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斌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教学方法与作业形式较为单一。若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则应立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将情景法贯穿教学的始终,并注重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运用在教學过程中,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当前快速变革的时代要求,对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更加重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生活化”等举措层出不穷,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于教学生活化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刻
小学数学生活化被教师普遍接受,但是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例如,只是在课程导入时作为套话引出新课的内容,随之便抛到脑后。只有真正将数学融于生活,在课堂上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只有在思想上对教学生活化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一理念根植于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缺乏生活情境的创设
导入是传授新知识的桥梁,经过课间休息,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静下心来专注于新课学习。如果此时不采取相应措施,而是教师自说自话地让学生进入课堂,课前十五分钟效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再者,采用直接法等导入方式,确实能起到温习知识的效果,但是往往由于其较为枯燥,从课堂的一开始便奠定了不活跃的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复述者,而是作为沟通学生与教材的桥梁,带动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热情;另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觉地带入数学思维去思考,同时高效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与生活没有很好地融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难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主要的蓝本,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而课本中的部分教学内容、素材难免脱离实际,缺乏趣味性。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忽视学生经验的获得以及该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的现象,注重学习知识本身,而没有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年龄小,处于习得关键期,学习知识快,但是没有运用于实践,只是流于课本中的公式或者文字,忘得也快。
(四)单一的教学方法限制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讲授法是最传统且古老的教学法,这一教学法有着系统传授知识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枯燥等弊端。除此之外,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法还有讨论法、观察法、活动法等,教师在进行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思考和讨论中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所包含的思想以及方法,最后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五)作业形式化处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单单学会课本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会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培养数学思维为目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改进对策
(一)利用情境创设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1. 导入环节
新课导入时,大多数教师利用回顾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开场有时难免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学习较为枯燥。教师如果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饮品上果汁含量的标识,以及商场打折时的折扣力度,类似于逛超市、商场的情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百分数的知识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在下一次逛超市时,又回想起这一数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
2. 教授新知环节
在教授新知的过程中,想要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最终自主地获得活动经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实践的方式,在教室开个“超市”,让学生给自己的物品定价,精确到小数位。这样不仅能巩固前一课《小数的认识》的知识,让学生对小数在实际生活中有清晰的认知,而且可以让学生用现场购物的方式,对定价的商品进行购买。这样的活动使得学生的精神高涨,同时又让学生利用“购物”的方式练习了小数的加减,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环节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后,练习是有必要的。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可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同桌或者朋友家的位置,作以自己家为坐标轴中心的地图,然后利用《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的知识点丰富地图,并用口述或者笔头的形式阐述地图中的方位关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并且之后遇到方位问题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思考与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素材的积累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活力
1. 日常生活中素材的积累及运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喜好等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素材。例如,小学生大多对动画片、游戏等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私下了解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动画片、游戏,将这些动画片中的片段或者关于动画片、游戏的话题运用到数学知识中。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统计学生喜欢哪部动画片,以此为话题讲授与统计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参与课堂,增强课堂的活力。
2. 把握教材中的素材
在教材的例题收录中,也有大量与生活相关的素材,这些素材也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生活问题。
3. 合理整编教材素材并活用教材
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容易加深其理解,并且加以运用。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中,教材上利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板报的栏目版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班上的板报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栏目版面所占比例的大小,进而缩短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得课本上的知识在生活再现,学生更容易接受。
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对本学科、其他学科有影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缪亚红.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1).
[2]霍兴清.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J].中小学教育,2011(09).
[3]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4]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2011(07).
[5]万士科.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J].科学教育前沿,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