只是由同一民族组成,不同民族同胞在这样特殊的体育团体内形成民族互嵌、团结协作、全力争胜的精神,民族团结的创建形式在个人层面得到实践,全国民族运动会发挥了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2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正能量价值解读

2.1 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

民族团结不仅关乎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以及各族人民的安居乐业,更关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乃至生死存亡。全国民族运动会通过发挥正能量的价值目标性,确保我国民族团结意识形态的表达,从而实现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

体育赛会宗旨是最为外显的意识形态表达形式,全国民族运动会提供了强化少数民族自信力的平台。一方面,政治化的身体、图像和文字,完备的硬件及华丽的装扮和仪式演绎着各民族的共存共享共荣,展现着国家政治策略和民族工作政策的成功[15]。在一系列政治符号的表达下,国家政策的合理性得到了维护,民族自身形象及团结关系得到了优化与再现,有效提升了民族同胞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另一方面,族际接触能够增强彼此的认知依赖性,是改善关系、培育共同体意识、强化一体感的有效手段[16]。全国民族运动会提供了族际接触的契机,各个民族的运动员组团参加团队项目,项目选择没有族别限制,各族同胞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组成代表团参赛,增进了相互了解,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全国民族运动会传达着国家民族政策,强化和提升着民族自信心、凝聚力,这些都是其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所在。

2.2 释放生产潜力的经济价值

如今我们仍面临许多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的事实,而差距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民族关系及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需要释放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全国民族运动会通过不断扩大规模,发挥自身正能量,促进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来实现经济价值。

全国民族运动会参赛民族数量、代表团数量、参赛运动员数量持续增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产生直观的效果,其传播的辐射效应逐渐从民族地区延伸至发达地区,并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相对“弱竞技性”的特点,与现代体育形成相互补充,更能够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发展和推广有效提升了其形象及市场价值,从而助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多富趣味性、简单易学且投资少见效快,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素养;民族传统体育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释放不良情绪,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17]。全国民族运动会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发展,有助于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身心健康,从而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高劳动力质量,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全国民族运动会广泛传播的正能量有助于推进体育旅游特色项目、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节等服务型经济的发展。

通过推进体育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劳动力质量,全国民族运动会有助释放民族地区的生产潜力。

2.3 传承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8]。全国民族运动会作为建国以来重要的民族文化节日,是不断传承和创新民族精神文化价值,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正能量。

首先,全国民族运动会推动着民族文化的融合及进步。“和合”乃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形成来源于56个民族文化不断交流、兼容并包。“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19],在中国古今发展中,多元互钳形成了民族一体,民族文化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和交流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民族运动会便为民族文化的更新和交流提供着平台,为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不断注入活力。其次,全国民族运动会增进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全国民族运动会有效地衔接个人记忆与群体记忆,建立深层次的认同和团结,让各民族找到属于自己的时空场域,增进更广泛的文化认同[20]。再次,全国民族运动会保障着文化领域的安全。定期举办的全国民族运动会提供着交往交融的平台,起到了强化民族同胞的民族身份认同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全球化潮流和现代化效应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不利影响,成为我国保障文化领域安全的重要手段。

2.4 实现体育强国的健康价值

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大力弘扬中国体育精神,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全国民族运动会彰显正能量团结进步性,弘扬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推动民族体育项目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发挥体育价值。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要实现全民健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国民族运动会始终蕴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竞赛、表演项目的取舍与改进始终不离“增强体质”的本质,文化、制度体系的完善也为科学办赛提供了底蕴和保障。全国民族运动会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充分展示,无论是开闭幕式中充盈的“人与自然”“和合”理念,还是竞赛项目中器物、礼仪、身体活动形式所承载的对社群生活的热爱,以及不重输赢、大胆突破锦标主义桎梏,寻找本土意识的举措,都传达和阐释着人本主义及开拓创新的中国体育精神。

3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正能量价值传承

3.1 政治价值传承是根本

全国民族运动会以其政治性为根本属性。卢元镇[21]曾提出把全国民族运动会办成东方运动会的设想,也有学者提议借鉴世界民族运动会的经验,让全国民族运动会走向国际。对此,应该首先明确现阶段我国民族治理事务对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政治要求,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政治属性其根本性是关乎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大事,传承全国民族运动会正能量的社会价值应把贯彻其政治屬性放在首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关乎中国梦的实现,更关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是全国民族运动会在新时代持续发挥政治价值的中心。全国民族运动会要始终围绕这一中心,发挥长处补足短板,制定形式多样且方法适当的工作方式。首先,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如今全国民族运动会已发展成为等级足够高、规模足够大的民族节庆,要充分发挥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符号场域作用,将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在字里行间传达民族工作思想的精髓,将共同的历史记忆、精神文化及前途命运,恰当地融入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符号系统之中。其次,要尝试构建互钳式“大社区环境”。互钳式“大社区环境”有利于促进依赖于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凝聚力,要重视寻求项目团队、大联欢之外省际、族际以至人际间更广泛互动,设计更加宽松的比赛及运作制度,把运动会打造成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大社区。

3.2 经济价值传承是方向

传承释放民族地区生产潜力的经济价值,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充分发展是全国民族运动会正能量的发展方向,也是其长久存在的前提。首先,要继续走群众路线。一方面是要淡化锦标意识,竞技体育商业化运作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但是过度商业化也对体育本质目标产生侵害[22]。除从奖励机制、媒体宣传方面淡化锦标意识之外,全国民族运动会参赛队员的职业化趋向问题也应加以重视。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弱竞技性、普适性、经济性,依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充分推广,发挥身体健康扶贫、心理健康扶贫,以及提升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以推动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开展并巩固小康社会建设成效。其次,强化全国民族运动会助推相关产业发展长处。第一,要依靠国家政策以及发源地优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产业。早在2014年国务院提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的任务,大力支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产业化发展。如广西每年三月三的花炮节就已经成功建立起文化品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国民族运动会将有效助力各个项目产业的建立与发展。第二,借助全国民族运动会流量推动民族区域特色旅游品牌的创建。體育赛事的传播效应毋庸置疑,第11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赞助额达到1.65亿,有超过30家企业的参与,直观展现全国民族运动会的传播价值。在充分利用好这一传播效益,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同时,还要着力推动民族区域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结合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的特色自然风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立一批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不仅要吸引客人更要留住客人。

3.3 文化价值传承是核心

为更好促进全国民族运动会汇聚正能量,应该继续推动发展与融合的核心特点。第一,应继续保持好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发展势头,拓展其地理文化空间。建国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23],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的进步再加上全国民族运动会在中部城市顺利举办的成功经验,使全国民族运动会走向东部沿海城市的条件逐渐成熟,大胆尝试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发达城市先进的现代化资源结合成为可能。第二,推进全国民族运动会与新媒体文化的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需要有新鲜的事物抓住眼球,如今中国、民族的东西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全国民族运动会走近大众视野的中心仍有空间,利用好新媒体文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全国民族运动会新闻服务的影响力,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扩大发展空间的机遇。

3.4 体育价值传承是基础

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表演与竞赛大会是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本原,增强民族体质是办赛要义,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项目与精神是办赛基础。继续办好全国民族运动会,让全国民族运动会更好汇聚民族团结的正能量,要以延续赛事文化、办赛制度和经验,保障运动会组织形式的科学运营为前提,要继承和利用好这一稳定的场域,大力弘扬中国体育精神,强化民族记忆,推进团结精神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

一方面,要继续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和整理工作,结合实际调整和完善运动会项目设置,保证少数民族体育始终具有活力和先进性。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近700项,纵使全国民族运动会规模庞大,也仍有大部分项目可供发掘,既要借助全国民族运动会半个多世纪的举办经验,又要动员广大学术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设计合理的整理策略。发掘和整理工作不仅能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还能扩大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影响面,可谓一举多得。另一方面,实现全国民族运动会经济文化价值的落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要跟上。公共体育服务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明显。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发展水平、体育传统,设计有针对性的供给策略;鼓励建立政府、个人、非政府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供给方式,以缓解政府资金压力、提高服务效率,让民族地区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有用武之地。

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是全国民族运动会得以存在和长足发展的生命力。继续办好全国民族运动会,将其办成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节日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就要传承和创新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正能量价值,进一步汇聚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能量。

注释:

① 目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简称存在多种形式,包括“民运会”“民族运动会”“全国民运会”等,经查,第九、十、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中规定,当届运动会全称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分别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或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或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或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可见,简称为“民族运动会”有一定依据。另外,考虑到全国各省市都定期开展不同级别的民族运动会,本研究将简称确定为“全国民族运动会”,以保持与运动会规程的统一,同时便于与地区运动会进行区分。参见: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http://sports.cntv.cn/20110831/107347.s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https://www.neac.gov.cn/seac/c100571/201506/1093563.s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https://11mzydh.zynews.cn/guicheng/ 2018-05-29/20.html。

参考文献:

[1] 黎文坛,胡小明. 民族运动会的发展理念初探[J].体育学刊,2012,19(1):39-43.

[2] 山峰. 突发危机中非官方正能量信息的挖掘与传播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6.

[3] 秦玥. 传播正能量:大学生网络交际的准则及引领[J]. 学术交流,2014(4):220-223.

[4] 孟德腾. 点燃“正能量”[J]. 语文建设,2013(4):68-69.

[5] 陆士桢,焦阳. 青年工作与凝聚社会正能量[J]. 中国青年研究,2014(4):35-39.

[6] 俞良早. “正能量的推动力”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25-31.

[7] 黎玲. 中國梦视域下大学生正能量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8] 习近平. 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中国政协,2019(18):4-7+2.

[9] 路云亭. 教化的权力转移——作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典型仪式的大型体育赛事[J]. 体育与科学,2017,38(1):45-51.

[10] JOSEPH M B. Sport and the contestation of ethnic identity:Football and Irish in Scotland[J].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2006,32(3):1189-1208.

[11] 董青,洪艳. 体育符号: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M]. 郑州:原子能出版社,2017.

[12] 谭广鑫,胡小明.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类学考察——以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考察对象[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513-516.

[13] 左岫仙. 新中国民族政策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民族平等为视角[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2):5-13.

[14] 何可. “绿城使者”助力添彩:日均10万名志愿者为盛会提供优质服务[EB/OL]. (2019-09-17) [2020-10-15]. https://m.11mzydh. zynews.cn/zhiyuanfuwu/ 2019-09-17/1974.html.

[15] 王兰. 从“锦标主义”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全国民族运动会价值观的嬗变[J]. 体育学刊,2019,26(4):22-29.

[16] 管健,方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面向与心理路径[J]. 西北民族研究,2020(4):17-21.

[17] 王兰,韩衍金. 精准扶贫视阈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及发展愿景[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5):120-129.

[18]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 新华网. 习近平: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EB/OL]. (2015-09-30)[2020-10-15]. 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5-09/30/c_1116727894.htm.

[20] 陈振勇,童国军. 节庆体育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为例[J]. 体育学刊,2013,20(4):124-128.

[21] 卢元镇. 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兼论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向东方运动会转型[J]. 体育文化导刊,2003(10):16-19.

[22] 习近平.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9-28(002).

猜你喜欢
运动会少数民族能量
龟龟运动会
能量之源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春季运动会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