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静梅
摘 要:实验在科学课堂中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实验材料的优化可以使科学课堂变得更加趣味盎然,学生更愿意动手,更善于思考,更富有创意。材料的科学性、层次性、灵活性、安全性可以创造一个有效、高效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材料优化 高效课堂
在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儿童获得感性认识的一个基本途径,更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都知道材料就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我们的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开始;材料需要优化,需要艺术化。 以下就我自己的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 科学性
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实验材料自身的不足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例如,在执教《摆》这课时,我在挑选实验用的摆线时发现摆线对研究摆会有很大的影响,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纱线和棉线,不经摆,易断。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涤纶线、钓鱼线都存在不足,最后发现工业用缝纫线,各种因素影响最小,最适合做摆线。在摆锤的挑选上,教材推荐用大小螺帽表示两种不同重量的摆锤。其实,在用长短一样的两根摆线绑上大小两个螺帽后,大螺帽这边的摆线要比小螺帽的长(大螺帽的直径比小螺帽大),这直接影响两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的摆动快慢。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经过仔细探究,就将材料发给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无疑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 层次性
材料本身可以体现老师思维的指导性,材料出示的次序就代表着思维的层次性。在科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材料呈现的次序,控制材料的收发节奏,是发挥材料作用的有效手段。
有一个青年老师在试教《研究磁铁》时,对于探究磁铁性质,他是这样处理的:在第一个环节认识信封里的各种磁铁后,就让学生利用这些磁铁和老师提供的另外一些材料分小组自由探究。看起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但结果却是场面很热闹,而学生的探究很乱,没有目的性、针对性。
重新设计后,效果截然不同。他将探究磁铁性质的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1、在第一个环节认识各种磁铁后,他让学生只留一根条形磁铁,其余装入信封。然后让组长上讲台领了一些大头针和装了水的烧杯,分小组探究。讨论的时候非常轻松,学生研究出了许多性质:能吸铁、连续吸铁(磁力具有传递性、隔物吸铁、两端吸铁多,中间吸铁少。)2、学生整理好桌上的材料后,他请组长又从信封里取出一根条形磁铁:如果把两根条形磁铁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大家根据实验记录单上列出的几种情况先预测一下,再动手实验,并且要把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现记录下来。学生又总结出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3、老师让组长上台领了一根没有写清南、北极的条形磁铁,比赛谁先找到磁铁的两极。在知识得到巩固后,老师又让学生把原先标明磁极的磁铁放回信封,要学生不借助磁铁找南北极,继而引导学生用悬挂法找到答案,得出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
事实证明:将实验的材料一次性给了学生,完全起不到引发学生思维、开展有序探究的作用。注重材料的依次呈现,用有结构、有层次的材料推动课堂的进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灵活性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灵活地处理科学材料,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具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3.1 灵活处理学生准备的材料
在上五年级《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如何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后,我让学生先预测自带的物品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然后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些物品老师没有统一的规定,学生喜欢测什么就测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除了常见的钥匙、橡皮、钢尺等以外,还测了衣服、文具盒、圆珠笔等,甚至有学生提出了要测磁铁。他们的思维特别的活跃,很快就总结出了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如盐水、磁铁,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使课内向课外延伸。
3.2 灵活处理老师提供的材料
在执教《声音的产生》时,我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继而产生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钢尺、皮筋、队鼓、音叉、小瓶、水、三角铁、砂锤……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材料制造声音,他们感到无比兴奋,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仍旧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并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材料处理的灵活性,尊重了学生的探究意愿,使学生有创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4 安全性
在实验中,如果对器材处理不到位有可能导致实际操作的失误,有时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例如,執教二年级的科学课《推和拉》时,在体验拉力有大小,有方向这个活动时,教材上出现的器材是拉力器,是运动锻炼时的那种,要用很大的力才行,而且有一定的危险,两个小朋友比赛拉的时候,如果一个忽然一放,另一个小朋友可能会摔跤,还有,弹簧用力拉开之后,一不小心就会夹住头发、手指等。因此,我一直想寻找能替代拉力器的材料,反复实验后,灵机一动,可以卸下一两根弹簧呀!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不仅容易拉开,而且安全性也提高了。
科学课上,材料的处理往往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每一个科学老师都要重视这一问题。优化实验材料,让我们不断追求有效、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曾宝俊.微亦足道: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研究.
[2] 徐敬标.有效教学: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