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媚媚
想要养好一个宝宝,吃喝拉撒睡,一样都不能大意,而在这五样中,前四项但凡有一丁点风吹草动,都非常容易和“消化不良”挂上钩。
“宝宝不爱吃饭,是消化不良吗?”
“宝宝打嗝、肠道有咕噜声,要不要喂点消食片啊?”
“宝宝边吃边拉,感觉吃进去都没消化就拉出来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宝宝大便酸臭、大便有奶瓣了,是不是不正常?”
不爱吃饭
这个恐怕是所有被认为是消化不良的原因里最冤的一个了,怎样叫不爱吃饭呢?
是不吃?少吃?吃零食不吃饭?喝奶不吃固体食物?还是仅仅没有按大人期望的食量吃呢?
在判断孩子是否真的不爱吃饭时,需要结合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环境、进餐方式、家人提供的食物以及是否在生病期间等原因来综合分析,而不应该笼统地归咎于消化不良。
打嗝、肚子咕噜噜响
宝宝在吃过奶以后会打嗝,家长有时候还会听到他们肚子里咕噜噜响,很担心是不是消化不良导致的。
其实,打嗝很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吞入过多的空气,膈肌收缩痉挛引起的,有时还会伴随吐奶,我们只要在喂奶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拍嗝就好。
而肚子里咕噜噜响,是因为吃了东西以后肠道在蠕动,是正常的现象。
大便次数多、一吃就拉
小宝宝一吃就拉、边吃边拉,就好像根本没有消化过直接排出来了一样,也容易引起家长的担心。
其实,这多数时候是因为小宝宝在吃东西的时候胃结肠反射刺激引起排便反射,而他们的排便肌肉控制还不完善,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母乳喂养、乳糖过载时,也有可能引起一吃就拉的情况。
所以宝宝最近吃得多了,肠道蠕动加快,食物残渣变多,排便次数增加,量增大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如果食物中纤维含量高,也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便。
当然,肠道炎症也可能引起这些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
大便异常(奶瓣、酸臭)
宝宝的大便酸臭、带奶瓣很容易引起家长恐慌。事实上,婴儿消化系统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大便里带奶瓣(一些黄白色的颗粒)是常有的事。
只要宝宝平时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也正常,发现奶瓣不用太担心。留意有没有过度喂养,过度摄入可能会有奶瓣。
而大便气味酸臭,是因为食物成分在肠道里分解发酵,属于正常现象。
嘴里一大股味儿
宝宝年纪小口气大,也常被以为是消化不良导致,但我们发现宝宝有口臭的时候,更应该考虑这几点:口腔卫生是否没做好?是否有口腔炎症?是否有呼吸道感染?是否有鼻腔异物?是否吃了什么药物或特别的食物?
偶尔在打嗝、反酸后,也会暂时带出胃中的臭味,但这不是长期口臭的原因。
什么样的情况才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主要是起源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功能紊乱,癥状可能为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反酸、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嗳气、胃灼热,进食可能加重不适。以上相关症状持续2个月,每月>4天。
哪些因素会引起消化不良?
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
饮食诱发:乳糖;柑橘类、辛辣或高脂肪食物;咖啡因或碳酸饮料;山梨醇(不含糖的糖果和口香糖);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芹菜、胡萝卜、葡萄干、香蕉、杏、西梅、抱子甘蓝、小麦胚芽);
焦虑、压力;
感染后或抗生素使用后;
疾病因素:肠道相关疾病、肠道外疾病引起相关表现。
如何预防/缓解消化不良?
避免诱发的食物:前面提到的,或者是宝宝既往吃过引起不适的食物。
避免过度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避免追喂、强迫进食或责骂)。
规律饮食,进餐时需要慢慢吃,避免餐后即刻运动。
适当地运动,帮助大儿童寻找和建立自我放松、解压的方式。
儿童避免二手烟,青少年避免抽烟。
精神心理调整:家人需要有同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儿童伴随有腹痛时,要耐心引导。
在适当的时候积极表扬小孩参与课外活动、鼓励支持兴趣爱好、出现不适时及时引导如深呼吸等榜样而避免过度紧张等,或许可促进恢复正常功能。
对于有可疑精神心理障碍时,请心理科医生协助予必要的干预。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功能性消化不良没有以下情况,因此若宝宝有以下情况之一,需要及时就诊,寻找原因。
呕吐伴有鲜血或咖啡色样物质,持续呕吐;
没有胃口或吞咽困难;
无故多汗或气短;
腹部疼痛没有缓解,如夜间痛醒;
血便或柏油样便;
其他警惕指征:体重减轻或增长不理想、消瘦、贫血、无法解释的发热。
所以,关注以上报警症状很有必要。
当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时,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相应地评估,必要时干预。
消化不良是一个确实存在的诊断,也有对应的症状和正确的治疗方法,但我们平时不要仅凭一些模糊的症状就给孩子贴上“消化不良”的标签,然后采取一些毫无益处甚至有风险的治疗,如益生菌、中成药等药物或者推拿、艾灸等。正确的做法是向专业的儿科医生进行咨询,寻求帮助。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会岁岁常相见,时不时伴随左右,学会如何与它和谐相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