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均有渗透,教育行业亦是如此。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便是构建“信息化教学”,其要求教师具备良好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完美融合,促使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提升。文章以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为主,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5-0017-02
在当前时代与社会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要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价值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形式新颖,和传统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减轻教师教学压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原本只能够板书的教学内容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呈现,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理,使原本较为沉闷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的信息收集、表现功能,且表现方式直观、丰富、多样,这有助于降低教学的抽象性,使学生更容易形成主观认知。对于学生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内容,仅靠教师言语介绍或者阅读文字是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的,那么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就会产生一定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兴致不高,思考积极性不足,这样则很难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最后,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一个宏观发展方向,相关的教育教学要求也指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1]。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之中的时间并不长,很多语文教师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应用方法,部分教师只是将其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辅助工具,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其他功能,这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充分发展。教师需要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从而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对信息化教学的实际践行,能切实推动初中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堂导入
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投入和能动性发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得益。”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其注意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容易分心,能动性得不到全面发挥,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其本身向往自由,对于他们而言在教室中学习有时是一种束缚,若是语文教学课堂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反抗行为,如与教师顶嘴、故意发出声响以及与他人说话等。这会加大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而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降低这种教学情况的出现。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科学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荷塘月色》的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开始教师就直接让学生翻开课本,切入课文教学,肯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不利于推进课堂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夏日夜间月色、河塘的视频、图片,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联想和情感,使其产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想要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描述, 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推进。此外,也可以将朗诵导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朗读。音乐会有效地激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也可以结合图片进行教学,先为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发现作者笔下的美景,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引入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主观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成效[2]。情景教学法是一种经常被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學方法,在信息技术没有普及的年代,教师是通过言语创设各类情景,这对教师的语言能力要求颇高,因此,多数情况下教师创设的情景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则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语言,只需要将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学生自己就会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样教学情景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展示能力和情景模拟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非常方便、快捷的,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的相关准备工作,教师不用再去动手准备实际的情景、道具,只需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音、画展示能力即可,而且可以重复、多次使用,如果教学要求有变,调整起来也非常快速。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迅速、准确地进入教学情景,在听觉以及视觉双重作用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核心内容,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课文文字性的教学和讲述,就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肯定是不太现实的,学生学习后即使能够背诵课文,也并不代表他们真正知晓了相关知识,因为文字性的描述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抽象。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栋真实的中国建筑,然后通过不断的拉近和角度变化,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建筑之美,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使其形成主观、深入的学习认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成效。又如,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学生对黄河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以及认知,因此学生很难把握作者对黄河的观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黄河奔腾不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生命力,此时可以让学生伴随着黄河奔腾的视频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主动比对自己看到的黄河以及作者笔下的黄河,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操作和学习能力,但是相应的语文学习内容的难度也有所加大,课文篇幅有所增加、古文诗词内容增多、作者情感更加含蓄,而课堂教学时间依然有限。若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探究,很有可能出现学生完成不了的情况,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有可能会打击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既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现实,因此,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通过沟通、交流、探讨,对彼此产生积极影响,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3]。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相当必要的,不过前提是学生得到有效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这种引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并且将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学时先引入这些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在学生对背景充分了解后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引出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或者教学任务,让学生仔细阅读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具备吸引力。
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的教學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提前收集有关黑人种族压迫、劫难、歧视等方面的资料,并制作成PPT,为学生做一次相对详细的讲解,在学生了解到了相关信息之后,教师再以此为引导,让学生基于PPT课件所讲述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解读马丁·路德·金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的深层次社会含义、社会价值。在合作学习中,所有学生都可以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存在异议的地方,小组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成长、发展会更加显著。
总之,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应尽可能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实践,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来推动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辉.网络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融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3):179-180.
[2]张玉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224-225.
[3]杨滨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J].文教资料,2019(3):43-44.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教材中乡土小说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GS〔2019〕GHB1074)。
作者简介:田惠霞(1982— ),女,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