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佩民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风险管控和内控体系攸关企业存亡,构建风险管控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层要进一步地考虑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必须考虑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各个财务环节,形成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者必须着眼于风险管控的视野,在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保障,为企业长期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目前市场竞争的不断白热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用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这也意味着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通过优化各种管理制度、建设更成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在企业的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风险规避和优劣势分析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需要公司各领导层的管理团队重视风险内控制度的搭建与实施,实现企业长期并可持续的发展。目前,企业在完善内控制度的工作中,企业不仅要重视财务管理授权体系以及内部监督、核查,更需要企业从成本核算以及对各种会计凭证等具体业务的监督进行强化。因此内控制度的完善是包括了整个企业内部环节,需要环环相扣才能够强化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一、风险管控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风险管控重点是对企业运营的整体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企业在长期运营的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了对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的识别、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各项目标的设计、随之是对潜在风险的评估以及应对策略的选择等。因此风险管控其实是涉及到企业的整体流程,需要企业以成熟的信息采集模式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涵盖了企业在经营筹备阶段以及实际运营阶段的各个风险,也只有从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企业才能够实现优化控制,推动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就是企业采取各种内部控制行为,对风险进行规避,坚持采取风险管控的思维,对内部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需要依托企业已经形成的各项制度和体系,包括在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对企业的具体运营情况进行管理。因此企业必须要分析运营的主要目标,特别是通过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企业自身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为接下来强化内部控制奠定基础。同时,企业的所有人员和部门都必须严格的按照既定的管理制度,执行内部风险的防控策略,才能够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化。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采取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对风险进行规避和管控,而风险的管控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在具体运营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点,包括企业在投入各项成本之后的收益情况,以及这些可能存在的收益会受到哪一些因素的影响等。通过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对企业在各个阶段所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的策略提前进行拟定,强化企业对于各个环节的控制,从而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风险管控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思考
企业要重视风险管控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或者其他的内部运营管理,通过优化内部控制体系,重视企业在财务运营过程中对于内控体系的执行,充分分析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把内部控制体系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从而保障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符合风险规避的要求。企业可以积极参考一些成熟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并不意味着是完全直接照抄照搬其他机构比较成熟的体系,而是应该结合企业在财务运营的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当前企业运营情况的一些内控制度和体系。因此,企业需要充分的分析其目前的运营状况,对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等板块所存在的一些比较大的风险点进行识别,通过专业的分析,对这些显著的问题进行管控,这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所应该解决的一些显著性问题。在充分考虑并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能够充分符合目前企业的运营状况,要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在建立之后能全面推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施性。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了其建立和實施两个环节,建立必须坚持科学思维,实施必须是强而有力,只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才能够让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出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也能够让内控体系所透露出的这种科学管理的思维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管理思维多层次,同时又是全过程的风险把控。
(一)、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制度防范风险滋生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执行相对应的信息公开制度。为了让更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强化企业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保证信息能够及时披露,管理层能够及时把控财务资金的流动和状况,从而对潜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企业在坚持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过程,这些得以公开的信息肯定是具有全面性,在管理层分析的过程中,这些有全面并且真实性的信息,将有效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基础。因为企业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或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都是遵循着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又避免这些信息存在造假的问题。只有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情况,才能为企业形成比较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的强化对内部风险的防控,还应该按照既定的进度对信息进行披露。在披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既定的渠道进行披露,也可以通过各种有影响力的平台进行发布,更多的督促企业以规范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以正规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管理的透明化。
(二)、发挥企业内部稽查监督与识别风险的作用
企业在强化风险防控的过程中,运用内部稽查方式发挥监督与识别的作用,对相关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稽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审查,从而保障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这种方式主要是需要根据企业财务部门的各项分工进行调整,明确在财务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和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相关的权限,对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进行复核,同时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对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情况进行稽查。这种综合分析方式着重于财务管理的流程把控,而且对于现有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可以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稽查这一角色的介入,将有助于企业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充分提升财务风险的辨识能力,同时又要为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决策,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