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特点分析

2021-08-24 18:55陈秀梅
今日财富 2021年23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疫情经济

陈秀梅

财政政策是国家从宏观层面干预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一般分为政府改变税率或税率结构、政府改变支出两类,在新时期我国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为实现“六稳六保”任务目标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表现出稳中向好的经济新常态,因此我国各领域的财政分配活动都要将现行的财政政策作为严格遵循的准则,才能有效提高就业水平,从宏观层面减少经济波动,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从而促进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一、前言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仍然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经济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这完全得益于我国在新时期实行的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宏观财政政策举措。随着国际形势日趋严峻,我国的财政政策也要随着经济形势做相应的调整,表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的特点,探讨了企业如何更好的适应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使相关企业能够把握好财政政策时度效,将财政政策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新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特点分析

(一)更加科学精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这意味着我国将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的恢复提供基础动力,但同往年不同的是,新的财政政策在操作上将会更加精准有效、有的放矢。我国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保障作用,过去的一年我国发行了抗疫国债1万亿元,主要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疫情防控物资的相关支出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确保了疫情期间的“六稳六保”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我国还新增了3.万多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在重大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领域做了大量的投资,有力提高了我国应对疫情冲击的抗击能力;在打赢脱貧攻坚战中,我国实施了精准的财政政策,给脱贫工作提供了民生兜底保障,为产业扶贫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我国及时制定了帮助企业纾困的若干政策,而且创造性的建立了财政资金直达项目的机制,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保障民生稳定就业方面,有针对性的实施了相关财税政策措施,坚决守住“保民生”这一底线,重点落实就业优先的政策,实施了减负稳岗、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就业创业扶持等措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帮助毕业生就业,有针对性的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跨省就业,全力保障了全国就业大局稳定。

(二)更加积极有为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的经济发展任务非常之艰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坚持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应对新实行的调节力度,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经济运行状况大幅好转;进一步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源泉,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发展,有效扶持小微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采用奖补结合的方式为中小企业落实相关资金30亿元,通过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部署新要求,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同其他国家财经方面的合作协作,以扎实的财政管理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为提高全国财政收入,解决收支矛盾,在严峻形势面前,我国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进一步完善关税制度体系,有效缓解中美经贸摩擦,尽最大可能维持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稳定;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逐步放宽贷款申请条件,将个人最高贷款额度大幅提高。

(三)更加务实高效

在财政预算编制上,我国始终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基本原则,下大力气推进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幅压减了中央本级支出,持续减少“三公”经费开支,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比例在50%以上;以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为目标,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专项行动,通过启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创新项目,采取“先实施、后拨款”的模式先后实施了一批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极大的鼓舞了企业大胆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使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实现科技成果的高速转化;统筹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使资本资源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集聚,大力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深入实施首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使企业的产业链向着高端、尖端方向延伸,助推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的支持力度,通过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扩大消费市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力度;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完善,使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加稳固,充分激发全球经济贸易领域新动能,通过运用关税等手段,逐步构建多元化、稳定化的对外贸易主渠道。在政府性融资担保方面,大幅拓展担保覆盖面,显著降低了担保费率,通过印发绩效评价指引进一步强化了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的正向激励,有力推动小微企业和“三农”有效融资增信。

(四)更加持续有力

新时期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持久性等特点,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除了重要作用,近期从中央到有关部委释放出的信号来看,2021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以此来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首先是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支持扩大国内需求,为应对疫情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中央储备肉财政经费支出,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和农资应急供应链条,确保肉、菜、蛋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保障了猪肉、蔬菜、鸡蛋等农产品保供稳价;研究形成了关于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相关政策,使我国在国际物流供应链中实现了质量效益持久提升,保障了国际物流安全畅通、疫情防控物资及主要产品运输安全。其次,可持续是更好地实施政策、有效防范风险的需要,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力度始终保持在科学合理范围内,始终兼顾稳增长、防风险需要,通过合理确定债务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避免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从而保持财政运行可持续,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的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研究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