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丽
摘要:同理心也叫共感、共情,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位置上理解与响应他人体验的一项综合能力,是和他人沟通协作、建立信任和影响他人的基础。教师运用同理心在沟通中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树立教师威信,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在师生沟通中运用同理心,要换位思考,善于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同理心;师生沟通;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2-0061-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并担任班主任,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问题学生的转化。在跟问题学生谈心时发现这样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父母感情不和,或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无人照料,或者家教方法单一(粗暴或溺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出现任性、早恋、打架、学习成绩不佳、心理脆弱甚至自残等不良现象。2016年,我担任高三级部主任,临近高考的时候8班有一个女生小洁因为学习上的高原现象而产生了考试焦虑,为了缓解压力她喝了半瓶白酒。我找她谈话言明利害,肯定她听进去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她又喝酒了。在第二次交谈中我了解到她的父亲下岗了,心情不好就酗酒,在家里对她和母亲非打即骂。这个女生心疼母亲恐惧父亲但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疏泄负面情绪,索性学着父亲喝酒来麻醉自己。问题学生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需要正确的家教方法,还需要老师在学习上对他们多指导、生活上多照顾、思想上多谈心。但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谈心实现思想上的转化,行动上的改变也收效甚微。原来,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们易把同理心与同情心混为一谈。教师作为局外人用同情心去与学生交流,强调的是教师自身,考虑的是如果我是他,遇到他经历的事情我会有什么感受我会怎么处理。听上去很空,引发不了共鸣,往往事倍功半,因为教师的理性思考解决不了学生的烦恼、疑惑;而有同理心的人考虑的是如果我是他,遇到他经历的事情他会有什么感受。所以,如果教师用同理心与学生沟通,学生易接受,引起共鸣,取得良好的谈话效果。那么,什么是同理心?
二、同理心的含义
同理心,亦称共感、共情,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提出,指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体会他人不同情绪的能力,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位置上,理解并回应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们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一个人能够换位思考,善于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则可以与对方进行沟通、建立信任继而影响他人。
有一个小女孩手中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她:“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女孩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孩子品尝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妈妈明白过来,很开心。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在人际沟通中,几乎所有的误解、冲突都是当事人双方或一方缺乏同理心造成的。师生之间沟通质量越好,教育的有效性越大,问题学生转化才会成为可能。教师的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有什么作用呢?
三、同理心对师生沟通的影响
1.同理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師生关系。教师有了同理心,就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与学生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学生的想法,因而也就能悦纳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2.同理心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当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跟学生交流时,学生会感到教师理解自己,不是在简单地说教,而是真正在关心自己,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敞开心扉。
3.同理心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做出积极的回应,引起共情,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学生信任教师,教师顺势在学生心理方面进行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以情感人,有利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一天上课,我注意到一个男生在不停打瞌睡,便走到他身边,用手指敲敲桌子,他惊醒了,脸红了。下了课,他主动来找我,说初二时班主任误以为他没写作业还撒谎罚他站,还叫家长,这件事他一直不能释怀,晚上也睡不好。我表示理解他,说如果我被误会了肯定也会很难受,然后跟他说起我上学时发生的与老师之间的那些事儿,说到现在自己当了老师才深切体会到了老师也会犯错,有时会凭经验处理事情不小心对学生造成伤害。谈了一节课,他有礼貌地跟我道了别,说回去好好想想。第三天的课间,他又来找我,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也换位思考,我不会再生老师的气了,我决定放下;另外,我晚上能睡着觉了。”看着他的笑容重新绽放,我非常欣慰。
同理心在教育教学中如此重要,应如何运用于师生的有效沟通中呢?
四、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应用
教师要运用同理心,就要积极倾听,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针对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有的问题学生曾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对外界的人或事会持排斥态度。教师要用同理心悦纳学生,用爱心敲开学生紧闭的心门,让他(她)说出心里话,使沟通顺利进行。
1924年,梅奥教授主持了一个“谈话实验”:尽管霍桑工厂有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但工人们的情绪仍十分不满,对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专家们用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了详细记录,且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予反驳也不呵斥。当工人们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后,他们心情舒畅了,奇迹也发生了,工厂的效益逐渐提高。这种奇妙现象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对于教育的启示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应先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使他们的各种情绪充分宣泄,不轻易给学生下结论,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知晓学生的真正需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教师要运用同理心,可以通过“我向信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办法。成年人做某事往往是"我应该",而未成年人往往是"我愿意"。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被强迫做他人要求的事情,但如果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解决办法,他就愿意去积极地完成。师生之间在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社会实际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真正走近学生,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师要学会运用"我向信息"交流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如何应对的,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自己一样都是一个平常人。"我向信息"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亲密感,利于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打开心结,顺理成章地找出应对自身困境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说教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共情才是最好的关心。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们能将同理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与问题学生多沟通,相信再棘手的学生也能够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逐渐走出阴霾,迎来自己光辉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明,黎俊康.同理心的力量[M].苏州:苏州出版社,2016.
[2]高凤,沈泽群.叙事教学法在高职护生同理心培养中的应用——以《成人护理学》为例[J].护理与康复,2018(11):74-76.
[3]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