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胜任能力思考

2021-08-23 17:22宋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

宋杰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的新要求。专业课教师既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也是设计者和组织者, 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决定课程思政的效果。专业课教师到底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课程思政教学任务,保障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研究,也需要高校广大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14-0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共识逐渐形成[2]。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举措,同时也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是一个新任务,如何完成好新任务,也是一个新课题。专业课教师到底应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胜利课程思政任务,也自然成了课程思政工作首先要考虑和讨论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教师胜任能力,才能明晰教师的能力差距,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方向才更明朗,课程思政工作才能有人才资源保障。

一、有意识: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前提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稳步推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勇前进。“两个维护”得到普遍认同,“四个自信”不断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分化引发了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国外思想的不断传入加剧了思想观念的交融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已然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性特征”[3]。尤其是同个别国家的贸易战及新冠肺炎疫情所引起的“反华”情绪抬头,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挑衅行为有所增加,使得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的形势也将更加复杂,课程思政工作刻不容缓。

课程思政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5],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载体和抓手,是涉及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问题,不仅关系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民族发展的未来。专业课教师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才能意识到自身肩负责任的重大,才能自觉投身到课程思政工作中去。

课程思政意识的形成,一要靠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对工作的敬畏之心打下良好基础,二要靠高校开展培训学习和制度管理建设来提升,三要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与评比来巩固。

(二)政治站位要准确

政治站位是在看待政治问题、进行政治判断时所处的立场,以及采取的认知观点和方法[6]。政治站位既是对专业课教师合格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导向之一,是课程思政工作的先决条件。政治站位是专业课教师“三观”的集中体现,在各种思潮的相互渗透中,保持正确的政治站位是对专业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下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等文件,以引导教师职业发展,规范师德师风建设,但高校教师违规违纪事件仍偶有发生。这不仅是个别教师法纪观念淡薄的问题,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也为教师的政治站位问题敲响了警钟。专业课教师只有政治信仰和立场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精神把握透彻,政治站位准确,才能胜任课程思政工作。

二、有素养: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基础

(一)讲政治纪律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指出,高校教师首先要坚定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 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讲政治的重点,其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包括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内,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尤其是高校教师,工作对象是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对待政治纪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程思政工作中必须要将讲政治纪律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对待。

讲政治纪律首先要体现在“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上,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上来,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体现。其次是要保持应有的严谨,正确处理敏感和棘手问题,以防止消极情绪和负面舆论的发生。最后是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课教学之中,确保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完成所授专业课教学任务。

(二)有政治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思政素材做支撑的课程思政,注定是空中楼阁,不会取得预期效果。拥有大量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能坚持不断地完善积累,是课程思政取得实效的基础。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专业课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而自己需有“一桶水”的要求,也需向给学生“一碗水”而自己应该变成“自来水”的要求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理论是专业课教师必备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 缺少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无本之木”[7]。注重对政治素材的掌握和积累,是对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

政治素材的掌握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主动学习将是弥补课程思政素材不足的最好方法,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使课程思政素材逐渐丰富。无论过去的基础如何,此时起都需要保持对课程思政素材积累的敏感性,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均应纳入教师的课程思政素材库,以备授课之需。善于发现、整理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使政治教育素材真正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发挥作用,是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最终目的。

三、有方法: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保障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然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体现,是“三全育人”的具体举措,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若只是为了在专业课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而不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方式方法,则可能会落得“两败俱伤”。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完善和提高,更值得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只有具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自然融入专业课程中的能力,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师只有吃透所授专业课程知识框架体系,通盘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内容,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嫁接融入点,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模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界限,课程思政教学才能取得更好效果。这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知识整合加工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统筹管理能力。不研究和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具备知识综合运用和管理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恐难胜任课程思政教学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比例适当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是专业课教师的新任务、新要求。课程思政要求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到底用多大的篇幅或课时占比完成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尚无明确规定,业界也缺少共同认识。但课程思政毕竟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在开展好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所占比例的度,既不能冲淡专业课教学这一主体任务,也不能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

专业课程之间差别较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量不易统一。关于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占比,主要靠专业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反映和效果做好量上的增减变动。在授课过程中,最终做到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不误,切不可顾此失彼。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观察能力、驾驭能力、调解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有行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

(一)言行做表率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是言传,二是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告诉我们,身教重于言传。课程思政绝非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说教那么简单,教师的言行表率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影响更大,受益也更大。专业课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言行,特别是课堂中的言行导向作用往往会成为学生言行的指引模板。课程思政时代的到来,教师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规范言行,严于修身,用实际行动做学生成长成才的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课教师既要在专业领域的学识、学术上引领学生发展,也要在信仰追求、修德、修身上示范影响。德才兼备既是专业课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课程思政效果的决定因素,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将更加突出。教师示范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道德行为模仿,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由示范和示范观察学习影响而带来的有利于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心理变化[8]。

(二)授课见行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行动起来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9]。虽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指明了任务、内容和方向,但这一切都还只停留在文件字面层面上,真正的任务落实还要靠一线专业课教师。只有教师行动起来,课程思政工作才能得到实际落实。专业课教师既要有这个意识,也要有这个行动力,这是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课程思政真正实施阶段的起点。

具体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都必须要经历课前的通盘筹划设计、课中的具体组织实施、课后的总结反馈及评价等一整套教学环节。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中的嫁接融入,教师必须将课程思政纳入日常教学各环节一并考虑,同步实施。以专业课程知识脉络为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嵌入其中同时施教,并把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并重,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体现并保障授课效果,是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当务之急。

五、有成果: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核心

(一)上课有效果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毕业生是高校办学的永恒追求。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效果,课程思政工作同样如此。课程思政开展得如何,最终要看上课的效果如何。上课效果既是对教师授课情况的全面评价依据,也是对课程思政认识、实施及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判断课程思政成败的主要条件。只有思想上重视,课前准备充分,课中实施得当,课后总结及时,才会保障课程思政效果,缺一不可。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并重,授课效果的评价肯定不能单单是教书效果,还应包括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授课效果评价,既要看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情况,也要看学生的价值观素养提升。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茁壮成长,是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评价学生向评价学生和学生评价结合转变,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二)研究有成果

教学与科研之间呈现出的正相关关系,使教学和科研成为了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和科研的成就,也成为评价教师业绩和能力的主要硬性指标。这就使得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课程讲授上,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教研科研意识和能力,能将自己的所感、所思及时加工整理成理论成果,使课程思政在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中不断提高。

课程思政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科学研究,均處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无过多成功做法供借鉴参考。每位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中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做法,也有值得反思的改进之处,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空间。这既是相关工作需要加强之时,也是最容易取得成功之机。专业课教师只有在课程思政工作研究上有贡献,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减少探讨摸索过程,助推理论发展,才能成就其在课程思政领域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马小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N].中国教育报,2020-06-13(4).

[3]张平,赵昊杰.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三重向度研究[J].长白学刊,2019(2):26-3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5]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6]单文鹏.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J].北京教育(德育),2019(5):62-65.

[7]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8]邵光华.发挥教师道德示范作用[J].教育研究,2014,35(5):73-75.

[9]陈一新.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N].光明日报,2016-11-28(4).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
土建类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