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指引着幼儿园的教育,提出让幼儿园课程回归生活。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开展教育。生活化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幼儿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收集各种教育元素,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对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体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课程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6-0006-02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立足生活实践,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探究和发展,在生活中激发情绪和情感。著名教育家杜威、陶行知、陈鹤琴都曾指出生活教育的重要价值。因此,为了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重视幼儿教育生活化,实施生活化的幼儿课程。
一、幼儿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在日常课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年纪较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有限。当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时,教师应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更多符合幼儿发展和特点的元素,形象、生动、直观的生活内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知识需要[1]。如若幼儿园的课程远离幼儿的日常生活,将不利于幼儿对教育内容产生亲切感;有的课程甚至超越幼儿的认知需要,无法触动幼儿的心灵,难以引发幼儿的学习共鸣和心理共鸣。将幼儿园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使幼儿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另外,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本真的幼儿,幼兒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能够真正将幼儿带入实际生活中,并使其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发展能力,在生活中丰富自身情感,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快乐成长,达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体现
(一)教育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因此,教育应跟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动态的教育、跟随生活的教育才是有益于幼儿终身成长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是幼儿发展的平台和最自然的课堂,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因素。教师应立足生活的大舞台,挖掘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和元素,使幼儿教育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淀粉和碘酒融合产生的现象,教师便可以让幼儿选取面粉、面包、碘酒、蔬菜等物品,引导幼儿从这些熟悉的生活物品中探究淀粉与碘酒融合后发生的变化。这样的活动过程和活动内容均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能够让幼儿愉快地参与科学活动,并密切观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含有淀粉的蔬菜、水果等。幼儿的观察、分析、操作等过程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小班数学活动中,为了使幼儿真正掌握1~5内的加减法,教师便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棒棒糖、小糖果、小零食或水果,让他们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幼儿能够愉悦地参与数学活动,这样既培养了数学思维,又能轻轻松松地调动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能力。
(二)教育环境生活化
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它虽然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却有着深远的影响[2]。幼儿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环境,只有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才能实现全面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教师应注重营造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融入实际生活环境中,与自然界、与社会交往,了解生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实现体悟和感受。例如,为了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知,使幼儿了解社会上各职业的职责,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水果店、超市、医院等场所进行观察;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交警一同维持秩序,或到敬老院奉献爱心;为了激活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绘画能力,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幼儿园里观察随风摆动的树叶和静静绽放的花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秋天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当他们用手捧着树叶向天空中抛撒时,便能亲近自然,形成更多积极的情绪,心情也会更加愉悦。幼儿会发现,落叶的颜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为了使幼儿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一边撒落叶,一边数数,让幼儿在感受树叶不同的颜色、形状的同时,提高数字意识,积累丰富的经验,使幼儿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绪。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为了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教师必须积极地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等方式,让幼儿深入生活中,了解社会生活,感知社会生活,并获得更多生活知识体验、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教育元素,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为了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园便可以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活动,让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小区参观,让他们观察小区整洁的环境。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农贸市场,让他们观察市场中的垃圾,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提问。有的幼儿会说:“为什么小区里那么干净、那么优美,而农贸市场又脏又乱呢?我们应该怎样使农贸市场的环境变成像小区那样优美呢?我们应如何保护环境呢?”通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幼儿增强了对生活的认知,也认识到生活环境和环境质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自己也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等。为了增强幼儿的社会认知,让他们了解到人们都是怎样工作的,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社区的理发店、小超市中参观,让他们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学习,帮助幼儿走进生活,感受不同的生活场景,真正认识到社会的美好和人们劳动的艰辛。在生活化课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能够增强热爱生活的感情,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让课程生活化旨在培养幼儿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幼儿积极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例如,在手工区域,为了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展示一些五彩绚丽的图片,手把手地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然后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科学知识和动手操作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其通过兴趣盎然的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经验和操作经验。在数学区域,为了让幼儿学会分类,教師可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作为教学用具,让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探究如何分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幼儿准备好一些书籍、水果,让幼儿建立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掌握分类的规律。同时幼儿通过自主操作,能够提高探究能力,从而在“教学做合一”中实现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
(一)确定生活化的课程观
观念影响行为,因此实施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的课程观。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3]。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严格的生活化课程观念,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为基础设计课程目标,同时还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让他们亲自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选择幼儿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转向以幼儿自身为根本,在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进行自主游戏、亲身体验、快乐探究、快乐成长、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采用多元化、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品质和生命意义,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成为“完整的人”。
(二)回归生活化的课程内容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觉性。因此,教师必须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经验开展幼儿园课程,将教育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教师应将日常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来源,为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使幼儿在生活中实现成长,既开阔幼儿的视野,又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菜市场、公园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去观察;到图书馆学习借书和还书的流程;去超市学习购物的方法,掌握购物的技巧……这样便能让幼儿通过生活化课程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真正将教育、生活、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结 语
幼儿园课程只有来自生活,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若教育远离生活,幼儿将难以找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不利于他们的认知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应更关注幼儿的成长,关注幼儿知识需求和情感,关注生活实践。
[参考文献]
张舒叶.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J].才智,2020(13):56.
陈雪晴.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J].求知导刊,2020(02):62-63.
胡华.“生活化课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师,2020(01):86-89.
陈萱.幼儿园体验式生活场景创设与实施的探索[J].天津教育,2020(33):124-125.
作者简介:袁燕莉(1989.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