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生
真题呈现
例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第23题)综合与实践: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 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活动——折纸,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 在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实践发现: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把纸片展平,连接AN,如图1. (1)折痕BM (填“是”或“不是”)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请判断图1中△ABN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答: ;进一步计算出∠MNE = °. (2)继续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H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G,把纸片展平,如图2,则∠GBN = °.
拓展延伸:(3)如图3,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BC边于点T,交AD边于点S,把纸片展平,连接AA'交ST于点O,连接AT. 求证:四边形SATA'是菱形.
解決问题:(4)如图4,矩形纸片ABCD中,AB = 10,AD = 26,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并且折痕交AB于点T,交AD于点S,把纸片展平. 同学们经小组讨论后,得出线段AT的长度有4,5,7,9. 请写出以上4个数值中你认为正确的数值 .
追根溯源
原型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4页中的“数学活动”)活动1:折纸作60°,30°,15°的角. 如果我们身旁没有量角器或三角尺,又需要作60°,30°,15°等大小的角,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如图5):(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 同时,得到了线段BN. 观察所得的∠ABM,∠MBN和∠NBC,这三个角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
这是从矩形得到30°角的好方法,并能得到15°,60°,120°,150°的角. 该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原型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8页第3题)如图6,两张等宽的纸片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
破解策略
解决例1需要熟知的基本图形有:筝形、等边三角形、菱形、直角三角形.
折纸是动手动脑“做”数学的学习活动,其形式是操作,其本质是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据此不难得到本题的解题思路.
解析:(1)如图1,由第一次折叠可得EF垂直平分AB,∴AN = BN,AE = BE,EF⊥AB;
由第二次折叠可得BM垂直平分AN,∠BAM = ∠BNM = 90°,
∴AB = BN,∴AB = AN = BN,∴△ABN是等边三角形,∴∠EBN = 60°,
∴∠ENB = 30°,∴∠MNE = 60°. 故应填:是,等边三角形,60°.
(2)如图2,由第三次折叠和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G = ∠HBG = 45°,
∴∠GBN = ∠ABN - ∠ABG = 15°. 故应填15°.
(3)如图3,由第四次折叠可得ST垂直平分AA',∴AO = A'O,AA'⊥ST.
∵AD[⫽]BC,∴∠SAO = ∠TA'O,∠ASO = ∠A'TO,
根据“AAS”可证△ASO ≌ △A'TO,可得SO = TO,∴四边形ASTA'是平行四边形.
∵AA'⊥ST,∴四边形SATA'是菱形.
(4)如图4,由第五次折叠可得AT = A'T. 在Rt△A'TB中,A'T>BT,∴AT>10 - AT,∴AT>5.
∵点T在AB上,∴当点T,B重合时,AT有最大值10,∴5 ∴正确的数值为7,9. 故应填7,9. 本质感悟:本题是以折纸为背景的四边形综合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此外,证明四边形SATA'为菱形时,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均可用,但以上述方法最为简捷. 请你试一试,并加以比较,从中感悟如何多中选优. 本题通过矩形纸片的折叠与展开,“折”出了新精彩,“展”出了新天地. 原题延伸 变式1 由图1中矩形较短边的长度,计算等边三角形的高. 例2(2020·贵州·黔西南)如图8,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落到[EF]上点[G]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 已知[BC=2],则线段[EG]的长度为 . 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 BC = 2,连接DG,AG, 由例1(1)可知,△ADG是等边三角形,∴DG = AG = AD = 2. 又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B]与[DC]重合得到折痕[EF], ∴EF⊥AD,DE = EA = 1,[∴EG=22-12=3]. 变式2 如图9,对折得两个矩形,设BM交EN于点O,研究OB与ON的数量关系. 例3(2020·云南·昆明)如图9,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AEFD是矩形;(2)若点M是边AD上一点,BM交EF于点O,点A关于BM的对称点为点N,当点N落在线段EF上时,则有OB = ON. 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 = CD,AB[⫽]CD,∠BAD = 90°. ∵AE = EB,DF = FC,∴AE = DF,AE[⫽]D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BAD = 90°,∴四边形AEFD是矩形. (2)连接AN,如图10,由例1(1)可知△ABN是等边三角形,BM垂直平分AN,可证△OMN是等边三角形. 由折叠可知,∠MNB = ∠MAB = 90°,可证∠OBN = ∠ONB,∴ON = OB. 变式3 研究矩形两邻边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折出等边三角形. 例4 如图11,在矩形ABCD中,若AB = a,BC = b,是否一定能折出等边三角形ABN?若不一定,请给出能折出时a与b应满足的关系. 解析:过N作PQ⊥EF,分别交AD,BC于P,Q,则PQ⊥AD,PQ⊥BC. 易知AN = AB = a,PN = [12]AB = [12]a,由勾股定理得AP = [32]a, 因此当b ≥ [32]a时,一定能折出等边三角形ABN. 跟踪检测 对给定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进行如下操作:先沿CE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如图12①),再沿CH折叠. 这时发现点E恰好与点D重合(如图12②). (1)根据以上操作和发现,求CD∶AD的值. (2)将该矩形纸片展开. ①如图12③,折叠该矩形纸片,使点C与点H重合,折痕与AB交于点P,再将该矩形纸片展开,求证:∠HPC = 90°;②不借助工具,利用图12④探索一种新的折叠方法,找出与图12③中位置相同的P点,要求只有一条折痕,且点P在折痕上,请简要说明折叠方法. (不需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2]. (2)①令过点P的折痕与CD的交点为点Q,连接EH,ED,HQ,证明四边形PQDE是平行四边形和△AHP ≌ △BPC. ②方法1:折叠使得CB边落在CE边上,折痕交AB于点P;方法2:折叠使得AD边落在CD边上,折痕交AB于点P.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