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中医典籍外用美发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2021-08-23 10:15曲保全侯文斌蒋宇琪杨顶权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乌发去屑蔓荆子

曲保全 刘 墩 侯文斌 蒋宇琪 谷 苗 杨顶权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29

近年来,头皮毛发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问题主要集中于“生发”“乌发”“去屑止痒”几个方面,总而言之,不外乎达到“美发”这一目标。中国古代医家在对头皮毛发相关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海艾汤”“洗发菊花散”“七宝美髯丹”等一系列经典方剂。中医治疗头皮毛发疾病讲求辨证论治和内调外治相统一,目前关于古方古籍中美发方剂用药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而专门探讨外治疗法用药规律的更是凤毛麟角,故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古代中医典籍中关于生发、乌发、去屑止痒的外用方剂,分析总结其核心药物、配伍关系及处方思路,以期为头皮毛发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油风”“鬼剃头”“发秃”“发脱”“发落”“发白”“乌发”“黑发”“头风白屑”“屑痒”等为关键词,对中华医典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方剂主要选取于《外科心法要诀》《香奁润色》《普济方》《证治准绳》《古今医统大全》《圣济总录》《杨氏家藏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古籍。

1.2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明确涉及“生发”“乌发”“去屑止痒”相关描述的外用方剂。排除标准:药物组成完全相同者,由单味药组成的方剂。

1.3 数据规范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 医案标准化功能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平台中药数据主要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年)、《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年)、《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年)、《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1.4 数据分析

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分别对生发(斑秃和其他脱发)、乌发、去屑止痒相关方剂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

2 结果

最终纳入外用美发方剂共计221 条,其中生发相关119 条(斑秃50 条、其他脱发69 条)、乌发相关61 条、去屑止痒相关41 条。

2.1 外用生发方剂分析结果

在治疗斑秃和其他脱发的外用生发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 位药物均为动物脂肪和蔓荆子,分别为47、21 次和25、21 次,且在使用频次前10 位的药物中,两类方剂有动物脂肪、蔓荆子、麻油、白芷、附子、零陵香、防风、川芎八味药物重合。两类生发方剂均以温性药物使用最多,分别为125、114 次。斑秃外用生发方剂辛、苦、甘味药物使用较多,而其他脱发外用生发方剂辛、甘、苦味药物使用频繁。两类生发方剂使用频次居于前4 位的药物归经一致,依次分别为胃、肝、脾、肺经和肝、胃、肺、脾经。药物功效方面,祛风解表、活血行气、凉血类药物在两类外用生发方剂中使用频次均较高。常用药对方面,两类外用生发方剂均是蔓荆子、白芷、零陵香、川芎、防风的两两组合药对使用居多。

对治疗斑秃的外用生发方剂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节点度≥50的节点共有14 个,此14 味中药为治疗斑秃的外用生发方剂核心中药组成,见图1。对治疗其他脱发的外用生发方剂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节点度≥40的节点共有17 个,此17 味中药为治疗其他脱发的外用生发方剂核心中药组成,见图2。比较发现,两类外用生发方剂核心药物组成有12 味中药完全重合。

图1 治疗斑秃的外用生发方剂复杂关系网络

图2 治疗其他脱发的外用生发方剂复杂关系网络

2.2 外用乌发方剂分析结果

外用乌发方剂中使用频次居于前5 位的药物分别是五倍子、大皂角、诃子、麻油、没食子。四气五味归经方面,温性药、辛甘酸味药、肺肝肾经药使用频次较多。药物功效方面,无哪一类别药物使用频次特别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涩肠固脱、收敛固涩功效的涩性药物占据一定比例,推测可能与此类药物富含鞣酸成分相关。常用药对主要是没食子、诃子、五倍子、白矾、红铜、细辛之间的组合。对外用乌发方剂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节点度≥30的节点共有14 个,此14 味中药为外用乌发方剂的核心中药组成,见图3。

图3 外用乌发方剂复杂关系网络

2.3 外用去屑止痒方剂分析结果

外用去屑止痒方剂中白芷、防风、零陵香使用频次较高。温性和微温性药物使用最为频繁,两者合计达200 次。辛、苦、甘味药物使用较多,尤其是辛味药使用频次达221 次。在药物归经方面,肺、胃、脾、肝经药物使用频次居于前4 位。祛风解表、杀虫止痒类药物使用频次居于前列。常用药对方面,主要是细辛、防风、白芷、零陵香、蔓荆子、松叶之间的组合使用。对外用去屑止痒方剂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节点度≥50的节点共有17 个,见图4。

图4 外用去屑止痒方剂复杂关系网络

3 讨论

3.1 外用生发方剂

现代医学从分子、病理学角度将脱发细致划分,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等[1]。而中医对脱发的分类较为笼统,除对“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2]的斑秃有“油风”“鬼剃头”等专门命名外,其他脱发均一概而论,故本研究将生发方剂分为治疗斑秃和治疗其他类型脱发两类来进行统计分析。

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两类外用生发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差异不大。推测原因:一是古代医家对斑秃和其他类型脱发区分不甚清晰,在诊断和治疗上可能有所混淆;二是本文研究的是外用方剂,适用于局部治疗,立方思路相对简单统一,而且当代皮科名家张志礼教授[3]认为斑秃和雄秃虽然有所区别,但在中医治疗上有许多相通之处。故下文将从生发角度将两类方剂合而论之。

两类生发方剂中动物脂肪和麻油均在高频药物前列,除具有膏、油剂型的赋性剂和溶剂作用外。文献记载猪脂可“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4],马脂具有“主生发”[5]的作用,麻油则能“生秃发,去头面油风”[4]。

从高频药物、常用药对、功效类别、核心用药组成来看,以蔓荆子、防风、白芷、细辛、辛夷、零陵香、川芎、侧柏叶为代表的祛风解表药、活血行气药、凉血药在外用生发方剂中使用较多。吴谦[6]在《外科心法要诀》中提出油风“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认为脱发是因风盛而致血燥。而以蔓荆子、防风等为代表的解表药可祛风解表,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王清任[7]在《医林改错》中写道“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名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认为瘀血阻滞是脱发的病因,并用通窍活血汤治疗脱发。而以川芎为代表的活血药,可活血行气,上行头目。冯兆张[8]在《冯氏锦囊秘录》中提出“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作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认为是由血热生风而致脱发。而以侧柏叶为代表的凉血药,可寒凉入血而祛风,达生发之效。

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外用生发方剂主要以温性、辛味、肝胃脾肺经用药居多。温可行气,辛能散风,气行则血行,风散则邪除。风邪散,气血行,发则新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9]故多用肝经之药以调畅肝气,通达血运。《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10]肺与皮毛相表里,故多用肺经之药可宣发肺气,布达精微,以滋皮毛。发为血之余,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多用脾胃经之药以充达气血,气血足则发生不落。

现代实验研究同样证明了白芷等中药具有促进毛囊生长的作用。范卫新等[11]发现白芷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具有明显促生长作用,谷朝霞等[12]发现适当剂量的川芎、侧柏叶等中药水提取物混合剂对体外培养人头皮毛囊有生长促进作用。

3.2 外用乌发方剂

从分析结果看,外用乌发方剂中以五倍子、诃子、大皂角为代表的天然植物染料和以白矾、红铜为代表的天然矿物使用较为频繁,古代医家乌发外用手段主要以染发为主,而非从脏腑经络辨证入手,故外用乌发方剂用药规律的讨论主要从植物染发的化学机制展开。

天然植物染发剂按作用原理可分为色素吸附型和植物活性成分与金属盐络合型两大类:前者是采用植物性染料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成细小颗粒,覆盖在头发表面达到染发效果;后者是采用植物活性成分与金属盐类形成有色络和物,渗透进入头发表皮或进入头发皮质,主要为富含多元酚和单宁酸(鞣酸)的植物[13]。有研究表明,诃子中提取的诃子色素是一种天然染料[14],皂角富含皂荚皂苷[15],五倍子、没食子、百药煎富含没食子酸[16-17],青石榴皮富含鞣质、没食子酸[18]。这些天然植物成分与白矾、红铜等金属离子相络合,便可用于染发乌发。而且没食子酸还是一种天然媒染剂,在染色过程中起到连接作用,能同时与染料和头发形成化学键,增强染料的色牢度[19]。麻油和酒主要充当溶剂角色,使有效成分能够更充分地析出释放。

相较于化学染发剂,天然植物染发剂源于自然,环境污染小,且作用更加温和,对头皮毛发刺激小,发生过敏的可能性较小,有巨大的开发潜力[20]。但存在其局限性,如色素稳定性较差,易受紫外线、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色牢度不足,易褪色[21];成分复杂,安全性不明,部分染剂长期使用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22]。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挖掘天然植物染发剂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3.3 外用去屑止痒方剂

古方古籍中外用去屑止痒方剂主要出现在“白屑风”“头风白屑”相关章节,陈实功在《外科正宗》[2]中描述“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有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该描述与头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十分相似[23],而且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头皮屑和脂溢性皮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头皮屑属轻型脂溢性皮炎[24]。故本文统计的“白屑风”“头风白屑”相关方剂完全具备头皮去屑止痒之效。

从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功效类别及核心中药组成分析结果看,外用去屑止痒方剂中白芷、防风、零陵香、蔓荆子、细辛等祛风解表药使用频次较高。《太平圣惠方》云:“夫头风白屑,由人体虚,诸阳经脉为风邪所乘也。诸阳之脉,皆上走于头,若运动劳役,阳气发泄,腠理开疏,风邪如于脑中,伏留不散,故令头生白屑瘙痒也。”[25]由此可见,外风实邪伏留不散是头生白屑瘙痒的一大诱因。而以白芷、防风、蔓荆子、细辛为代表的解表之品药性多辛温发散,气味俱升,可将伏留颠顶的外风实邪顺势疏散,正应“其高者因而越之”,最终达祛风解表止痒之效。

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外用去屑止痒方剂多用辛温之品,药物归经以肺经至多。《圣济总录》曰:“论曰头风白屑,不问冬夏,令人瘙痒,世呼为头风,此本于肺热也。肺为五脏之盖,其气上冲头项,肺寒则脑液下而多鼻涕,肺热则熏蒸而多白屑。复以风热鼓作,故痒而喜搔。”[26]由此可知,肺热亦是头生白屑瘙痒的重要病因病机。肺经之药使用最多也就不难理解。而辛温之品能散能行,正如上文所言,可将壅滞之肺热实邪因势顺导,因而越之。且五味分应五脏,辛入肺,尤善清肺经邪气。从芳香药性的角度来看,白芷、零陵香、防风、细辛均属芳香之品,可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具解表散邪之功。

综上所述,古代中医典籍外用美发方剂用药规律相对简单明晰。外用生发方剂针对风盛、血瘀、血热三大病因,主要采用祛风解表、活血行气、凉血之法;外用乌发方剂主要由具有染发作用的天然植物染料和天然矿物组成;针对风邪所乘和肺热熏蒸两大病因,外用去屑止痒方剂用药以祛风解表、辛温宣肺为主。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初步探索了古代先贤对于头皮毛发疾病的用药经验,以期为日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科研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乌发去屑蔓荆子
自嘲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医乌发专利方药规律
蔓荆子药材与炒蔓荆子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去屑洗发水1周只宜用1次
蔓荆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测定中薄层层析法检测的应用分析
七绝二首
蔓荆子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雨洁长效净去屑洗发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