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10、IL-17 的影响分析

2021-08-25 07:15唐静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莫米松糠酸纤毛

唐静雅

在当今世界医学研究范围内,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变态反应性体质导致免疫反应细胞与其变应原接触后参与,导致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鼻瘙痒、鼻塞或打喷嚏为特征。如果患儿病情不能及时控制,很容易产生嗅觉减退等严重后果[1]。变应性鼻炎是人接触变应原后发生的一种非传染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特异性抗原、特应性个体、特异性抗原与特异性个体的相遇[2]。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该病已逐渐演变为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的疾病之一。变应性鼻炎是由多种免疫活性小泡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其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各个年龄段。变应性鼻炎一般以鼻塞、瘙痒、流鼻涕、打喷嚏和眼睛不适等症状为特征,因为孩子本身体质较弱,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等药物常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单独用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10、IL-17 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1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5.45±2.11)岁;病程2~6 个月,平均病程(4.34±1.12)个月。观察组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5.48±2.34)岁;病程2~6 个月,平均病程(4.17±1.21)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100 μg/次,每天早晨在双侧鼻孔各喷1 次,治疗21 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雷他定治疗,体重>30 kg 患儿口服10 mg/次,体重≤30 kg 患儿口服5 mg/次,均1 次/d,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改善时间,治疗前后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治疗前后IL-10、IL-17 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基本消失,鼻内镜检查未见鼻黏膜水肿,随访3 个月无发作;有效: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症状明显改善,在鼻内镜检查中未发现鼻黏膜水肿,但可能有轻微水肿,复发率大大降低;无效: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的症状没有缓解或继续恶化,鼻内镜检查中鼻黏膜水肿未缓解或继续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改善时间分别为(6.21±1.21)、(6.01±1.01)、(6.02±1.12)、(8.21±2.52)d,均短于对照组的(9.42±2.91)、(8.21±2.41)、(9.24±2.45)、(11.21±3.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纤毛运动速率高于对照组,鼻腔阻力低于对照组,鼻腔通气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IL-17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IL-10、IL-17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10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IL-17 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IL-17 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IL-17 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1 例,有效15 例,无效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21 例,有效12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对儿童危害特别大,可能导致慢性缺氧、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睡眠质量,最终导致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4]。本研究使用的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鼻用糖皮质激素之一,是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糠酸莫米松,主要用于治疗多种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抗过敏、抑制细胞分裂、抗炎等功效。而且药物进入人体后,会与细胞质中的激素受体结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畅通患儿的鼻腔通道。同时,患儿的夜间睡眠质量明显改善[5]。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见效时间短,而且操作简单、无刺激性,患儿接受度较高。研究显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属于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能有效稳定鼻黏膜上皮和血管内皮细胞,有效抑制鼻黏膜肥大、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生长问题。因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炎症和水肿的发生,促进血管扩张,从而有效地治疗鼻炎。另外,糠酸莫米松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但安全性也很高,再加上儿童的抗药性很好,所以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更有效,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氯雷他定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药物,能有效抑制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进而控制生物效应的发生,目前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代组胺类药物,能够有效减缓鼻腔分泌,快速缓解和消除鼻痒等症状。该药是一种新型的非镇静强、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作用迅速,口服后易成为水溶性化合物,可阻断H1受体,有效释放炎症介质,以达到降低脂溶性,降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且无不良反应,与咪唑斯汀相比,其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纤毛运动速率高于对照组,鼻腔阻力低于对照组,鼻腔通气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10 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IL-17 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IL-17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I 型变态反应是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它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IL-10 是一种能抑制炎症反应的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作用。它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可以抑制肥大细胞的分泌,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的产生。IL-17 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主要由Th17 细胞产生,可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促进多种细胞成熟分化,放大炎症反应。与正常人相比,变应性鼻炎患儿IL-10 水平降低,IL-17 水平升高,从而促进炎症反应,加重病情。因此,调节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氯雷他定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对于小儿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鼻腔阻力、纤毛运动速率和鼻腔通气面积,升高IL-10和降低IL-17 水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莫米松糠酸纤毛
内耳毛细胞静纤毛高度调控分子机制
荠菜总黄酮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初级纤毛与自噬的关系研究进展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明胶海绵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
初级纤毛在常见皮肤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大鼠肾小球发育过程中足细胞初级纤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