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菊 常晓轲* 程志芳 韩娅楠 张玉乐 张 涛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2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近年来辣椒产业迅速发展,辣椒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10 万hm2以上,总产量达6 400 万t 以上(王立浩 等,2019,2021;邹学校 等,202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辣椒成为人们餐桌上一年四季的必备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立足市场,以口感好、商品性优、产量高为育种目标,利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法培育出早熟、牛角型、黄绿皮辣椒新品种豫椒9 号。
母本PC134A 是2010 年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科8 号F2群体中分离出的雄性不育株,采用饱和回交法经4 代回交转育而成不育株率为100%的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PC135B 是2002年由美国引进的黄皮椒与内蒙古地方品种赤峰大牛角的杂交分离后代经连续6 代自交、定向选择获得的自交系,再与不育源回交4 代获得的稳定自交系。不育系PC134A 株高110 cm,开展度85 cm,花药干瘪、瘦小,果实牛角形,果皮黄绿色,果面微皱,纵径25.5 cm,横径2.9 cm;保持系PC135B除花药正常外,其他特征特性与不育系无明显差异。父本PC162 是2009 年由新科8 号F1的花药培养DH 系,与不育源杂交后经连续4 代自交筛选出的具有恢复基因的自交系。该自交系早熟,生长势强,结果集中,株高83 cm,开展度69 cm,果实牛角形,果顶钝圆,果皮黄绿色,横径19 cm,纵径4 cm,抗疫病、青枯病,中抗病毒病。
2012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现代开发基地配制三系杂交种,2013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组合PC134A × PC162 育性100%恢复,产量高,鲜食口感好,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2014—2015 年在河南省原阳县、祥符区、内黄县、浚县、汝南县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定名为豫椒9号。2020 年7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 辣椒(2020)410760。目前已在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江苏等地示范推广200 hm2。
2013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现代开发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塑料大棚栽培,以当地主栽品种豫椒701 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8 m2,四周设保护行;1 月25 日温室播种育苗,3 月20 日大棚定植,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穴距40 cm,每穴1 株,每小区种植40 株;6 月初始收,8 月中旬采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豫椒9 号早熟性好,生育期195 d(天),前期坐果集中,中后期连续坐果能力强,上下层果实一致性好;果实粗牛角形,果皮黄绿色,果表光滑,质地脆嫩,口感好、品质优;平均每667 m2产量3 800 kg,比对照豫椒701〔3 200 kg ·(667 m2)-1〕增产18.75%,差异达显著水平。
2014—2015 年参加河南省牛角椒新品种区域试验,大棚地膜覆盖栽培,以豫椒701 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四周设保护行;1 月底至2 月初温室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大棚定植,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穴距40 cm,每穴1 株,每小区种植90 株,5 月底始收,7 月初采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表1),豫椒9 号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 260.89 kg,比对照豫椒701 增产8.38%。
2015 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大棚地膜覆盖栽培,以豫椒701 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四周设保护行;1 月底温室穴盘育苗,3 月中下旬大棚定植,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穴距40 cm,每穴1 株,6 月初始收,7 月中旬采收结束。试验结果表明(表2),豫椒9 号平均每667 m2产量为3 369.25 kg,比对照豫椒701 增产9.53%。
表2 豫椒9 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015 年进行区域试验时,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原阳试验点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表3),豫椒9 号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与对照豫椒701 相当。
表3 豫椒9 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测定,豫椒9 号VC 含量922.0 mg·kg-1,辣椒素含量46.00 mg·kg-1,可溶性糖含量2.64%,蛋白质含量1.26%,粗纤维含量1.40%,品质稍优于对照豫椒701(表4)。
表4 豫椒9 号品质测定结果
豫椒9 号为雄性不育辣椒三系杂交种,早熟,生育期195 d(天)左右,开花至嫩果采收25 d(天)左右,始花节位为第10 节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95 cm 左右,开展度68 cm 左右,前期坐果集中,中后期连续坐果能力强,上下层果实一致性好。果实粗牛角形,果皮黄绿色,果面光滑,纵径23 cm 左右,横径5 cm 左右,果肉厚0.3 cm 左右,质地脆嫩,口感好;平均单果质量100 g,VC 含量922.0 mg·kg-1,辣椒素含量46.00 mg ·kg-1,可溶性糖含量2.64%,粗纤维含量1.40%,田间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抗性与对照豫椒701相当,每667 m2产量3 300 kg 左右,适宜河南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河南地区早春塑料大棚种植,12 月中旬至翌年1 月下旬采用穴盘基质育苗,2 月底至3 月中旬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100 kg 作基肥,精耕细耙,按120 cm 间距起高垄,采用宽窄行单株定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穴距40 cm,每667 m2种植3 200 株左右。定植后加强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适当提高棚温以利于缓苗;门椒开花期间进行蹲苗,防止秧苗徒长而引起落花落果;及时绑蔓,适时采收,整个生育期注意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虫害。前期肥水不足易出现弱苗,影响总产量,要及时进行采收,注意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后期肥水、光照等不足会引起果长变短。因各地种植习惯不同,应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大面积推广,并注意合理轮作,避免重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