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珍
摘 要: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以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依次分析与探讨了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有效途径及其相关注意事项,旨在借助趣味教育理念创新小学数学教育形式,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育理念;可行性;有效途径;注意事项
趣味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活动,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更加简单自如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先进教育理念。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并没有照本宣科,单纯将教材上的知识讲解给学生,而是会有意识地创设趣味化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边玩边学。这其实便很好地契合了趣味教育理念。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浅显看法。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教育理念的可行性
就当前实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教育理念的可行性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知识基础,适合组织趣味性游戏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较为简单、浅显,适合与一些趣味性的游戏相结合。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特征来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引进趣味教育理念,创设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氛围,带领学生轻松学习知识、高效学习知识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愿意参与趣味性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他们乐意参与各种新鲜又有趣的游戏。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便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好玩的游戏情有独钟,
他们热衷参与。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入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在自身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引进趣味教育理念,融入趣味化的活动,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单调、枯燥、乏味,相反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并能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可以说,小学阶段学生对游戏的热衷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运用趣味教育理念的可行性。
(三)现代素质教育提倡多元化教学,适合开展趣味游戏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教师不固定于单一的教育模式,而是创新教育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及其手段。这一大的教育背景便决定了我们基层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探索,积极寻找新颖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趣味教育理念作为其中的一种,自然也具备了应用在现实教育实际中的特征。可以说,这一教育时代背景决定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育策略,科学而合理地将趣味教育理念融入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教育理念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教育理念的途径主要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融入趣味竞赛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不大,因此,他们便会对各种有趣的游戏情有独钟。由此出发,我在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便会想方设法引进一些趣味性质较明显的竞赛游戏,以此激发起学生内心正当的好胜心与求胜的欲望,促使他们专注注意力,全身心地融入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这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趣味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方向之一。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节知识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學到的知识进行小数乘法相关数学题目的计算,在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建构起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但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却观察到学生的实际参与度不高,面对所布置的一道道数学练习题目,学生很不自愿地拿起笔进行计算。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了教育策略,引入了“小数乘法计算大PK”的趣味竞争游戏。具体竞争游戏规则由我制定,我为学生出示有关的数学题目,学生要根据我所出示的数学题目快速进行计算,率先得出正确答案者,可获得一分的奖励。当题目出示完毕,得分最高的学生便是本次“小数乘法计算大PK”的“冠军”,享有我们“冠军”的荣誉称号。别看仅仅只是荣誉上的奖励,但是学生内心的好胜心也被充分激发与调动了起来,大家都想积极展示自己,表现自我优秀的一面。因此,各个都像铆足了劲儿一般,积极思考着、认真计算着。数学课堂不复枯燥、乏味、单调的局面,相反变得热情满满,学习氛围高涨而激昂。学生在积极参与竞争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复习了所学到的小数乘法相关数学知识。愿意学,且学习效果良好,这便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竞赛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二)融入趣味操作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性格活泼好动,格外愿意尝试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也正因为如此,小学生特别愿意参与一些需要他们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就很好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并想方设法结合所教学的数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很好地契合了小学生主观需求的同时,也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多彩,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因此变得更高,质量更佳。
我自身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例如,在教学“圆”这节知识时,学生需要接触与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这两个数学概念,也需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少学生在记忆时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认为“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却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信息,即“同一圆内”。这样的数学学习效率势必是较为低效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了有趣的动手操活动。首先,学生需要用圆规自制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随后要做出每一个圆各自的直径与半径;最后分别测量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长度,以及不同圆内直径与半径长度。这一番动手操作活动下来,学生会发现不同的圆内根本就不存在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一说法,而只有在同一圆内,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就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圆的直径与半径这两个数学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巧妙融入趣味操作活动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益,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育质量的可行性得到了有力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