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转变实践研究

2021-08-23 02:35冯金改
考试周刊 2021年55期
关键词:实践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冯金改

摘 要: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时间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也受到了日益变化的科技发展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中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也不同于以往,除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专业成绩,还更加注重培养综合性的学科人才,希望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不仅仅给予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还能够给予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观念。文章从这样的教育观念出发,展开讨论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转变;实践

一、 引言

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一定能力,并且最终创造出具有语文学科特性的成就。从广义上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之上,在教育创新实践的过程当中,寻找新的突破和变革。从以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结论来看,教师在现当代的语文教育工作当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首先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语文知识之后,能够独立创造出一些具备语文学科特征的成就。其次,教师的语文教育工作开展,同样离不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递,通过这种文化元素的传递,完成中华文化的延续创新使命。文章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转变研究,就紧紧围绕着这两个中心任务开展。

二、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局限性分析

(一)对文章的浅层内容过度解读

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把教学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对于阅读文本的内容也会进行深度的挖掘。但是笔者之所以把一部分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称之为“对文章表层内容过度解读”,就是因为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况来看,部分语文教师进行深度挖掘的往往不是文章的内涵或者文章延伸的其他内容,而是文章的写作技巧,也就是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应试当中可能会运用到的解题方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语文阅读篇目当中的课后习题主要有:第一,文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生长着许多野草”,但却是作者童年时的乐园,乐园之“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尝试用一两个词语,描绘在百草园内的生活。第三,有人说文中美女蛇的故事和文章内容无关,可以删除,针对这个说法,你是怎样的看法?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篇阅读文本教学的时候,都会根据课后习题的设问,逐渐推进课程教学进度。针对第1个问题,教师主要会引导学生去梳理本篇文章的结构,第3个问题,就涉及了对文本描写的挖掘。这时候,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就会让学生通篇寻找文章当中,关于描写百草园之乐的内容,还会对“确凿生长着许多野草”这句话进行深度的剖析和解读。第3个问题,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问题,不论学生本着怎样的态度,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针对这一个问题,教师也不会过度深入地分析。那么最后来总结教师针对这篇内容的教学思路,主要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百草园之“乐”描写内容的寻找,还会从描写方法、作者情感等方面来概括这些乐趣,解读作者认为记忆中的百草园似乎确凿生长着许多野草,但作者仍然认为百草园是自己童年时的乐园,这主要涉及的是本篇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解读。最后就不难发现,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把重点放在文章描写方法的总结和梳理、作者思想感情的挖掘等方面,像这样来划分教学重点,事实上是有非常强的目的性的。文章的描写方法、思想感情的概括,是学生在进行语文测试时,阅读文本当中经常考到的问题,只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得当,经过反复的训练和强调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套固定的答题模板。这就是笔者为什么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对表层内容过度解读的原因所在。教师总是呈现出简要概述文章和作者背景、细致梳理文章写作手法、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粗略练习开放性题目这种教学习惯。也就是说,教材选定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最终教给学生的就是什么,并没有过多的课外延展,也不是非常注重挖掘文章背后的历史事实,大多数时候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在语文考试当中可能会运用到的解题技巧。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很少受到重视

前文當中分析到,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都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方面。部分语文教师仍然延续这种教学惯性思维,是因为中国以文化课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正是因为这种衡量标准,导致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压力就是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因此严苛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常常迫不得已地去扮演教学工作独裁者的角色,对学生采取的教学安排,常常具备一定的强制性。在这种不平衡的师生关系当中,学生在学习当中并非主体,而是转变成了学习客体。

三、 如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知识面,避免表面化内容的过度解读

如果一直延续以往的语文教学方式,总是强调学生语文应试能力的培养,那么最后能达到的教学成果,也仅仅是完成核心素养培养当中,让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之后,获得一定具有语文学科性质的成就。简单来讲,就是在语文测试当中获得相对可观的成绩。然而在文章一开始,笔者就已经分析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应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历史使命。教师要争取在完成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基础之上,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过度解读表面化内容的教学惯性,尝试扩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面。还是以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深度挖掘的,其实不只是这篇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是涉及鲁迅作品,大多数时候都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因此,教师可以对鲁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深度挖掘,学生对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细致深入的了解之后,不论再遇到鲁迅先生所写的哪一篇文章,都能够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来剖析出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挖掘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从这些文章当中汲取民族精神的优秀元素,教师也就完成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历史观念方面,来解读不同的阅读文本,这要比在不同的文章当中一遍遍地梳理文章描写手法,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要高效得多。

猜你喜欢
实践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