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破与立

2021-08-23 02:54陈洋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阴霾开幕式赛场

陈洋

2008年的那个夏天,我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安稳的暑期,北京奥运会是最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那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汇聚鸟巢,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和“第一家庭”,也包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法國总统萨科齐。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3年后,我已在鸟巢附近安家。在这个疫情无法消散的夏天,迎来了在坎坷和质疑中开幕的东京奥运会。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伴随着个人生活的变迁,也见证着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的巨变。而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叙事开端,也给国人的观奥情绪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光亮和阴影。

本刊上期的奥运会封面报道,由两篇文章组成:主文《疫情阴霾下的东京奥运会》和配文《东京之路,抵达赛场前的1809天》。前者是对奥运会开幕前的全景呈现,后者则聚焦于运动员,讲述他们如何克服诸多不确定性,努力迈向东京的故事。内容互为补充,提供了一“破”一“立”两个角度。

“破”在于“祛魅”。体育很多时候都不只是体育,特别是这样一项全球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往往是体育搭台,背后是政治、经济利益的纠缠与角力。

即便是在开幕式上,让许多人直呼“破防”的奥运会难民代表队,背后的故事也并非全然的“传递希望、治愈创伤”。事实上,这支代表队原本最具实力的六名跑者都没能来到东京。因为在海外比赛后拒绝回到位于肯尼亚的训练基地,他们被剥夺了代表难民团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虽然从难民营来到训练营,改变了生活,但这些“叛逃者”声称,他们仍然被“困住了”:没有得到应得的比赛奖金,基金会下发的日常补贴遭遇克扣,比赛机会被严格把控,无法自主掌握职业发展……

其实,奥运会近年来一直面临着广泛的质疑。腐败、成本超支等问题和丑闻萦绕,申办城市数量逐年下降。而在疫情阴霾下的东京奥运会,其坎坷过程更是让质疑声趋于鼎沸。然而,即便人们对奥运会相关利益方的抱怨不绝于耳,当赛事打响,大多数人还是无法抵抗竞技体育的魅力。

在《疫情阴霾下的东京奥运会》一文里,我采访了日本女士角林元子。我们的采访正值奥运会开幕前一周,当时日本国内单日新增确诊超过5000例,且疫苗接种停滞,她对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持消极态度。

然而,开幕式过去四天后,我再度和她聊起奥运会时,她告诉我日本国内的舆论有了变化。关于本国疫情的报道占比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日本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表现(注:截至8月2日中午,日本位列奥运金牌榜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以及国外运动员和记者谈论他们在东京的生活,“好像没有(预想的)那么糟糕。”

其实,这种心态的变化,我在写《东京之路,抵达赛场前的1809天》一文时就有所体会。如果说主文是在“破”,那么,配文中记录的运动员克服重重困难,为站上奥运舞台而努力,这种意义的赋予又让奥运“立”了起来。

7月23日在日本东京涩谷天空拍摄的开幕式时的新国立竞技场。图/新华社

当然,奥运会已经愈来愈精英化,奖牌本身也与声誉和名利直接挂钩。但回到竞技场上,一切又回归体育,回归力量的释放、技巧的施展和决心的践行。当人类遭遇疫情带来的分裂和无力时,“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是点点烛光。

还记得8月1日那个难忘的田径之夜:男子跳高决赛,卡塔尔选手巴尔西姆和意大利选手汤贝里在多次加赛未果后,决定分享金牌,白色皮肤的汤贝里尖叫着跳到了棕色皮肤的巴尔西姆身上,两人紧紧相拥;女子跨栏比赛上,一位白人选手和一位黑人选手相继摔倒,当冠军披着国旗兴奋地奔跑时,镜头切到两位失意者,其中一位从地上爬起,擦去脸上的泪水,径直走向了另一位,俯身把她从地上扶起,两人拥抱,互相拍背安慰……

那一刻,体育无国界,相互支持,惺惺相惜,“United by Emotion(情同与共)”的口号仿佛穿透了屏幕。那是因疫情而激化的人际疏离和民粹主义所无法触及的闪光时刻。

17天之后,人们会如何评价本届奥运会呢?一场克服万难一定要举办的奥运会的价值在哪里呢?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又会给我们哪些鼓舞?或许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立场、在不同时刻,会有不同的回答。唯一能确定的是,破与立会一直相伴,但人们总是倾向于在矛盾中寻找光明。

猜你喜欢
阴霾开幕式赛场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我国化肥行业走出疫情阴霾价格有望提升
又跌0.5元/斤!苗价只卖200元/万尾,生鱼何时能走出阴霾?
帮妈妈走出抑郁症阴霾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售后服务:新能源汽车繁华盛景背后的阴霾
运动会开幕式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