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华
单元语文要素:
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3.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4.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學重点: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军神》一课。 “军神”指的是刘伯承将军,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呢?文章又是怎样刻画“军神”这一形象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内心世界。
二、品词析句,感受内心
1.自研(自主学习)。
出示导学案:
①默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刘伯承此时会想什么?标注在句子旁边空白的地方;用“~~~”划出描写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品词析句,完成表格。
②结合自己的体会,试着读一读这些句子,注意说话的语气。
③你想对刘伯承说什么?你觉得刘伯承具有怎样的精神?
2.组研(合作交流)。
交流梳理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表现及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你觉得刘伯承具有怎样的精神?
3.展研(展示汇报)。
学习小组汇报,其他小组学生质疑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转变和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进而理解“军神”的含义。
预设1:
问诊时:刘伯承的伤势、沃克医生的态度。
①“打伤了眼睛”了解刘伯承的伤势很严重;“微微一笑”感受刘伯承的镇定,初步体会他坚强的意志。
②“头也不抬,冷冷地问”感受沃克医生初见刘伯承的态度;“熟练”“你是军人”判断出沃克医生有着丰富的从医经验;“愣住了”“一丝惊疑”“重新审视”“目光柔和”等体现出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
③结合你的理解,尝试读一读这些描写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注意感叹号表达的语气,师生评价读。
预设2:
手术前:刘伯承的表现、沃克医生的态度。
①“拒绝使用麻醉剂”“平静地”“试试看吧”,表现出刘伯承对即将承受的痛苦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进一步感受他坚强的意志;“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目光柔和”感受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眉毛扬了起来”“生气地说”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变化?沃克医生会怎样想?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提示学生抓住提示语,适当加上表情、动作或内心独白等。)
预设3:
手术中:刘伯承的表现、沃克医生的态度。
①“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等,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刘伯承的心理活动。手术中,他清楚地数着割了“七十二刀”,你能体会到他所承受的剧痛吗?你想对刘伯承说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教师范读。
②“颤抖”“汗珠滚滚”“忍不住”,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
③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看着手术中的刘伯承,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读一读这段文字。(提示加上表情、动作或内心独白等。)
预设4:
手术后:刘伯承的表现、沃克医生的态度。
①“擦着汗”“由衷地说”“真担心”“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惊呆”“大声嚷道”“慈祥的神情”“注视”“肃然起敬”等词语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脸色苍白”“勉力一笑”体会刘伯承的内心活动。
③梳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这一线索。
4.升研(总结提升)。
从初始印象一个普通的军人,到肃然起敬称“军神”,结合整个故事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体会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文章是通过什么写作方法刻画刘伯承“军神”这一形象的?(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读写结合:尝试运用细节描写续写刘伯承走后沃克医生的心理活动。
四、布置作业,深化认知
1.根据课文中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以沃克医生的口吻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这个故事。
2.拓展阅读《丰碑》,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