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转型一直是热门话题。几乎所有的中小银行,都在时代大潮中亲历着转型,或主动为之,或被裹挟前行。从结果上看,有的银行颇见成效,多数银行历经辛苦,方向曲折,所得唯有疲累。
随着转型的推进,对于银行来说,行业正加速分化,转型机遇窗口快速收窄,留给中小银行的转型时间已经不多了。
向标杆学习
在转型中,很多中小银行都以宁波银行为标杆。在A股37家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的市净率、市盈率均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从业绩表现看,宁波银行的特点是“高增长、低不良”,且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从2019年向前追溯,无论是3年、5年还是10年,宁波银行净利润复合增速均能保持在20%左右,似乎不受周期影响;不良率水平连续10年低于1%,且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高于500%,远优于行业水平。
优秀的业绩是怎么来的?来自长期明确而坚定的战略。
业绩表现取决于资源配置。从资金投向上看,2019年,宁波银行生息资产中贷款占比仅为42%,显著低于行业水平,如招行为72%,建行为78%。贷款的收益率较高,由于贷款占比低,宁波银行净息差仅为1.84%,落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2.11%。
问题来了,宁波银行为何不大幅提升贷款占比呢?并非缺乏增量贷款空间,我认为可理解为对“大银行做不好、小銀行做不了”战略的坚守。
举例来说,一般银行视个人住房贷款为零售贷款压舱石,近年来,宁波银行却持续压降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同步发力个人消费贷款,结构显著优化。2019年年末,零售贷款结构中,消费贷占比高达79%,房贷占比已不足1%。
个人住房贷款是传统的银行零售贷款项目,以房产为抵押,风险较低,容易上量,但同质化严重,收益也低。相比之下,个人消费贷款属于信用贷款,风险较高,进入门槛也高,一旦攻破,护城河效应显著。对宁波银行而言,放弃住房贷款是一种战略选择,短期有阵痛,长期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显著提高零售贷款收益率水平。2019年,宁波银行零售贷款平均利率高达7.74%,在上市城商行中领先第二名1个百分点。
对公贷款领域,宁波银行聚焦中小微企业,组建280个小微服务团队,下沉到强乡重镇,力争把小微企业营销和风控做到实处。重人力投入叠加高激励政策,导致成本收入比稳定在35%左右,明显高于同业水平。这也是一种战略选择,对于缺乏B端场景生态的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构建护城河,人员密集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战略。
低于同业的净息差、高于同业的成本收入比,通常会拉低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但宁波银行通过优秀的风控能力将不良率保持在低位,大幅降低风控成本,从而维持住了较高的ROE。虽不完美,但已足以让市场追捧。
两个误区
很多中小银行都想转型,也希望通过向标杆学习,从而实现转型。但是每家中小银行都具有自家的特色,转型就不能按照一个模子去复刻。都应因地制宜、追求各自的差异化,真正的启示在于对战略的长期坚守,以及坚守背后对应的取舍。
毕竟,银行的业务就这么几种,战略选择也只有几种。很多中小银行之所以陷入同质化,本质上是什么热做什么、什么急干什么,没能做到差异化和坚持做。
这两年,优秀的银行在战略坚守中步步推进,更多的银行则在同质化热潮中陷入转型误区。
第一种是纸面转型。所谓纸面转型,是指转型停留在文件制度、组织架构层面,业务运营层面不见成果。究其原因,多是战略层面重视不够,资源配置不触及根本,核心资源依旧集中在传统模式上,只是在组织架构上新设团队,影响力仅限于部门内,既不能在业务层面提供增量动力,也没能力带动全盘变革,最后只好照搬业内一些新产品自娱自乐,做成了面子工程。
一般来讲,这类银行的特点是日子难过但能过得去,缺乏紧迫感,感知不到变革的紧迫性。其实,这类银行是最危险的,日子一点点变差,每年似乎都能凑合过去,等真正警醒时,往往已错过时机。
第二种是指标转型。把转型简化成几个指标,然后想方设法完成指标,却发现转型还留在原地。究其原因,指标转型只是走套路。
指标转型专注于表面,看似捷径,却有损银行的长期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一些小银行对助贷业务的依赖,把零售占比当成了零售转型、科技转型的全部。风口期的两年,在助贷推动下,的确享受到零售指标节节攀升的欣喜;风口之后,监管收紧,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飞。
指标转型把目光放在了外部,忽视了内在的变革。零售转型和科技转型,本质上是银行经营逻辑的转型,需要从内而外层层递进,核心再造、数据中台、流程变革、激励优化、产品创新、零售凸显,零售指标改善只是自然的结果,不能成为目标本身。
走自己的路
机制转型之所以难,根源在于没有意识到其紧迫性和必要性。而转型能否成功,则在于是否能够潜下心去,找到自己真正的优势和价值所在,从而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因此,综合内外部环境看,当前中小银行的唯一出路,在于差异化+本地化。差异化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本地化是合规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无论是零售转型还是科技转型,都是手段而非目的。
比如零售转型,虽已被鼓吹为银行转型的必经之路,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区性银行还没到这一步。零售转型是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客观要求,全国层面消费驱动已是主流,全国性银行开展零售转型势在必行,但中小银行着眼于地方经济,各地发展阶段千差万别,只要本地产业发展空间还在,聚焦对公业务、小微业务就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价值投资者强调不追风口,不去人多的地方,银行经营也是如此,时间和资源这么宝贵,怎么能被风口裹挟,专注做自己的事、坚定走自己的路,才是脱颖而出的唯一出路。
薛洪言
财经作者、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委员会成员、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有《中国银行业投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