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萍
摘 要:广东理工学院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三层次、双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优质就业与创业。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实验实训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80-03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曾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1]。2017年,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要求地方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从而突出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3]。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民办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民办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困境
由于受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少,民办院校特别是民办工科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时普通面临以下困境。
(一)实验、实训条件不能适应实践教学变化的需求
受资金及教学行政用房的制约,民办工科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一般以能基本符合教育部设定的指标为标准,装备升级换代滞后,陈旧落后的设备仍长期列入固定资产账目并占据实验、实训室空间,以求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能达标。这种状态导致所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企业所设岗位的要求。
(二)实验、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由于传统上实验、实训教学大多从属于理论课教学,专业课程中很少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这种状况既不能反映实践教学自身发展的趋势,也不能按照课程规格要求来进行建设。由于无法独立排课供学生自主选修,实验及实训室的利用率并不高。
(三)实验及实训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
一般民办院校教师岗位中将专任教师与实验、实训教师分为两个系列进行管理,在入职要求与待遇上存在差异,导致实验及实训教师招聘难、专业化程度低,最终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弊端。
二、民办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广东理工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次、双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一)“三层次、双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三层次”是指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基本技能、能力提高与应用创新。基本技能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实验技能。能力提高主要是以专业实验项目为重点,使学生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提升能力。应用创新主要以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课程为主,结合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及相关的科技项目进行。
“双结合”是指课内与开放相结合、基础与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课内与开放相结合,是指将课内创意向课外延伸,课外灵感向课内反馈,多层次、多渠道鼓励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创新活动和各个层次的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强调“点面结合”,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训练时在自主设计的“点”上进行创新活动,增加工艺设计单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或撰写设计报告,实现“面”上创新;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学生创新科研活动,并为参与这些创新科研活动的学生或项目团队提供项目实践的场地和设备。
(二)“三层次、双结合”实践教学顶层设计
广东理工学院定期进行更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在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中,根据专业特点,整合实验、实训环节,用整合实验、实训替代原来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其中理工类专业最低占30%,人文社科类专业最低占20%。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独立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广东理工学院以16个工程类本科专业13 000名学生为对象,以连续大强度资金投入及用房建设为保障,以“实验、实训条件及开设项目与工程实际接轨,具备前瞻性、先进性、系统性”为建设思路,对工科类实验、实训室进行了全面重组、改造、升级和换代。自2014年以来,投入设备购置经费1亿元,新增实验、实训室面积10 000余平方米,建成187个“全校统一调度、全天候运行”的实验、实训室。各类实验、实训室服务范围清晰、功能明确、集约性和系统性强,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第一层次为基本技能层,该层次主要由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等公共及学科基础实验室组成,该层次为后续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第二层次为能力提高层,该層次主要由各专业的专业实验室组成,实验设备除常规实验设备外,还包括各专业对接行业、产业的国内先进生产设备,如三轴数控加工中心、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为逐步实现实验课程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转变,广东理工学院进行了实验内容的序化重组,共开设64门实验课程。该层次以专业实验项目为中心,从项目的方案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第三层次为应用创新层,主要由各专业的创新实验室、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中心和众创空间等应用创新实验室组成。该层次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三)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构建实践教学育人良好生态
1.“高起点、高标准”配置资源,导入、开发与实践接轨的现代设备
自2014年以来,广东理工学院已投入1亿元用于本科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同类院校相比,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一方面对原有专业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高水平实验室。实验室的装备和所设项目与工程实际接轨,满足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应用科技研发的需求。如新建了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移动计算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中心、服装工程综合实验室等。新增三轴数控加工中心10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1台、工业机器人12台、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作站4台、传感器与执行部件实训平台10个、高级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4台、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装置10台、成套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设备等一大批新设备。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力帆汽车等共建实验、实训室,建成了人工智能实践教学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实践教学中心、4S实训中心等。
2.实验、实训课程化
“实验、实训课程化”是广东理工学院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学校将全校16个工科本科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在学校层面上进行了分类整合,构建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3个子系统,解决了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离散性、无特征标识问题。从上述3个子系统中按课程设置要求和已具备的条件,迄今已分离出了64门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由学校统一编排成课程表,与理论课课表并列运行,全部在实验、实训室实施。实现了全校统一调度和多学院(系)共享及全天候运行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机制,为学生能单独自主选修实验、实训课程创造了条件。(见图2)
3.设置实验、实训教师岗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广东理工学院设置了实验、实训教师岗位,一方面从原有实验、实训人员中按标准选拔适岗人员,另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充实实验、实训师资队伍。通过“双培训”方式,对实验、实训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对理论课教师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既懂基本理论又能胜任实践教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四)实践教学成果
广东理工学院立足肇慶,面向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 左右。在对50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多次获得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优秀基地”,还获得了“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与高要区人民政府、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制造等领域累计培训人员超2000人次;举办了多期科普教育活动,吸引了1000余名青少年参加;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累计服务企业150多家,已实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40余项;举行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对接会10余场;开展科技政策辅导30余次。2017年,学校获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肇庆市科普教育基地”。
综上,广东理工学院围绕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以“实验、实训条件及开设项目与工程实际接轨,具备前瞻性、先进性、系统性”为实验室建设思路,构建了“基本技能层、能力提高层、应用创新层”三个层次,“课内与开放”相结合、“基础与创新”相结合的“三层次、双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解决了民办工科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1-04-25)[2021-02-03].https://news.qq.com/a/20110425/000244.htm.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教高〔2017〕6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