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1-08-25 16:26高映菊
中国蔬菜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蒜喷雾粉剂

高映菊

(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鹤庆 671500)

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采用减量施肥、合理密植、适度深播、窄畦播种等规范种植技术,生产的独头蒜个头大、颜色鲜、商品性好;比常规栽培每667 m2用种量减少12.50%,化 肥 用 量 减 少28.65%,省 工20.00%,鳞茎增产5.34%。

鹤庆县位于滇西北高原,农业产区海拔1 200~3 200 m,年均气温13.6~18.6 ℃,年降雨量900~1 100 mm,年日照时数2 200~2 400 h(小时),境内海拔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是一个典型的立体农业县。当地大蒜常年种植面积3 666.67 hm2(5.5 万亩),2020 年产值逾5 亿元,分布在海拔1 250~2 250 m 区域,其中独头蒜常年种植面积2 000 hm2(3 万亩),占大蒜种植总面积的65%以上,2020 年产值逾3 亿元,主栽品种为温江红七星独头蒜,其产品个大、质优、色泽和饱满度较好,深受山东、河南、广东、四川等地消费者青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蒜已成为鹤庆县高原特色蔬菜支柱产业以及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1 285.27 hm2(19 279 亩)发展到2020 年的3 844.87 hm2(57 673 亩),正逐渐替代当地传统的大麦产业。近年来,大蒜产业虽发展较快,但生产中在施肥、畦面宽度、种植密度和深度、茬口安排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大蒜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阻碍独头蒜品级、品质、商品性及产量的不断提升。为此,笔者通过多年大蒜肥料减量试验、大蒜种植深度及密度试验、大蒜规范种植技术展示等生产实践,总结出高原特色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2020—2021 年在当地独头蒜种植面积较大的金墩乡推广应用80 hm2(1 200 亩)。

1 鹤庆县独头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鹤庆县独头蒜生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高海拔冷凉高原特色独头蒜种植区以大蒜个体户或企业流转土地种植为主,施肥均以化肥为主,种蒜当季不舍得施有机肥。大蒜栽培畦面较宽(3~6 m),不利于田间操作和灌排水。种植密度较大,每667 m2在9.2 万~14.0 万株,每667 m2用种量300~350 kg。种植深度较深,一般在12 cm 以上,影响了大蒜出苗率。大蒜整个生育期高氮高钾型肥料用量偏高,平均每667 m2用量170~200 kg。以上情况极大地增加了成本投入。此外,大蒜播后芽前除草普遍使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5 g+50%乙草胺乳油65~130 mL,不利于后茬水稻生长;部分大蒜前茬为水稻,两季茬口矛盾突出,水稻在10 月中下旬收获,导致大蒜播种时间延至10 月中下旬至11 月底,错过了最佳播种期,独蒜率虽能达到85%以上,但独头蒜个头小,商品性不佳。

2 高原特色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特点

高原特色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采用“一增四减”技术,即:增施有机肥,提倡施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用量,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将每667 m2化肥用量减至117 kg〔其中N-P-K 为22-8-12 的复合肥67 kg 作基肥,N-P-K 为17-17-17 的复合肥50 kg 作追肥〕、尿素10 kg 或20 kg;减小畦面宽度,按1.6 m 开畦种植;减少播种量,降低种植密度,每667 m2保苗10 万~12 万株,用种量260~300 kg,利于提高大蒜商品性;减小覆土厚度,将播种深度控制在8~10 cm,利于提高大蒜出苗率;同时大力提倡合理轮作,实施大蒜—水稻或大蒜—青贮玉米轮作。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提升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大蒜田间小气候,增加了植株通透性,提高了大蒜抗逆性,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大小春(大春:水稻3 月中下旬育秧,4 月底至5 月中下旬移栽到大田,9 月底至10 月中下旬收割;小春:水稻9 月底至10 月中下旬播种,4 月底至5 月中旬收割)两季茬口矛盾不突出的地方,最好选择前茬为水稻的田块,实行水旱轮作;两季茬口矛盾突出的地方,选择大蒜—青贮玉米轮作。适时翻犁,按1.60 m 做畦,畦面宽1.20 m,沟宽0.40 m、深0.20 m,要做到畦平、沟直、土细。

3.2 选用良种 选择独头蒜个头较大,色泽和商品性较好,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如温江红七星。

3.3 种蒜处理 要求种蒜饱满,无病斑、霉烂、损伤。播前对种蒜进行低温处理,温度3~5 ℃,时间40~50 d(天);经低温处理的蒜种,出冷库后及时在通风、无直射阳光处摊开晾晒7~15 d(天)。按蒜瓣大、中、小分级,便于后期分别播种和管理。

3.4 播前处理 播前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播种量的0.2%~0.3%兑水稀释至400~500 倍液对蒜种喷雾,边喷边翻,然后将蒜种堆闷5~7 h(小时),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可有效预防种子带菌。

3.5 播种 鹤庆县独头蒜适宜播期为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过早或过迟都不利于独头蒜生长。2 200 m 高海拔冷凉坝区种植株距6 cm,行距8~9 cm,每667 m2播种量260~300 kg,每667 m2基本保苗10 万~12 万株;2 000 m 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种植株距7 cm,行距8~9 cm,每667 m2播种量200~250 kg,每667 m2基本保苗8.0 万~9.5 万株。大面积种植采用点播的方式,即按畦面规格先开播种沟,然后点蒜种再盖土,盖土厚度8~10 cm 为宜,厚度小于8 cm 独蒜率不高;厚度大于10 cm 影响出苗和大蒜生长。

3.6 施肥 坚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原则。大蒜生长期长,但根系浅,吸肥能力弱,所以应施足基肥,分期追肥,不断满足大蒜生长发育的需要。播种前每667 m2一次性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 500 kg 或商品在机肥1 000 kg+控释肥(N-P-K 为22-8-12)67 kg 作基肥;出苗后结合田间管理追肥2~3 次,第1 次于3 叶期每667 m2追施46%尿素10 kg,第2 次于6 叶期追施三元复合肥(N-P-K 为17-17-17)50 kg,第3 次于3%大蒜露薹时追施46%尿素10 kg。大蒜生长势强的地块可以不追施第3 次肥。每次追肥后及时浇水,肥水结合。

3.7 科学浇水 大蒜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大,浇水次数较多,建议采用喷滴灌技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生育期需灌水5~8 次,大蒜播种后如果土壤潮润一般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土壤干燥时应灌1 次齐苗水。在幼苗期应少浇水、多中耕,适当控制水分,防止植株徒长和“退母”过早。在抽薹期和鳞茎膨大期要增加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浇水应以沟灌为主,水不淹过畦面,土潮即撤,避免大水漫灌,大蒜采收前10~12 d(天)停止浇水,否则容易产生散瓣蒜。若遇低温阴雨天气,要及时做好排水和防冻工作。

3.8 病虫草害防治 大蒜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杂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病毒病、白腐病、蓟马、斑潜蝇、葱蝇、根蛆等发生,应勤检查,早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在产品收获前15 d(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确保产品食用安全。

3.8.1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或脱毒蒜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加强中耕管理;及时清洁田园,改善大蒜植株田间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逆性,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减少农药用量。

3.8.2 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诱杀斑潜蝇、蓟马、蚜虫等害虫,每667 m2悬挂25 张左右,控虫防病。二是生长中后期实施人工除草。

3.8.3 化学防治 ①杂草。播后3~5 d(天)可用24.5%乙氧氟草醚乳剂1 500 倍液全田喷雾,能有效控制前期杂草发生,中后期发生的杂草均以人工拔除为主。② 叶枯病。大蒜叶枯病一般在5 叶期开始发生,初发时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连续喷雾2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③紫斑病。大蒜紫斑病一般在7 叶期开始发生,初发病时可用50%敌菌灵粉剂500 倍液,或50%异菌脲粉剂1 000 倍液连续喷雾2~3 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④ 锈病。大蒜锈病一般在花芽鳞芽分化期开始发生,初发时可用40%氟硅唑乳油4 000 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连续喷雾2~3 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⑤ 病毒病。一般在大蒜退母期开始发生,主要由蚜虫、飞虱、蓟马等传毒媒介传播,应以防治传毒媒介为重点。⑥白腐病。大蒜白腐病在苗期至抽薹期均可发生,发病后药剂防治效果差,主要是通过轮作和使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减少初侵染源。在大蒜生长期内勤检查,若发现中心病株,及时连根带土挖出深埋,并在病株周围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 倍液。⑦ 蓟马。当每株虫口数达10~15头时,用4.5%多杀霉素悬浮剂1 000 倍液+10%啶虫脒乳剂2 000 倍液连续喷雾2~3 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⑧ 斑潜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剂2 000 倍液,或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连续喷雾2~3 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⑨ 葱蝇。可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或4.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连续喷淋2~3次,每次间隔7~10 d(天)。⑩ 根蛆。当地很少发生,播种前可用80%敌百虫原粉20 倍液喷雾拌种预防,生长期间发现根蛆为害时可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 倍液灌根,每株灌50 mL。

3.9 采收 一是蒜薹采收,当蒜薹花序的总苞伸出叶鞘10~13 cm,蒜薹顶部开始弯曲,薹苞开始变白时采收。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采收,待露水干后进行。二是蒜头采收,蒜薹采收后20~30 d(天),当大蒜叶片变黄,假茎基部变软,蒜头饱满,显现品种固有成熟色泽时为蒜头收获适期。收获时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剪去须根、假茎,分级晾晒,分级包装。

4 效益分析

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高原特色独头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①每667 m2用种量280 kg,比常规栽培技术(每667 m2用种量320 kg)减少12.50%,按近3 年蒜种均价18.00 元·kg-1计算,每667 m2节约成本720 元。② 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17 kg、尿素15 kg,比常规栽培技术化肥用量减少28.65%,减少肥料投入399.60 元。③播种时将种植深度由常规栽培的12 cm 以上减少至8~10 cm,每667 m2用工由原来的10 个工降至8 个工,按每个工100 元计算,每667 m2减少人工成本200 元。④ 每667 m2施用商品有机肥1 000 kg,肥料投入增加1 000 元。⑤平均每667 m2鳞茎产量1 609.58 kg(其中独头蒜1 213.05 kg,瓣蒜396.53 kg),比常规栽培(独头蒜1 197.00 kg,瓣蒜331.00 kg)增产5.34%,独蒜率减少9.86 百分点,按独头蒜均价9.50 元·kg-1、瓣蒜均价3.00 元·kg-1计算,每667 m2增收349.07元。综上,采用该栽培技术每667 m2可节约成本319.60 元,纯收入增加668.67 元。通过采用减量施肥、合理密植、适度深播、窄畦播种等规范种植技术,生产的独头蒜个头大、颜色鲜、商品性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大蒜喷雾粉剂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还原喷雾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怎样正确使用喷雾式化妆水
睡眠喷雾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