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奎 李宏想 陈永传
(1.三亚市中医院儿科,海南三亚572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内科,广东佛山518200; 3.北京善方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7)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病,并且呈现久治难愈的趋势,亟需有效方案[1]。专家认为,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是哮喘的重要病理基础[2],其中后者贯穿疾病发生进展全过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骨桥蛋白(OPN)是反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气道重塑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或抗炎药物等治疗支气管哮喘,但无法兼具舒张支气管、抗炎作用,尤其对气道重塑病理改变的缓解效果欠佳[3]。中医认为,肺脾肾不足是哮喘根因,已有多种方剂尝试用于儿童缓解期支气管哮喘[4]。本研究探讨益肺化痰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脾气虚证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8年5 月至2019年11 月收治于三亚市中医院、南海妇产儿童医院的104例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8.10±2.5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3.01±1.57)年,而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6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75±2.8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96±1.44)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YL⁃1703)。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支气管哮喘)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5],①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大多与接触冷空气、变应原及运动、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排除可能引起喘息、气促等症状的其他疾病。
1.2.2 中医(肺脾气虚证)①主证,发作性喘息,倦怠乏力,面色萎黄;②次证,自汗怕风,脘腹胀满,痰少清稀,胸憋,食少便溏;③舌淡,苔薄或白滑,脉濡弱。
1.2.3 纳入标准 ①支气管哮喘处于缓解期,急性发作时符合“1.2.1”项下西医诊断标准,病情分级中度;②符合“1.2.2”项下中医辨证标准;③年龄6~13岁,可准确描述对病情的主观感受;④入院前2 周内无全身感染史;⑤入院前4 周内无糖皮质激素应用史;⑥愿意配合研究,患者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②伴免疫与血液系统疾病;③对治疗药物过敏。
1.3 治疗手段
1.3.1 对照组 口服孟鲁司特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5 mg×5 片,国药准字J20130054),每次5 mg,每晚1 次,连续3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肺化痰汤,组方药材黄芪20 g,丹参、党参、山药、茯苓、防风、炒白术各10 g,陈皮、川芎、法半夏各5 g,甘草2 g,1 000 mL 水煎煮浓缩至300 mL,每天1 剂,早中晚各温服1 次,连续3个月。
1.4 指标检测
1.4.1 临床疗效 参考《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5],记录患者4 项症状发生情况,即日间症状>2 次/周、夜间因哮喘憋醒、应急缓解药物的使用次数>2 次/周、因哮喘造成日常活动受限。①良好控制,治疗结束后无上述4 项症状中的任一项;②部分控制,存在上述症状中的1~2 项;③未控制,存在上述症状中的3~4 项。总有效率=[(良好控制例数+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100%。
1.4.2 哮喘控制测试评分 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CACT)[6]进行评估,包括7个问题,第1~4 题由儿童回答,第5~7 题由父母回答,总分27分,≤19分为未控制,20~22分为部分控制,≥23分为基本控制。
1.4.3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仪(德国耶格公司)进行评估,包括第1 s 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PEF)。
1.4.4 血清气道重塑因子、炎症因子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各2 mL,1 000 r/min 离心5 min,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
1.4.5 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治疗过程中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其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矫正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92%(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n=52]
2.2 肺功能指标、Ch⁃CACT 评分 治疗后,2组FEV1%、PEF、Ch⁃CACT 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肺功能指标、Ch⁃CACT 评分比较(, n=52)
表2 2组肺功能指标、Ch⁃CACT 评分比较(, 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血清TGF⁃β1、OPN 水平 治疗后,2组血清TGF⁃β1、OPN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血清TGF⁃β1、OPN 水平比较(, n=52)
表3 2组血清TGF⁃β1、OPN 水平比较(, 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血清TNF⁃α、IFN⁃γ 水平 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FN⁃γ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血清TNF⁃α、IFN⁃γ 水平比较(, n=52)
表4 2组血清TNF⁃α、IFN⁃γ 水平比较(, n=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n=52]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证”范畴,缓解期以肺脾气虚证最常见[7]。肺主气,司呼吸;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以此为滋,肺与外部相通,易受外界侵袭,使肺、脾二脏虚损,脾失运化,肺失宣降,聚而成痰,故痰瘀互结为该病病机关键,肺脾肾不足为病机根本[8],治疗强调益肺健脾、化痰逐瘀[9]。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由76.92%提高至92.31%,提示益肺化痰汤大幅提高了疗效。方中黄芪为君药,润肺健脾、益气固表;党参、山药、茯苓健脾润肺、补中益气以扶正,防风、白术祛风散寒、益气固表,陈皮、法半夏理气燥湿、化痰祛瘀,共为臣药;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各药配伍,共奏补肺健脾、化痰逐瘀之功[10],切中患者病机,可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提高疗效。
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多因支气管收缩、黏膜渗出等造成气流量减少。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Ch⁃CACT 评分升高幅度均更明显,提示益肺化痰汤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强化对哮喘的控制效果,可能与方中多味药材具有润肺、益肺效果有关。TNF⁃α、IFN⁃γ 是肺部感染的常见炎症指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两者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能与方中黄芪、白术、防风、丹参有增强免疫、炎症调节、抗炎等作用有关[11⁃13]。
气道重塑大多与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和修复造成的组织增生有关,主要表现为气道黏膜充血、渗出增多等,易造成通气功能障碍[14]。中医认为,“痰饮”与“瘀血”互为因果,有形之痰阻于气道,是气道重塑的关键[15⁃16]。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进展后气道重塑加重,血清气道重塑因子TGF⁃β1、OPN 水平随之升高,而益肺化痰汤有利于改善气道重塑,并且在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同时下调血清两者水平,从而抑制气道重塑。
综上所述,益肺化痰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肺脾气虚证支气管哮喘时可切中病机,强化了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和对气道重塑的改善作用,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