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红
摘 要: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学生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教师必须对授课方案进行大力创新与改革,从而学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由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大多数学生较为畏惧的环节,教师可以站在初中生的角度来设计全新、可行和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案,将学生推送至课堂的主体,使之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各类阅读活动,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并实现自主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的培养策略,力求构建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 引言
语文学科是各阶段教育的基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渗透与传承,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所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与文本形成共鸣,挖掘出文本情感与内涵,不断增强语感,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夯实基础。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秉承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科学培养,鼓励学生在自由阅读的方式下获得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助力。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倾向于学科素养的科学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和多元点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阅读能力的科学培养将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基础有效夯实,使之在阅读中将文化进行传承,也能使学生形成极高的品质,
从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全新的授课模式下感受到自身被尊重,乐于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同时在探索中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形成终身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阅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鼓励学生将所具有的阅读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使之可以对问题做到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也随之形成一种应变能力。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自主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意识到构建主义与日常授课的结合可以将师生之间原本紧张的关系进行转变。
从而使学生稳坐课堂主体位置,对其思维的拓展带来一定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时,通过课堂的双向互动、作业或日常接触等方式,将学生暴露的个体层面上的问题进行全面和实时的掌握,从而通过合理和科学的阅读方案,对其潜力进行针对性地激发。学生也会在全新的模式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促进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和阅读积累。例如,在阅读《望岳》时,教师由组织者变为点拨者,将学生探究思维进行激活,从而使之感受到阅读古诗的乐趣。具体而言,一是巧用“飞花令”的方式,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使之调动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的积累,回忆并说出与山相关的诗句。由于每位学生所接触的课外阅读内容不相同,每个人的兴趣点存在差异,所以最终呈现出诗句的多样化,从而使每位学生均能通过“飞花令”了解更多诗句,也燃起其课外阅读的欲望。二是教师从游戏入手,引导学生站在杜甫的角度去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部分学生产生疑问:“全诗并没有出现一个‘望,却让我有一种‘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并不进行直接解读,而是鼓励学生在小组配合,将文意进行疏通,使之从一个词的理解走入一句诗的理解,把握整体内容。三是学生在协作与自主阅读的结合下,掌握阅读的技巧,从点到面地完成古诗的深入理解,并形成终身的阅读习惯。
(二)巧用阅读批注,提高理解能力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已开始觉醒,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产生问题意识,或者产生表达欲望。那么,教师可巧用阅读批注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脑中瞬间产生的想法进行简单记录,避免因问题过多或思维方向改变而遗忘宝贵的想法,教师可以在完成整篇的阅读后,再对记录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决,激发出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将学生所应具有的理解能力做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使学生在多次阅读中寻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契合的阅读方法,这正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科学培养。例如,在《春》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运用群体阅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将《春》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两个文章均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同时也寄托着一种情感,学生下意识地在阅读时,将文中的重点词句勾画出来,掌握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师退居点拨位置,借助多媒体等设备播放出写作的背景,在情境中讓学生萌生疑问,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将脑中的问题,一一在文中空白处或者段落间进行记录,在后续的精读过程中,根据问题进行有方向的阅读,掌握同一文体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可以在独立的方式下完成各种阅读任务,将学生知识面做到极大程度的拓展。该过程中,教师并未过多解说,甚至敢于将问题抛给学生并由其来进行解答。除此之外,阅读批注也适用于古诗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难以理解的诗句内容进行掌握,还能够使学生在二次复习中回顾当初的思考方向与内容。
(三)营造探究气氛,实现思维拓展
教师结合多方因素来设计可行的阅读方案,可以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对学生阅读能力做到科学和合理的培养。正常来讲,学生的学习极具个性,这只是一个影响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沟通时多条思路相互碰撞,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这将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基础,最终使学生实现思维的有效拓展。例如,在《背影》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来营造讨论的气氛,提出“父亲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人呢?”“在相处中有记忆深刻的事情吗?”鼓励学生在思考与回忆中进行讨论,使之表达出心中所想。其次,教师布置简单而又有趣的探究任务:“在买橘子的段落中,你收获了什么?”学生在极具开放性的问题下开始有意识地去精读并进行分享,那么,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可以得到有效加强,从而使整体的阅读效果
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有利于对初中生所应具有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最后,学生在讨论中将思维进行拓展,掌握当中的写作技巧,挖掘出人物形象描写特点,同时将阅读升华到情感范畴,认识到自身的任性,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萌生表达欲望。教师以“爸爸/妈妈我想 ”的半命题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双提升。除此之外,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父母对于勒的态度转变为什么这么大?”“‘我为什么要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之将内心想法进行逐一表达,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锻炼,另一方面,能够在讨论中将学生阅读能力逐步增强,使学生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