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玲,宋爽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职业性噪声聋作为我国法定职业病,是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该疾病的发生和患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有着直接关系[1]。在患病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此时如果脱离噪声环境并及时接受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听力会逐渐恢复,但如果一直持续作业于噪声环境中,患者听力会持续下降,情况严重还会使患者出现耳聋[2]。患者体质、所处噪声环境的时间长短、噪声的性质以及强度等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对于该疾病法治疗尚未发现明确的治疗效果,随着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表示,在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治疗中使用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听力损伤[3]。为了探讨高压氧治疗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治疗的常规组(18例)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的治疗组(18例)。观察组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0例和8例,年龄31~49岁,平均(35.47±3.56)岁,噪声聋程度轻度患者有8例,中度6例,重度4例;常规组男性和女性分别有7例和11例,年龄30~48岁,平均(33.67±3.45)岁,噪声聋程度轻度患者9例,中度5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数据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展开。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诊断分级26~40dB为轻度;41~55dB为中度;50dB以上为重度。排除有严重身体脏器疾病和有恶性肿瘤患者、有头部外伤史患者和有继发性听力损伤患者。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进行检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每日服用0.5mg弥可保,服用次数为3次/d;服用维生素B12和B1进行治疗,服用剂量分别为10mg和50μg,其中维生素B12服用次数为1次/d,维生素B1服用次数为3次/d,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常氧治疗,连续治疗20d。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将纯氧加压至0.2mPa,15min为升压时间,升压完毕后指导患者进行30min的吸纯氧,在指导患者进行纯氧吸入时为患者佩戴好吸氧面罩,吸氧完毕后休息10min,在继续进行纯氧吸入30min,治疗频率为1次/d,治疗时间为20d。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自觉耳鸣和自觉听力下降评分、纯音阈改善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患者音阈改善主要对患者治疗前后500Hz、1000Hz、2000Hz、4000Hz纯音阈结果进行统计比较。患者疗效评价指标:治疗后患者的听力下降、耳鸣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各个频率下患者的音阈水平均正常为显效;患者的听力下降、耳鸣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相比较于接受治疗前,患者各个频率下的音阈水平均明显上升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各个频率的音阈水平和治疗前一样无变化为无效。
本研究中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都是利用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表示为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P<0.05。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9%,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1.1%,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治疗组的自觉耳鸣评分和自觉听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自觉耳鸣音和自觉听力下降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自觉耳鸣音和自觉听力下降评分比较(,分)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500Hz、1000Hz、2000Hz、4000Hz纯音阈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500Hz、1000Hz、2000Hz、4000Hz纯音阈结果均线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纯音阈改善情况比较(,dB)
表3 两组患者纯音阈改善情况比较(,dB)
注:和常规组比较,*P>0.05。
常规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耳鸣有2例、头痛1例、眩晕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8%,治疗组患者有1例患者发生了中耳气压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χ2=17.714,P<0.05)。
职业性噪声聋也就是噪声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职业病,连续在噪声环境中工作3年以上,通过进行纯音测听结果显示为神经性耳聋和感音性即该疾病的诊断标准[4]。该疾病在发生后会对患者的耳蜗造成损伤,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症状为听力下降,在此阶段如果患者不再继续处在噪声环境中并接受相关治疗,患者听力可以恢复,但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会引起重视,导致长时间继续在噪声环境中作业,听力出现进行性下降,还会出现耳鸣、眩晕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5]。该疾病的发生和患者所处的噪声环境、噪声强度和性质以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密切联系,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很难缓解[6]。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一个高于大气压环境,使患者身处其中并在该环境下不断吸入纯氧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运用也越来越广泛[7]。造成患者出现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噪声导致耳蜗发生氧化损伤,除此之外,噪声还会降低耳蜗淋巴的液氧分压,从而对毛细血管的血管膜造成损伤,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8]。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听力损伤患者中运用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内耳的缺氧环境,将耳内损伤的血氧含量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听力恢复的速度[9]。目前对于职业性耳聋患者的治疗,高压氧治疗也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在国外已经有大量的实践研究,尤其是在耳蜗损伤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越性[10]。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进行高压氧治疗在改善患者耳蜗损伤和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内耳组织血氧含量和高氧分压,对于神经功能和脑干细胞和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听力法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治疗组患者的500Hz、1000Hz、2000Hz、4000Hz纯音阈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自觉耳鸣评分和自觉听力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利于促进身体的血氧弥散,增加血氧弥散的距离和血溶氧的含量,将机体组织和细胞中氧分压含量增加,发挥抑制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机体血液粘稠度和提高机体修复能力的作用。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常规的常氧治疗,患者吸入的氧气实际上是氧氮混合气体,在患者吸入后,会增加其体内氮氧含量,对患者体内的氮氧平衡造成破坏,容易对患者的其他身体组织和气管造成损伤,安全性较低,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吸入的是100%纯氧,这样就有效保持患者体内的氧氮平衡,从而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职业性噪声聋患者耳内的缺氧情况,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听力损伤程度的缓解,对于患者听力恢复组织的修复具有积极意义,安全性较高,值得在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