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每个校长应有的担当。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校长在达到原有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必须发展党性、人性、理性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
党性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就是当今校长应追求的党性高度,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校长们在凝练教育思想、深化办学实践、思考育人方式、改革学校评价等过程中,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
人性的温度。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人性的温度,首先体现在懂得感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其次体现在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学校薄弱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的薄弱。新时代的好校长,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凝练自身的教育理念,形成自身的辦学思想,清晰自己是谁,明确办学为了谁、依靠谁。最后体现在坚持。现实中,学校的不少做法是很好的,但往往因为毅力不够,最终功亏一篑。
理性的深度。思想的深度,决定发展的高度。面向现代化的高质量教育,一定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教育。为此,校长应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意义与价值,并将其落实到办学行动中。其一是创新。校长要在思想上创新,没有思想的创新,很难有实践的创新。其二是协调。如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是德育引领其他四育,还是通过一育去贯通其他四育?我们的课程结构和组织形态是不是合理?这是当下校长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其三是绿色。教育要坚守生态文明,坚守健康第一,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其四是开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校长要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更宏观的思维去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来增强自己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其五是共享。教育要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党性是人性向往美好的集中体现,理性是抵及人性本质的根本保证。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敏锐地把握社会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把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落实到办学实践中,这是教育家型校长“党性的高度、人性的温度与理性的深度”统一的具体体现。
(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