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华 李亚珂 张文欣 李其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河南省欠发达地区要不要创新、能不能自主创新以及如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求解的重大现实课题。
近几年,河南省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发展情况仍不容乐观,亟须寻找破解之道。梁继海[2]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的思考中提出,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并总结提出欠发达地区应该突出创新重点、抓住创新关键、提供创新保障等发展建议。郭新和[3]通过比较河南省在中部六省中科技进步的优势与不足,对河南科技进步形势作出基本评价,进而提出促进河南科技发展的六项对策建议。闫俊周[4]以河南省的产业集群为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以及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刘金荣[5]以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指出大量的人才外流不仅会对当地的GDP和财政收入带来损失,也会影响科技创新发展。
对于“欠发达”,不同的学派、组织和学者有着不同认知和界定。世界银行是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这一项指标的高低为标准来区分是否为发达国家;欧共体划分发达与欠发达的标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比重高的就是欠发达地区,比重低的为发达地区。在我国,通常将地理区位和人均收入作为划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标准。
以贫困县为例,河南省欠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等特征。
2.2.1 农村性。河南省的欠发达地区多集中在农村,当地往往以种植业、手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第二产业结构不完善,轻工业和科技产业所占比重很低。近年来,尽管河南省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全省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用科技产品进行农作物耕种的比例相对较小、农业经营方式粗放等因素,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2.2.2 地域性。河南省的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南大别山和桐柏山区、豫西秦巴山区、豫北太行山区、沿淮低洼易涝多灾区、豫东北黄河故道风沙盐碱区、沿黄滩区及洪涝区,另有一些零星分布在省域其他山区、丘陵及偏远地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形成产业集群和便利的交通,而偏远地区往往因不良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更制约了当地科技产业的发展。
2.2.3 层次性。从河南省的区域布局中可以看出,全省经济发展基本呈现以郑州为中心向外辐射:以郑州、济源、洛阳、焦作和三门峡为中心形成经济发达地区,向东南、东、南三面扩展形成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区域继续向外扩展,为商丘、周口、驻马店和信阳等欠发达地区。从经济结构的视角分析,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占比较低,特别是科技产业很不发达,农业生产在这些地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农业方面:河南省欠发达地区大多土质沙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问题比较严重,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且产量较低,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相较而言,河南省发达地区大多属山前平原地区,土壤比较肥沃,地下水丰富,排灌条件好,种植作物种类丰富,农作物产量较高。在矿产资源的分布上:河南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西部山地与东部平原的交接部位,矿产资源丰富,对发展轻重工业都很有利;欠发达地区矿产资源相对缺乏,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重工业条件先天不足。
河南省欠发达地区受区位因素的影响,距离省内经济中心相对较远,无论是交通运输条件还是通信条件,都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其他省市的经济往来不太方便。尽管京九铁路的开通对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但是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依然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从投资与基础设施上看,河南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河南欠发达地区受财政资金影响,大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道路建设滞后,路网密度小,成网性能差,电网老化,通信设施有待进一步发展,水利设施少,防洪抗旱能力低,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河南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人口众多,但基础教育水平偏低,当地居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奇缺,而且人才回流较少。教育落后不仅影响这些地区工业的纵深发展、农业的现代发展,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观念落后、市场化意识淡薄,又进一步阻碍现代经济理念的传播和科技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支持河南省纺织、机械、煤炭、电力等工业发展,郑州、洛阳初步发展成为全国机械和纺织工业基地,豫西的核、航空、电子、航天、兵器等工业和豫西北的能源、电子、钢铁、原材料加工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上马重点建设项目的机会更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得到的各种投资则非常有限。这种投资政策的地区倾斜也极大地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部分欠发达地区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当地政府也因地制宜给予政策支持,但这间接导致了对科技产业关注度的降低。
人才匮乏严重阻碍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发展[6]。欠发达地区往往对科技人才重视不够,一方面当地高科技人才不断流出,另一方面外地科技人才又无法被吸引过来,最终造成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不平衡[7]。
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利于科技创新发展。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54 9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 353.7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5.3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26 768.01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9.7∶41.6∶48.7。根据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服务业的发展能直观的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河南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产业大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农业、重工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转型相对困难,且部分地区的支柱型企业为重污染企业。
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2020年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占据前3位,排名第4到第10位的分别是南阳市、三门峡市、许昌市、焦作市、信阳市、济源市、驻马店市,然后依次是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开封市、商丘市、鹤壁市、濮阳市和安阳市。《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21)》从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益和创新环境5个维度对各省辖市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洛阳市、许昌市的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位列全省前三强,但河南城市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区域差异分化。
这一点从2020年河南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也可见端倪。从2020年河南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中统计得出:郑州市入库企业5 501家,洛阳市入库企业1 428家,新乡市入库企业668家,而三门峡市、信阳市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入库企业数量则很少。这一数据有效说明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地理分布上严重失衡,大多积聚在经济发达区域,很少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规模。
表1 2020年河南省10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行
从创新环境方面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往往能为科技创新提供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创新氛围良好;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创新意识薄弱,科技成果也多不受重视和保护。总体来说,欠发达地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环境都有待提升。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河南经济的发展必须突出和强化对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要求。为此,河南省一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要素驱动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二要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和趋势,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依靠新兴产业促进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新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三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突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地域空间对发展的约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指导意见》同时提出,要改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公益性农业科研经费的支持;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建设,鼓励小微型科技企业和人才的引入,集中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积极推进和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这些政策措施强有力地推动下,河南省欠发达地区必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些地区应借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河南省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点。要想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转变思路,坚持走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发展道路,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以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为重点,加快理论成果转化成可流通商品的效率,提升科技产业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另外,需要加强科技人才引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提高高等人才的市场经济观念、技术水平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欠发达地区可以遵循梯度经济转移规律,紧抓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引进外来科技企业,然后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生产模式和领先技术,进行模仿创新和有意识的自主创新,以促进当地产业创新和发展。当然,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走积极的、因地制宜的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提高发展竞争力。
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的前期重点应放在对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转化上。这是因为技术引进和推广具有效益高、见效快的特点,可以回避欠发达地区资金和人才匮乏的劣势。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需要按照当地需求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一项或若干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会推动形成新的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最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为此,当地首先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统计和信息分析,了解欠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运用效率和运用情况,为科技型产业扎根欠发达地区提供依据。其次,要坚持一年一度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筛选、提炼先进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应用,通过研究欠发达地区对科技成果应用的现状,可以对当科技产业结构类型、当地政府的政策倾向提供依据。比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设“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8],特别指出要搭建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对产业园运行管理进行动态跟踪,驻马店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过每年进行不同的投资项目,通过捕获最新的消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产业园科技成果进行侧重扶持。最后,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欠发达地区通过引进聚集高新技术人才,增加科技创新成果数量。由于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占比相对较大,因而应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普培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加强农产品收种效率。
目前,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等9个省辖市共拥有工业产业集群228个,占全省的58.8%。由此可见,河南省产业集群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产业集群都处于形成和成长阶段,且其发展受当地地理环境、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针对此,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一是需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关注产品或产业的某些细分领域,与大企业进行分工合作,支持中小企业向高水平、精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科技产业面向市场需求的形式;二是要搭建科技企业服务平台,整合科技企业信息,利用服务平台信息对科技企业进行系统化培育,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集群。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市相继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南阳市发布了《南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9]、焦作市发布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10]、濮阳市发布了《濮阳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四个一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等[11]。通过这些政策支持,河南省各地市的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想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给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建设温床;其次是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宣传,重点是要通过宣传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找到与当地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科技创新项目,从而提高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数量,探索地方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方法[12]。
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创新人才通常较少,且比较分散,直接阻碍了区域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因此,可通过加强人才资源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等方式,吸引一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人才,满足区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此,欠发达地区有必要完善吸引科技型人才的政策体系,建立高端科技型人才信息数据库,使人才可以通过各类创新平台积极参与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
高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也应当从自身职能和优势入手探索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与路径。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推动“科教结合”发展,让高校科技人才能够有意愿加入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中来[13]。
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除了可以从人才引进和高校培养两个方面努力之外,同时还要加大力气促进当地人才回流。由于回流人才对当地环境和科技需求了解往往较多,因而对促进当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以河南省欠发达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另外,根据国内外对欠发达地区的界定,总结了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征。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具有独特的经济和地域特性,这些原因也是造成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了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河南省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征,总结出了河南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