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赵玲
(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也在持续扩大,特别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较大。本文以山西省为例,通过分析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探讨提出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方法策略[1]。
本文分析的数据指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此来反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其中值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情况。根据山西省2001—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计算得到收入差和收入比,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省城乡居民2001—2020年收入差和收入比
根据表1得出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收入比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1—2020年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显示出先向上后下的“倒U形”趋势。由于城乡之间受到不同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劳动力状态以及技术差异的影响下,2001—2020年山西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变化明显。
图1 山西省城乡居民2001—2020年人均收入和收入比
2001—2003年,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逐步扩大。此阶段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的原因是,1999—2001年全省遭遇接连3年的严重干旱,导致全省农业生产总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这一时期,因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城镇而言偏低,有部分城市限制农村居民进城打工,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变得更为艰难,导致城乡收入比呈扩大趋势[2]。
2004—2012年,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逐渐平缓。在此时期,虽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仍然高于农村居民,但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2009—2012年的增长,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渐呈平衡状态。呈现此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步入21世纪后,党中央为促进“三农”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农村发展。
2013—2020年,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逐步缩小,呈线性下降趋势。在此时期,政府持续实施扶贫政策,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提高,从而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在不断缩小。
总体来说,2001—2020年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现代化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呈多样化,将会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小。
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看出山西省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大大落后于城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颇大。因此,基于如何缩小山西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山西省应大力构建和谐城乡空间结构体系。首先,要发挥城乡空间比较优势,并对农村住房进行系统规划,促使农村空间格局合理利用,从而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其次,要大力建设特色乡镇,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乡镇利用自身的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农村居民增收。再次,可以根据乡村发展实际进行招商引资,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未来,山西省要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融合发展,需从教育、就业、卫生三个方面进行。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3],全面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现象,使农村居民重视儿童教育,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以及优质的教师团队。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缺口。基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化,农村大学生大都选择去城市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都选择到城市打工。因此,山西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此,当地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人才引进制度,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给返乡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福利政策。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提供医疗保障[4]。
农村地区应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塑造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并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如,可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品牌农产品网店,既节约劳动力,又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能有效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