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也需要“有趣的灵魂”

2021-08-26 21:35徐秋颖
华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尤为重要苗苗河南

徐秋颖

板着面孔的科普恐怕早已“水土不服”,权威机构如何“发出好声音”变得尤为重要。

这段时间以来,河南“宝藏”频频被发掘,稳“坐”热搜榜单。唐朝小姐姐和水下洛神等舞蹈相繼“霸屏”后,在“河南疾控”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疫苗科普文章的留言区又“爆”了。小编与网友互动的“名场面”引发了大批网友“围观”,纷纷直呼“看评论仿佛听相声”。

在《再解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相关问题》一文中,网友提问:为什么我打第一针就很疼疼了两天,碰到就疼!我老婆却说一点都不疼。“河南疾控”回复:好的,知道你有老婆了。

网友提问:打了疫苗影响我公主抱对象吗?“河南疾控”回复:打针时的疼痛能帮您在美梦中醒来。

网友提问:打完新冠疫苗后发胖算后遗症吗?“河南疾控”回复:我感觉您这不是胖,是对生活过敏造成的肿胀。

原来,疫苗科普也可以很有趣。没有专业生涩的医疗术语,没有一板一眼地“耳提面命”,“河南疾控”用诙谐幽默的“机智”回答,无形之中消弭了许多误区,粉碎了很多谣言,也打消了公众疑虑,使疫苗接种更加顺利。

“河南疾控”这次形式“别致”的科普,也给健康、医疗科普工作带来些许启发。在手机普及、网民规模近10亿人的今天,一些“绿豆治百病”之类的“伪科学”大行其道,攻占了很多老年人的朋友圈。

在此背景之下,板着面孔、艰深晦涩的科普恐怕早已“水土不服”,权威机构如何“发出好声音”尤为重要。往大了说,这还涉及政府部门有效传播公共信息,与公众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等问题。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疫苗接种率关涉群体免疫屏障能否早日形成。以怎样的方式向公众科普疫苗接种的好处,意义不小。“河南疾控”的做法,就为疫苗接种宣传、科普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

同样,此前广东深圳盐田区东和社区打出的“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横幅,之所以能爆火网络,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形式活泼“不端着”,入眼入耳还入脑入心,自然也容易被公众接受。

既然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更多相关专业权威机构不妨学学“河南疾控”的做法,正如其官微简介所说的,“您关心的,才是我们关注的!让权威、科学与趣味融为一体!”。这或许才是医疗科普的最佳“姿势”,为严肃科学注入了“有趣的灵魂”。

“河南疾控”无疑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俯下身子”倾听民声民意,同时在传播上也要“费心思”,从单向发布的“自说自话”变成双向交流的平等沟通。“投其所好,给其所要”,这份作业值得“抄”。

摘编自《新京报》2021年6月18日

猜你喜欢
尤为重要苗苗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好诗都在岁月里
“底妆”梳妆台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爱帮忙的蜡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