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艳,张 毅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国内学者开始了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潮。目前,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路径、不同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三个方面展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全面体现“五大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同时,经济运行的目标和动力机制从主要侧重于以交换经济(货币单位)计算的产品总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产品和经济活动的使用价值及其质量合意性(安淑新,2018[3];张军扩等,2019[4];金碚,2018[5])。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应该及时转换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要素利用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继续深化制度改革,尤其是产权制度的优化改革(任保平等,2019[6];任保平等,2018[7];余泳泽等,2018[8])。同时,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各要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如研究雾霾污染、政府治理、环境规制、产业转型、金融杠杆、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等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9-12]。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部分学者以全要素生产率(王群勇等,2018)[13]或者劳动生产率(范庆泉等,2020)[14]等单一指标来衡量;其他学者较多采用“五大发展理念”和在“经济动力、效率创新、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15-16],运用客观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等]、主观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和综合评价法(主客观赋权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等)[17-20]来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以上文献虽然丰富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但仍有研究不充分的地方。其一,从研究对象和区域来看,多集中于宏观区域范围内,主要是对全国或某一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对于经济带这样特殊的区域空间进行研究的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而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边缘地区;其二,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研究多集中于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创新体系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尤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方面还较少,已有的相关研究也存在研究时间过短的问题[21]。淮河生态经济带不仅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与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区域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洼区。鉴于此,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和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级市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对2009—2019年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对比分析,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还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借鉴高志刚和张毅(2021)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逻辑,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22],具体评价体系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R&D人员投入强度以R&D人员/地级市总人口衡量;R&D经费投入强度以R&D经费支出/GDP衡量;人力资本的衡量借鉴殷德生等(2019)的方法,以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地区总人口作为替代变量[23];产业高级化和合理化的衡量标准借鉴莫龙炯(2020)的方法,以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衡量产业高级化水平,以第三产业产值/地区GDP衡量产业合理化水平[24];外贸依存度以进出口总额/GDP来衡量;外资依存度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GDP衡量。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将数据考察年度界定在2009—2019年,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其他数据均来源于2010—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极少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插值法和线性趋势外推法补齐。
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评价法,可以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因而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测算步骤如下:首先,为了避免各年权重不同而造成计算不可比的情况,把各年各指标汇总为截面数据再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有m个对象,n个指标(本文中m=11×25,n=20)。正向指标的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负向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然后,计算第i个对象在第j项指标下所占的比重;再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接着计算差异性系数gj=1-ej,得到第j项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线性加权法计算综合得分。
何为“喘息服务”?顾名思义,是政府花钱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服务,或是请专业人员去家中照料,或是把老人接到养老院照看,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老人康复得更好。
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出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体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淮河生态经济带2009—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
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时序来看,其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总体均值从2009年的0.233 0上升到2019年的0.425 1,年平均增速达6.19%,但是总体发展水平处于较低阶段。将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内四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苏、皖、豫、鲁四省皆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四省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68%、8.15%、7.06%和5.84%;横向对比来看,2009年四省均值的排名依次为苏、鲁、豫、皖,而到了2019年时,均值排名则转变为苏、鲁、皖、豫,主要是皖、豫两省的位次有所变化,同时可以看出,江苏省均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省,体现了经济带内四省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须进一步发挥高水平城市的“扩散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地市来看,除极个别地级市外,绝大多数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9—2019年间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且各地级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标准差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由2009年的0.098 4上升到2019年的0.117 4,说明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有微幅拉大。其中,扬州和泰州两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18年突增的原因主要受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的影响,相比于2017年,分别增长了60.43%和57.53%。淮北市2009—2016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从2017年开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2018年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2018年的外资依存度降低幅度较大,比2017年下降了64.58%。连云港市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其便利的对外口岸使其开放水平始终遥遥领先于其他地级市,2009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各市中排名第一,之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淮南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则近似呈现“N”形变动,2009—2013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在2014—2016年呈现下降态势,并在2016年跌入新的谷值。2016年淮南市的行政区划有所改变,原属于六安市的寿县划归到淮南市,而寿县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使淮南市的经济质量达到低谷,之后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小幅度提高。
为了进一步对各地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见表2),采用王伟(2020)的方法,将淮河生态经济带2019年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当得分比“平均值加上0.5倍标准差”高时(即高于0.483 8),为先进型地级市;得分比“平均值减去0.5倍标准差”低(即低于0.366 3)时,为落后型地级市;得分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型地级市[25]。其中,先进型地级市包括扬州市、泰州市、徐州市、盐城市、蚌埠市、连云港市、淮安市7市(其余结果见表3),一般型地级市和落后型地级市占据了总体的72%,严重阻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说明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表3 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类
4.3“五大发展理念”各维度下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如上文所言,2009—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带内各地级市在一级指标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将淮河生态经济带2019年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进行可视化对比分析(表4),从中可以看出:创新发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扬州、泰州和盐城;协调发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徐州、盐城和宿迁;绿色发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六安、信阳和徐州;开放发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泰州、连云港和滁州;共享发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扬州、泰州和盐城。从各子系统的变异系数上看,其中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三个子系统的差异相对较小,差距主要来源于开放发展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尤其是创新发展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菏泽、亳州、驻马店、宿州和周口5市的创新发展指数处于倒数五位,扬州市的创新水平是周口市的9.77倍;周口、信阳、平顶山、驻马店和商丘5市的开放水平也严重不足,泰州市的开放发展指数是商丘市的6.41倍。各地级市之间的差距不仅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同时受发展基础和区域政策的影响,因而要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不仅要进一步促进协调、绿色、共享发展,还要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将其打造成为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战略支点,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同时,继续把创新发展作为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在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表4 淮河生态经济带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一级指标对比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主要应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来分析。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I)是测度全局空间自相关的主要指标,可以测度区域经济整体空间关联的大小,公式为:
式中,I代表莫兰指数,n表示观测的样本量,此时n=25,xi、xj代表第i、j单元的观测值,为所有样本观测值的均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本文采用以拥有公共边界或节点为相邻原则(Queen)建立的邻接矩阵。I的取值范围为[-1,1],I>0表示正相关,I<0表示负相关,I=0表示不相关。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用来反映城市间的高低集聚特性,公式为:
局部莫兰指数常用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来反映,散点图中第一象限代表高高型,第二象限代表低高型,第三象限代表低低型,第四象限代表高低型。
为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情况,基于2009—2019年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利用ArcGIS10.7,以Queen邻接为原则建立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全局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全局莫兰指数为正,Z值皆远大于2.58(99%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P值也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正的自相关性,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全局莫兰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态势,在2009—2012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13年有所下降,之后在2013—2018年又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并且在2018年达到峰值0.618 1,说明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在不断增强。
图1 2009—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局莫兰指数
为进一步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选取2009年和2018年(最低值、最高值)作为研究的时间节点,利用Geo Da和ArcGIS 10.7软件分别测算出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局部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集图(图2、图3)。
图2 2009年和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局部莫兰散点图
图3 2009年和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LISA聚集图
从图2局部莫兰散点图中可以看出,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大多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尤其是第三象限,说明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多集聚在低低型和高高型区域,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从分布点的离散程度来看,200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局部散点图分布较为发散,而在2018年时,散点图则变得相对收敛,说明期间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间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对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有利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的均衡发展。
进一步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局部聚集情况,在区域环境格局的不断变化中,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聚集格局总体变化不大。通过对比2009年和2018年的LISA聚集图发现,淮南市由于自身行政区划的变革,其由原来的高低型转变成不显著;高高型聚集区由4个转变成5个,滁州市由低高型转变为高高型,而滁州市既受到了附近热点地区“扩散作用”的影响,也受益于自身发展政策的支持,其创新指数和开放指数不断提升,促使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漯河市由不显著转变为高低型,低低型城市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同时,可以看出高高型聚集区大多是江苏的地级市,河南省多数地级市则处于低低型聚集区,再次体现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分化格局;超过72%的地级市为低低型和不显著型,这也是制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今后各地区实行区域经济政策时,应该关注的重点对象。
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2009—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现状,进一步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态势。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2009—2019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绝大多数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特征,整体均值从2009年的0.233 0上升到2019年的0.425 1,年平均增速达6.19%,但整体水平仍较低。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前三位的是扬州市、泰州市和徐州市;在空间维度上,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全局莫兰指数在研究样本期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高高型地级市多处于江苏省,区域之间呈现差异化的分化格局,且各地级市间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对差距呈现逐步缩小的特征。此外,从所考察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各维度中看,其中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三个子系统的差异较小,差距主要在于开放发展指数和创新发展指数,尤其是创新发展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起决定性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6.2.1 增强创新协同能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创新资源,加大对技术要素的投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协调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和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支持淮安、蚌埠、信阳等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江苏、山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联合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战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各自优势,推动创新型人才共育、科研平台共用、科研成果共享和异地转化等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减少科技创新的研发成本和转化成本,推动科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知识溢出效应的提升,加快“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速度,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创新水平的提升,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
6.2.2 建立以水运为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全方位、跨区域、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开放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依靠淮河水道,基于京九、京沪、京广、陇海等铁路和长深、沈海等高速公路,构建多层次的水陆交通网,完善对外开放的硬性设施。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使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得以优化,削弱各地级市的市场分割现象,培养优良的营商环境,加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建设中,支持淮安打造台资集聚高地,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学习其他自贸区成功经验,推动连云港市等沿海城市自贸区的设立,提升贸易效率,打造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
6.2.3 统筹思想,树立生态文明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淮河生态经济带既是经济带,又是生态带,在经济发展时要注重绿色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须坚持“两山理论”,减少资源能耗和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生态修复,尤其是淮北、平顶山和济宁等资源城市的矿区恢复,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促进淮河流域水质的提升。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环境立法中的作用,各地级市要共建跨区域的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实施环境监管联动,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建跨区域、跨部门、跨产业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机制,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出现,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建设。
6.2.4 加强顶层设计,对区域内的一般型地级市和落后型地级市进行总体谋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加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促进城市组团发展,积极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淮安、徐州、蚌埠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带动周边落后城市的发展,推动点轴开发,“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式地缩小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经济发展质量的差距。全面深化信阳、驻马店、平顶山等低低集聚区和不显著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作。各地级市要根据自身的区位环境和发展优势,积极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联动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发展成果的共享,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注释:
①25个地级市具体为:江苏省的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扬州市、泰州市;安徽省的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河南省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周口市、漯河市、商丘市、平顶山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