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全面小康建设三道“必答题”

2021-08-23 00:52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必答题

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常德市深入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自2014年全省实施全面小康监测考评以来,全面小康水平稳步提升,小康监测实现程度从2014年的85.9%提升至2019年的97.8%,居全省第一方阵。从大类指标看,除文化建设类外,其他大类指标均超过95%,其中民主法治类、人民生活类、生态文明类、经济建设类实现程度分别为100%、99.7%、99.3%、95.8%。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教育发展、污染防治三大全面建成小康指标方面,创新创优,答好答卷,取得了显著成绩。

狠抓项目建设,做优“经济增长题”

近年来,常德市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2019年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230个、190个,同比增长23%、9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同比增长31%,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

十年磨剑谋产业。早在2017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制定实施“1+X”系列文件和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指挥部,要求各区县(市)每年落地开工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不少于15个,其中工业项目不少于7个,定期公布完成进度和排名情况,营造了全市上下“争着干”“比着干”“抢着干”的浓厚氛围。2019年以来,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6个、投产226个,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

百花齐放兴产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格局由“一烟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一手抓“老树开新枝”。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烟草、文旅康养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烟草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年前的60%下降到40%,装备制造与军民融合产业成为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烟草、装备制造、酿酒、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联建起成长为新的百亿级企业,常德烟厂易地技改后将成为中国最智能的现代卷烟厂之一。一手抓“新芽成大树”。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等特色园区。2019年,省级“小巨人”企业新增3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新能源、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0%、23%、17%。

千方百计引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紧盯“3类500强企业”,积极开展德商恳谈会、港洽周、沪洽周、网络招商推介会等活动,2019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44个,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超历史水平。创新开展专业招商。在北京设立全省首家异地孵化招商平台常德科创未来智造中心,组建全省唯一的市县招商促进事务中心,成立了北京、上海、深圳驻外产业招商服务中心,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推动华为、正大国际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常德。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鼓励引导区县(市)和园区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给予园区和龙头企业适当奖补。目前,形成中联系的“1+20”工程机械产业链、迪文科技的“1+11”电子信息产业链等多个产业集群。

万众一心抓产业。真情实意优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出10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深入推进“一窗办”“一网办”“掌上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全省领先,“我的常德”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全国样板。真帮实扶惠企业。连续两年开展“暖企惠企”系列行动,深入开展百名领导结对服务百家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去年,新增减税26亿元,降费4.3亿元,暖企惠企、服务工业的经验得到国家工信部推介。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选派1200多名驻企联络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真金白银强保障。持续推动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产业聚集。去年,新增金融机构各类贷款277亿元,清科基金小镇资金管理规模达209亿元;2020年来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续贷受理中心,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教育优先,做优“教育发展题”

近年来,常德市把教育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常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所有区县(市)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整体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常德教育成为享誉三湘四水的“金字招牌”。

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进一步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少、就餐难、运动场条件差的问题,从2019年开始,启动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拟投资7.6亿元,新建教师周转房3307套、塑胶运动场105个、改扩建学生食堂7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建成教师周转房1340套,建成塑胶运动场51个,改扩建学生食堂4万平方米。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成功做法被中央主题教育办全面推介。

积极推进城镇学校提质扩容。为进一步解决城镇教育资源布局不优、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启动产业立市教育三年行动,拟投资近50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17所,新增学位4万个。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28亿元,新建学校8所,新增学位1.5万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1436个,其中超大班额323个,成为全省大班额数量最少和实现超大班额“清零”的市州。

大力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学前教育普惠行动。2019年市本级预算1亿元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每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创办公立幼儿园。目前全市已投入13254.6万元,增加公办园学位11522个,完成年度总任务的94.4%。积极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吸引了一批民办园进入普惠行列。

全面保障特殊群体入学权利。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公平入学。投入1.5亿元新建常德市特教学校,三类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5%,超出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全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石门县皂市镇中心学校义务送教事迹,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两次批示肯定,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大力实施阳光招生行动。不断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程序,保障3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公平入学。为缓解中小学生“3点半”放学难题,在176所学校全面启动了校内课后服务试点,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好评。

充分激发教师活力。切实保障教师待遇,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对获奖教师给予十万元重奖,开全省之先河。为市本级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班主任发放地方性津贴。从2020年开始,市财政拿出1200万元对全市贫困地区和偏远乡村学校教师发放特殊岗位津贴。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及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化、常态化、公开化,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环境保护,做优“污染防治题”

近年来,常德市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狠抓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市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达到63.84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水体无黑臭、热岛有缓释”的目标。

紧扣持续向好要求,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强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越来越蓝。2020年上半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54天,同比增加17天,无重污染天数,优良率85.6%,综合指数3.45。在14个市州中排名第6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综合指数分别排第30名、第133名。水越来越清。全市23个省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其中Ⅱ类水质21个,洞庭湖蒋家嘴断面总磷平均浓度0.055mg/L(≤0.1mg/L)、其他指标均达Ⅲ类。土壤越来越净。17.43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落实到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全部完成,90.1千克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落实。

紧扣群众满意目标,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铁腕治污,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高标准推进各项整治工作。2018年、2019年累计完成省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治理任务747个,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控、禁投退养等经验被中央媒体宣传报道。下大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累计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58个,办结信访件1015件,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公众满意度测评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欧美黑杨累计清理10.6万亩,其中2020年清理0.27万亩;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矮围网围清理全面完成。全方位开展农村污染治理。全市902639户农户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1.2%。

紧扣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创建引领。2019年,桃源县、石门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津市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0年,桃源县茶庵铺被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上报生态环境部。严把环境准入关口。把排污许可证登记核发工作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法律支撑,从源头控制污染内源,目前已累计发证登记8658家,发证率71.67%,登记率100%,整体完成率97.66%,三项指标均为全省第一,较好地发挥了省试点市的带头示范作用。汇聚全民参与力量。大力推進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饮食等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环保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五进”活动,成功举办“湘”约桃花源世界环境日湖南主场活动,推动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必答题
湖北:做好发展“必答题” 不负春光谋重振
收官之年的“必答题”和“加试题”
疫情之下
教育现代化之“必答题”
做好教育均衡这道“必答题”
领导干部要做好家庭建设这道“必答题”
面对人文学者的“必答题”
做好绿色发展这道“必答题”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三道“必答题”
如何做好中国领事保护“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