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元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临床常见的疲劳证候群,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患者具体表现为疲劳不能缓解,且持续时间>6 个月,并出现咽痛、淋巴结肿大、头疼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1-2]。随着生活、社会压力的增加,CF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且日益趋于低龄化[3]。现代医学对该病的干预措施具体有行为、认知、运动、药物疗法,但疗效欠佳[4]。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虚劳”“四肢劳倦”等范畴,多采用中药、针刺、灸法等治疗,取得满意效果[5]。但目前临床关于针灸治疗CFS 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刺加艾灸治疗CFS 脾肾阳虚型的效果,为临床治疗CFS 提供新思路。
选择2017 年2 月至2020 年7 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未病科门诊收治的CFS 脾肾阳虚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FS 诊断标准[6];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关于脾肾阳虚型的诊断标准;③患者知情研究内容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原发性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慢性疲劳患者;②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晕针或晕灸患者;④合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⑤近4 周内接受针对CFS的相关治疗。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55 岁,平均(38.12±5.66)岁;病程1~6 年,平均(3.39±0.85)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55 岁,平均(38.01±5.49)岁;病程1~6 年,平均(3.37±0.80)年。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8],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对足三里、百会、合谷、关元、膻中及双侧足太冲、气海、三阴交穴位消毒处理后,用0.25 mm×40.00 mm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义乌星航医疗公司),百会、膻中等穴位顺着经脉走行方向平行刺入,其余穴位直刺进针,得气后,对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行捻转补法,剩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 次,5 次为1 个疗程,治疗6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选择神阙穴位上方悬灸艾灸,15~20 min/次,见局部皮肤发红为宜,隔天治疗1 次,5 次为1 个疗程,治疗6 个疗程。
①比较治疗后疗效。②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对记忆力减退、紧张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进行评分,每项症状0~5 分,分值越高,疲劳程度越严重。③比较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低温放置30 min 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10 min 后分离血清,离心半径为4 c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IgG、IgA、IgM 水平,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212)说明书进行。④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显效:疲劳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疲劳症状、体征减少2/3,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无效:未达上述标准[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治疗后,两组记忆力减退、紧张焦虑和失眠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0.05
治疗后,两组IgG、IgA、IgM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0.05。IgG: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CFS 以疲劳为主要表现,其发生多与精神压力、免疫功能紊乱、心理压力、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率逐年递增,已成为21 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0-11]。西医多采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或进行抗抑郁、抗焦虑、抗病毒等对症处理,但效果不佳,且长期服药会损害胃肠功能、肝功能[12-14]。因此如何安全有效治疗CFS 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中医学中并无CFS 病名,根据其临床具体表现将其归属于“虚劳”范畴[15]。本病多虚损为本,气滞、气郁、经脉不通为标,病位在五脏,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以虚证为主,因此治疗应当以补虚扶正、疏肝理气为主[16-18]。本研究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其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主要结合穴位特性、药物作用、艾灸作用治疗。资料表明[19-21],背为阳,腹为阴,背俞穴位主要位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1 侧线处,与督脉之间保持密切关联,而督脉对全身阳气具有统筹作用,进而推断针灸五脏及背俞穴位能够充分调动全身脏器气机,调畅情志,调理全身脏腑气血阴阳虚实。艾灸由艾叶制作而成,通过产生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某一特定部位,具有补益的作用[22]。神阙穴所处位置皮肤及脂肪组织均较单薄,艾灸神阙位不仅能够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作用,而且可刺激神经反射、传导调节机体内部组织,进而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23]。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加艾灸治疗CFS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治疗,且治疗后,患者记忆力减退、紧张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评分均低于普通针刺治疗。可见针刺加艾灸治疗CFS 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资料表明[24],机体抵抗疾病的主力军为免疫系统,拥有一个健全的免疫系统是确保健康的重要标志。当机体组织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时,会过度消耗精气神,损伤机体组织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研究表明[25],多数CFS 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现象,具体表现为抗病毒抗体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导致患者全身多个器官及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显示,CFS 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现象,经治疗后免疫功能逐渐升高,但针刺加艾灸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针刺治疗,提示针刺加艾灸治疗CFS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提高机体组织抗病毒能力。分析原因:艾灸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抗变态反应等作用,与针刺治疗结合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失衡的作用。此外,本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见针刺加艾灸治疗CFS的安全性良好。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所纳入样本量较小,且观察时间短,未进行随访,因此远期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②CFS 包含多个证型,但本研究就脾肾阳虚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证型较为局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纳入更多的证型进行分析对比。
综上所述,针刺加艾灸治疗CFS 脾肾阳虚型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