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茵,汪紫璐,杨丽芳,沈 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广州510060)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其技术也愈加成熟,加之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1]。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关键,胃癌根治性手术需根据肿瘤细胞的侵犯程度对患者胃部肿瘤组织、相关淋巴结等进行切除,若癌细胞扩散范围较大,有必要全胃切除,虽然腹腔镜的应用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创伤,但手术患者仍会感到不适与痛苦[2]。因此,需进一步采取相应临床护理路径提高其恢复效率,保障恢复期间的舒适度与安全性。现行常规护理可满足一部分手术患者的康复需求,但其护理效果存在局限性,探索更为系统化、综合性的护理方案是当前所需[3]。有研究指出,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康复干预通过综合运用多种临床护理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患者预后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制定个性化处理方案,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4]。为了解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200例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并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8月31日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根据相关诊断标准[5]确诊胃癌,符合腹腔镜根治术的适应证;②年龄30~70岁,首次接受胃癌腹腔镜根治术;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全程知情;④患者各项临床记录资料详细完善。排除标准:①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③确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机制障碍;④确诊神经类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2~69(54.12±6.11)岁;体质量指数(BMI)22.12~24.14(23.15±1.14)。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1~69(54.03±6.25)岁;BMI 22.09~24.21(25.15±1.23)。两组性别、年龄、BMI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①术前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流程、术后并发症风险及防治措施、康复计划等。②术前禁食12 h、禁饮8 h,常规肠道准备。③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患者获得充足休息时间与良好休息空间,并给予相应疼痛管理。④常规营养护理,术后补液,待患者消化系统逐渐恢复后添加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等。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
1.2.2.1 评估与形成问题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生理检查资料、医护患交流记录、家属交流记录等,分析患者术后生理恢复情况、个人素质及心理状态,以此为依据制定“腹腔镜术后胃癌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案”。
1.2.2.2 制定解决方案 ①与患者进行充分面对面交流后,获悉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情况,以此确定健康教育侧重点。②统计患者术后各项生理监测指标(血压、心率、炎症应激指标、疼痛、消化道反应、排泄情况等),根据其生理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风险管理与预后功能康复方案。③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患者营养缺失情况进行调整。④了解患者心理感受,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应及时采取心理疏导。
1.2.2.3 行动 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讲解关于胃癌的发生机制、诱发原因、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正确看待自身疾病,同时告知胃癌腹腔镜根治术的预后风险与干预方案,使患者重视预后护理,提高其依从性。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后,实施个性化疼痛控制方案,若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则采取心理疗法(自我暗示法、转移注意法、情绪稳定法等)。③风险管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床上肢体锻炼,如抬高足部,待患者麻醉清醒后抬高床头,对其下肢肌肉进行按摩、抬举等,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然后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运动,促进胃肠道恢复。④下床活动:术后1 d,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立,鼓励患者下床站立或走动,第1天活动控制在每次10 min,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日增加活动强度与频率。⑤饮食护理:术后6 h,指导患者用温水漱口,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进食,刚开始以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慢慢过渡至半流质饮食,保障患者获取基本营养补充。⑥心理护理:心理辅导专员与患者进行交流,获悉患者对自身疾病、术后生理状态的心理感受,了解疾病、手术治疗对患者生理、心理、生活以及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找到造成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根本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情绪疏导,通过情绪宣泄法、松弛训练、角色扮演法或认知矫治法等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⑦院外随访:出院前,告知患者院外健康管理计划,随访护理人员每周联系患者,询问其生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对健康管理不佳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监督。
1.2.2.4 观察、反思经验教训及调整解决方案 上述三项内容可分为3个重复周期。第一周期:①观察患者行动执行情况后发现,部分患者无法按要求执行下床活动,主要与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弱等因素有关;②反思经验教训,仍需进一步完善工作,提高疼痛护理的重视度,另外还需加强康复活动的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③调整解决方案,全面落实每例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缓解工作,增加疼痛评估的频率,并在患者术后康复活动时进行监督,统一进行记录。第二周期:①观察第一周期的护理情况后发现,患者基本可按照要求执行康复活动,但部分患者因缺乏家庭或社会支持感,其恢复动力与情绪稳定性均较差;②反思经验教训,仍需进一步完善心理小组的心理辅导工作;③调整解决方案,心理辅导专员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后,了解其心理需求,并通过组建微信群、直播等方式拉近患者与家人、朋友及社会的距离,鼓励患者向医护人员、亲友倾诉内心想法,并分享自己的康复动态,从而获得鼓励与支持。第三周期:随访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出院后,其自我健康管理行为会逐渐松懈,增加预后不良风险,因此仍需完善院外随访工作,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嘱患者执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发送电子健康管理表,让患者按要求打卡。出院后,对两组保持每周随访调查,随访周期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恢复进程:包括术后饮食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为评估工具。③自我管理能力:以成年人健康管理能力测评表(AHSMSRS)[7]为评估工具,分为3个维度(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认知、环境),共38个条目,以5级评分法计分,其中正向计分1~5分,反向计分5~1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量表Cronbach′sα为0.85。④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瘘、肠粘连等,总发生率(%)=各项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2.1 两组术后恢复进程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进程比较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AHSMSR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AHSMSR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其致病因素复杂,包括基因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与环境等。胃癌早期患者往往不存在明显的病变症状,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待出现上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病情可能已发展至中晚期[8]。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常用方法,对胃癌患者而言,除手术治疗外,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同样重要,可进一步提高恢复效率,减轻手术疼痛[9]。
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是一项以提高护理执行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患者恢复进程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其中快速康复干预在临床各科领域应用广泛,而行为研究法源于教育心理学领域。丁永艳等[10]研究显示,将行为研究法应用于手术患者,可进一步完善早期活动管理,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恢复成果。本研究将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应用于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饮食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提示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相关生理功能的恢复速率,与徐燕华等[11]研究结果相似。胃癌手术后,胃部组织大部切除,需进行消化道重建以保障患者后期正常饮食功能,但消化道重建后机体需要时间适应,故术后一般无法正常进食,机体内部各消化器官也处于调整状态,其调整周期与患者的恢复能力有关,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通过肢体锻炼、腹式呼吸运动可帮助患者提高消化道的恢复能力,尽快获得下床活动能力与饮食功能,恢复肠蠕动,保证营养摄入与吸收,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出院进程[12-13]。本研究发现,术后3、5 d,两组VAS得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能缓解胃癌患者术后疼痛。疼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可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恢复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镇痛是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与分类,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既缓解其生理疼痛,又给予心理层面的抚慰与调理,全方位减轻患者的痛苦[14-15]。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护理后AHSMSRS得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这与行为研究法的循环护理有关,3个周期的循环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度,规范其日常生活行为,使患者能够自觉按要求执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保障院外健康[16]。此外,两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提示两种术后护理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性,可能与手术成功性高、患者的适应性强有关。
综上所述,对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基于行为研究法的快速康复干预,可提高患者康复效率,加快出院进程,缓解患者疼痛,同时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