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分析

2021-08-23 00:23裴文娟
健康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

裴文娟

摘要:目的:探究急診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溶栓时间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将会诊后静脉溶栓的1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急诊溶栓模式的1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研究组入院-溶栓时间较对照组更短,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及7 d内病死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3周后ME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可缩短DNT,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溶栓模式;入院-溶栓时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是因脑血供异常、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软化,从而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因脑部长时间缺血、脑组织损伤,患者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静脉溶栓是临床公认的再灌注疗法,通过开通患者堵塞血管,降低致残、致死风险,缩短入院-溶栓时间(DNT)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可最大程度避免院内延误,缩短DNT,减轻脑细胞损伤,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探究了急诊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的影响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将会诊后的150例静脉溶栓患者归入对照组,应用急诊溶栓模式的1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研究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50~76岁,平均(62.42±8.23)岁。对照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52~79岁,平均(62.64±8.38)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诊断标准;(2)年龄低于80岁;(3)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所涉内容,并可配合完成;(4)获取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3)存在溶栓禁忌证者;(4)服用抗凝剂者;(5)临床资料残缺及中途脱离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会诊后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送至抢救室救治,根据常规流程就诊,如挂号、就诊、检查单、缴费、检查等,经核磁共振、CT诊断确诊后,进行溶栓治疗。研究组实施急诊溶栓模式,组建急诊溶栓小组,主要成员均为具有神经病学专业教育基础,并通过脑卒中学会培训的内科主治医师。采取24 h轮班制,在负责日常急诊诊治工作之外,还需负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及治疗工作。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优化急诊就诊流程:(1)患者入院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在患者入院后可以第一时间开展抢救功工作;(2)开放绿色通道,核对收集患者病史,完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患者呼吸、循环等情况,给予氧气支持及心电监护;(3)完成各项检查,如头颅CT、生化、血常规等,结合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4)送至抢救室进行静推溶栓治疗,保证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DNT、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7 d内病死率。(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MESSS)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DNT、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7 d内病死率对比

研究组DNT较对照组更短,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及7 d内病死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MESSS评分对比

研究组治疗1周、2周、3周后ME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凝血机制激活动导致脉血栓形成,脑组织局部血流中断、血流量不足,致使脑组织缺血性软化、变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损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首选方式为静脉溶栓治疗,大量研究证实,患者存活率与溶栓治疗时间存在直接关系(正相关),越早开始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患者存活率越高,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是治疗的关键。

溶栓疗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DNT是反映静脉溶栓院内流程的主要指标,为减少院内流程时间延误,本研究实施急诊溶栓模式,建立医疗溶栓小组,优化溶栓治疗流程,缩短院内流程延误时间,旨在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DNT较对照组更短,24 h内脑出血转化率及7 d内病死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3周后MES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会诊溶栓模式相比,急诊溶栓模式更具时效性,可解决当前期静脉溶栓治疗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大大减少了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重阳,王耀辉,刘宇鹏,等.溶栓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DNT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6):755-759.

猜你喜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与临床研究
作文门诊室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