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机制对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08-23 02:28郑海健
管理学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郑海健

[摘 要]基于新LPR机制运用近两年实践,文章在简要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LPR改革对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贷款收益率、息差利差等财务压力以及贷款定价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内部管理挑战。最后,建议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加快调整盈利模式、设置专业管理组织、提升差异化定价水平以及加权利率风险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LPR机制;利率市场化;定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4-0028-03

利率市场化和LPR机制内容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从1983年实行利率“双轨制”到2015年存贷款利率实现放开,中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主要按照“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利率—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顺序稳步推进。具體来说,先放开货币、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但中国各类利率的市场化进展及传导机制现状各不相同:货币政策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高度市场化,整体高效传导;但银行市场外的利率形成受多因素干扰,传导机制不通畅[1]。

总之,利率名义放开已基本完成,但贷款隐形下限、存款竞争白热化等限制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具体来说:

一是存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虽然贷款利率管制已经放开,但银行贷款利率仍主要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部分银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导致市场利率下行不能有效传导到贷款利率[2]。

二是银行内部的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部分银行内部存资金价格两部门决策机制,占据主导地位的资产负债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部难以对贷款利率产生决定性影响。

三是存款利率管制放开后存款利率存在上行压力。由于银行普遍存在“存款立行”、追求规模等观念,导致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有较强的高息揽储冲动。

(二)LPR机制的主要内容

为降低金融机构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依赖,建立清晰、明确、完善的政策利率体系,传达央行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利率运行。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改革完善 LPR 形成机制公告》,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打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本次 LPR改革,表现为报价原则、形成方式、期限品种、报价行和报价频率等五个“新”见表1。

为促进LPR在银行贷款中的运用,有效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一是自2019 年第三季度起,人民银行将 LPR运用情况纳入MPA考核,增设“新发放贷款中参考 LPR定价占比”指标。二是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银行建立和完善 FTP 机制并运用LPR构建FTP。将在 FTP中运用 LPR 的情况、全国性银行贷款利率与 LPR 之间的点差纳入MPA考核。三是2019 年 12 月 28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30 号公告,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并将转换进度纳入MPA考核。同时,配套采取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发展、加强异地存款管理)、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研究完善银行间基准利率等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二、LPR机制对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挑战和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LPR机制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区域性商业银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传统经营模式受到较大挑战。本次LPR机制完善,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联动性增强,区域性商业银行依赖稳定的存贷利差获取较高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较大挑战。具体来说,区域性商业银行特别是农商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比较低,且贷款主要投放当地政府融资平台等大企业、大客户,但大客户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多数按照LPR浮动加较少点数甚至减点执行,LPR下降对银行收入影响更强大。同时,大多数中小银行资质受限无法参与MLF交易,但贷款定价参与的LPR受MLF定价影响。在人行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区域性商业传统的息差收入盈利模式将遭到较大冲击,盈利能力受到较大挑战,经营模式亟待转变。

(二)盈利能力收到较大限制。LPR机制完善以来,LPR多次下调。截至2020年末,1年期的LPR 利率较2019年8月20日下降 40BP至3.85%,5年期以上LPR 利率较2019年8月20日下降 20BP至4.65%;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03%,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一般类新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5.39%,同比下降44BP。企业类新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4.61%,同比下降51BP,均超过LPR降幅,充分反映了LPR趋于下行趋势。在LPR机制背景下,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以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低的贷款利率换取稳定的市场份额冲动更强,这种“高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的利率竞争手段,长期执行下来,必将导致存款付息成本增加,贷款收益水平的整体下移,存贷利差被进一步压缩,盈利能力降低。

(三)风险管理能力面临较大考验。在新冠肺炎疫情和LPR改革下,银行业整体信贷风险承压,各家银行对大型客户常出现非理性报价,优质客户的利率议价能力较强,大型客户保证规模增长[3]。但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大型客户的总部优势、资金优势都比不过全国性大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被迫开展客户下沉,追求较高的信用溢价,提高风险偏好,导致整体信用风险上升。同时,银行贷款以更具市场化的 LPR 为定价基准,增加了银行贷款利率随市场利率同步波动,银行利率风险敞口扩大。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受制于缺乏足够的经验数据和应对手段,主动管理利率风险和利率定价的能力都较弱,更多是被动应对,更是缺乏利率风险对冲工具使用,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四)自主定价能力亟待提高。在定价管理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备的资产负债、FTP、成本分摊、内部评级、利率定价管理等系统,能够准确计量客户、产品的各项成本和综合贡献,实行差异化、个性化定价[4]。在LPR背景下,差异化定价、精准化营销等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但区域性中小银行更多采取市场跟随的定价策略,并采用简单的LPR加点模型,仅运用合作年限、担保方式、信用评级等少数几个差异化指标,对客户自主化定价水平差距较大。目前,大多数区域性商业银行尚未有成熟的定价管理机制和科技系统支撑,来应对贷款基准利率向LPR转变。

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对LPR的对策建议

深化 LPR 改革,并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推动实现利率“两轨合一轨”,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和传导机制,是人民银行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内容。区域性商业银行应顺应利率市场化大势,加快补足自身短板,探索一条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完善發展定位,调整盈利模式。

区域性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城商行和农商行(含信用社)两大类。银保监会一直要求要增强地方中小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城商行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农商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这是区域性银行传统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所在,更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提升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是突出服务场景,有效降低负债成本。区域性银行存款主要呈现“大额存款占比高、长期存款占比高”特点,导致负债成本较高。要围绕客户的吃穿住行、生意往来等场景,加强支付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客户日常结算资金沉淀。同时,要加强存款结构调整,提升存款差异化定价水平,优化客户结构、期限结构、价格结构等,合理有效控制并降低付息成本。

二是丰富线上产品,保持信贷量价平衡发展。近年来,区域性银行与腾讯、阿里、京东等科技巨头合作,互联网模式的联合贷款、助贷等业务蓬勃发展,但今年年初监管部门下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限制了此类贷款扩张。区域性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科技投入或购买大型银行的成熟金融科技服务,切合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县域主体抵押物少需求,大力开发线上贷款品种,加大信贷投放。

三是推动多元化经营,提高非息收入占比。区域性商业银行要加快多元化经营步伐,申请取得证券基金托管、投行、国际业务等资质牌照,积极发展投行类业务。抓住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代销基金理财等,满足县域特定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银行可独资或合资设立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等司,实现经营和收益来源的多元化。

(二)优化组织体系,建设专业团队。

目前,国有大行、绝大多数股份行都成立了专业的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加强外部政策研究、内部资产负债管理,充分发挥业务结构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及提升定价能力等的作用。有条件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加快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设置,有效提升全行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条件有限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建议成立成立利率市场化领导小组,定期就国内外经济走势、同业竞争、转型升级、风险管理、定价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题讨论,从全行层面引领、指导、推动全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工作[5-6]。同时,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队伍建设,如研究团队、定价团队等,即做好方向研究[7]。

(三)强化客户分类,提升差异定价

区域性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分类分层管理,构建客户分类分类指标体系和运用机制,打好精准营销、差异定价的基础[8]。可通过分步走的策略缩小与先进银行差距,如先按客户的规模和价值贡献进行分类和运用,再按贡献度、忠诚度等综合打分进行分类运用,最后按千人千面、敏感性方式划分客户。同时,加强建设FTP、成本分摊、RWA、评级、税务等系统,对现有业务的各项成本实现精确分摊和准确计量,奠定定价基础,对资产负债业务实施差异化定价,提升客户定价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四)提高科技支撑,增强风险防控

近年来,科技和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日益重要。区域性商业银行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大对科技领域投入或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科技支撑,提高自身主动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可以建立统一基础性数据系统,实现所有业务数据录入、提取、汇总等统一管理,为实证分析和科学预测奠定基础。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和久期-凸度分析、VaR 分析和动态模拟分析等计量模型以及利率预测模型和决策机制,进行利率风险的监测和预测,及时优化业务结构、期限结构。区域性商业银行也应该参与利率衍生品交易,如与客户开展LPR为基础的贷款利率互换业务,对冲利率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军.LPR改革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甘肃金融,2020(06):7-9.

[2]梁少锋.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_基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角度[J].金融市场研究,2019(12):18-24.

[3]潘沁. LPR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调整与流程优化[J] . 金融纵横,2020(09):95-100

[4]刘宏海.LPR 改革实践的难题与对策[J].中国金融,2020(12):35-37.

[5]刘居照.LPR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成效_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_基于江西全样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J].中国金融,2020(12):66-77.

[6]郭维欣.LPR推行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定价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20(7):65-66.

[7]曾刚,王伟.LPR形成机制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债券,2019(9):7-12.

[8]刘明康,黄嘉,陆军.银行利率决定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一来自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J].经济研究,2018(6):4-20.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