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诗赏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副楹联生动道出了人与自然唇齿相依、息息相通的关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是对如何更好地造福人民、提升全面小康含金量的深层次思考,归纳起来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绿色是永续發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不仅要靠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更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和前提。倘若青山不在、绿水不存,即便坐拥金山银山又有什么意义?人民群众又何谈幸福感、获得感?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明确提出,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并要求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当前,重庆正处在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但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偿还过去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欠账,另一方面要解决发展中新产生的环境问题。
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构性矛盾,实现绿色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要实现双赢,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我们要深刻认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丰富内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绝不能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绝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和展现重庆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才能在巴渝大地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亮丽画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