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颜弟
【摘要】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课内与课外割裂的现状,即课内精讲一篇课文,课外阅读则空泛无关联,没有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本文以教材为立足点,进行“1+X”群文阅读教学探索,研究“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现课内外阅读链接,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1+X”群文阅读;议题;结构化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是,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1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而“1+X”群文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所谓的“1+X”是群文阅读的一种思维,是基于课内课文教学展开的群文阅读。统编版语文教科书编者温儒敏是这样认为的:讲一篇课文,是为了实现某一阅读能力点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组织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的文章,指导学生运用教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自读的教学过程。这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炼,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教学习惯。它不仅发挥了语文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倒逼教师减少课堂教学繁琐的分析提问环节,为大量阅读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进而为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
一、指向表达技巧的群文阅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的重难点是突破某种语言表达技巧时,则可以把运用了相同语言表达技巧的文本收集起来,形成一组群文,在多篇文本的阅读中,理解某种典型的表达技巧,巩固对某种语言表达技巧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认识与理解。
《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这篇文章在表现小嘎子性格特征的时候,主要通过对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节描写,特别是动作描写特别精彩,让摔跤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让小嘎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再回顾学生的习作,凡是涉及动作描写的,就无话可说,或者一个动作用到底,难以把行为过程写详细写精彩。因此,我们可以立足于本篇课文,并以“精彩的动作描写”为议题,拓展《小兵张嘎》中第二次摔跤的动作描写片段,重点品悟动作描写的妙处,从而习得动作描写的方法。
教学之初,我们在把握了片段的主要内容之后,结合相关的语句,谈谈小嘎子是个怎样的人,以树立小嘎子的人物形象。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如,“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围着”“蹦来蹦去”看出他的机敏,富有心机。“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的“钩”看出他求胜心切等,感悟动作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摔跤的动作,圈出摔跤动作的词语,感悟动作描写的细致,总结出方法:巧妙使用动词。
接下来的环节是想像创作。在学生掌握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后,马上进行练笔。抓住小嘎子争抢好胜的性格特征,摘取《小兵张嘎》中第二次摔跤前的对话,引发学生对第二次摔跤进行想像,并用上课文的词语,或者自己积累的打斗词语进行第二次摔跤的创造与汇报。此时,学生有了词语的积累,写作效果明显好转。
然后,拓展阅读《小兵张嘎》中第二次摔跤的片段,让学生将拓展片段与课文及同学描写的第二次摔跤进行比较阅读。再次感受动作描写对于行为的呈现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的重要作用。
迁移写法,自由创作。拓展阅读第二次摔跤的片段后,顺势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手法进行自由创作,如,可以写拔河比赛、足球比赛、木头人的游戏等片段,把动作写清楚,写仔细。从学生的创作情况看,学生的动作描写,不再像以往一样干巴巴的,而是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形选择合适的动作词语去描述。
二、指向情感体验的群文阅读教学
指向情感体验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指议题为体会某种情感,通过课文1的教学,拓展多篇表达相同或相似情感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从而达到学法的迁移,习得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如,《学会看病》这篇文章表现了不一样的母爱,我们把“纠结的母爱”作为议题,拓展了《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两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感受“去”与“不去”,“让”与“不让”,“打”与“不打”的矛盾,感受那份纠结,并领悟三篇文章借助心里的矛盾表达母爱的独特手法,迁移情感体验,感受母爱的另类表达方式。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从而解决了字词的读音及理解问题,以及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中可进行适当的检查,为接下来的群文阅读腾出足够的时间。接着,通过梳理《学会看病》的情节,及关注母亲的纠结内心,提炼出“愿—不愿”。然后再读《剥豆》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对此这两篇情节的梳理,同样运用上之前提炼的方法,从容得出纠结分别表现在“让—不让”“打—不打”。通过对比,學生很容易发现,这三篇文章的议题是:纠结的母爱。
接着,着眼文字,通过课文1《学会看病》,辐射到X群文中,体会母爱的具体表现。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抓关键词完成心路历程图,情节朗读,想象说话等,感受母亲纠结心理背后深深的母爱。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剥豆》,找出剥豆比赛中母亲的心路历程,并在朗读中体会母亲的纠结。而后引出《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的片段,当读到母亲的纠结内心时,已然明白纠结背后藏着的母爱。
最后,着落情感,呼应母爱。三篇文章的中“纠结的母爱”,必然会唤起学生内心的波动。接着,就让学生结合文章或者个人的生活实际,从孩子的视角,去回应母爱,夯实对纠结背后的母爱的认识与体会。
这次的群文阅读,不仅让学生习得了阅读情感体验式文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在学生的习作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选取父母之爱的习作题材时,思维更加开阔了,情感也更加真实了。这让教师们真切地体会到群文阅读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