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珺 杨保林 杨俊行 吕静敏 张 华 马大勇 高 颖 卫景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北京 1007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1],发掘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一直是脑梗死相关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参麦注射液是在《症因脉治》[2]所记载的“参冬饮”的基础上研制而成,近十余年来广泛应用于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且收效满意[3]。然而既往虽有临床研究证实了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但尚缺乏基于不同脑梗死类型的分层分析。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4]将脑梗死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S)、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及病因不明(unknown etiology,UE),上述5 型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效果随之有差异,因此,分别探讨参麦注射液对上述5 种脑梗死类型的疗效,更贴近临床需要。本研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近2 年内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各CISS 亚型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脑病科一区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 例,其中男74 例(60.6%),女48 例(39.3%),平均年龄(66.00±8.37)岁,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6 例)和对照组(56 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5];②发病年龄40~85 岁,性别不限;③经头颅核磁证实有责任病灶的急性脑卒中。
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②有意识障碍、严重失语。
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706199,100 ml/瓶)200 ml,静脉滴注,1 次/d,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061039,10 ml/支)静脉滴注,即40 ml丹红注射液+5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次/d,治疗14 d。两组均随症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降脂、降压、控制血糖等)。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测评,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11 个项目。总分42 分,分数越低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6]。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性别、年龄、CI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 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治疗前,两组各CISS 亚型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UE 亚型NIHSS 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 后,两组CS、LAA、PAD、OE 亚型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LAA 亚型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CS、PAD、OE、UE 亚型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CISS 亚型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各CISS 亚型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CS:心源性栓塞;LAA:大动脉粥样硬化;PAD:穿支动脉疾病;OE:其他病因;UE:病因不明确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损害。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7]。脑梗死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不同病因将导致不同的临床预后和复发风险,且治疗措施也不相同。急性脑梗死诊治指南强调,应重视急性期诊治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8]。TOAST 分型是较为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学分类标准[9-10],自1993 年发表以来,各国在该分型基础上演化出不同版本。2011 年,我国学者以TOAST 分型为理论基础,参考韩国改良-TOAST 分型的部分理念,提出了CISS 分型[4]。该分型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将脑梗死分为LAA、CS、PAD、OE、UE 5 种亚型。有研究显示,LAA 亚型是脑梗死患者中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11]。
目前已证实,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抗氧化应激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12]。本研究以丹红注射液作为对照,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不同CISS 分型的治疗作用,提示二者均有较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相比之下,参麦注射液疗效更优。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应用参麦注射液的LAA 亚型脑梗死患者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应用丹红注射液者,在其他亚型中,两种治疗方案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A 亚型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该病理变化与中医理论中痰湿为病具有极大相似性。中医认为,痰湿凝滞为水湿失于运化所致,《素问·经脉别论篇》[13]有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运化失司,首先责之于脾,脾气虚弱,运化不利,水湿停滞于脉道,若病久及肾,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湿,则痰湿日渐加重,终致脉道狭窄或阻塞。参麦注射液源于古方“参冬饮”,由人参、麦冬组成。《神农本草经》[14]将二者皆列为上品。方中人参味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15];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入肺、心、胃经[16]。二者合用,人参大补元气,为补脾要药,同时兼顾肾气,以助水湿得化,佐以麦冬,助人参益气补脾生津[17-18]。参麦注射液由人参、麦冬提纯制备而成,含有人参皂苷、麦冬皂苷、糖类、黄酮等化合物,其中人参皂苷和麦冬皂苷是参麦注射液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19-20]。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人参皂苷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损伤、抗肿瘤、抗疲劳等药理作用[21],其神经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缺血部位微环境及抗血栓等方面,对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22-25]。麦冬皂苷在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耐缺氧、抗凝血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26-27]。
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并发现其在LAA 亚型脑梗死中的治疗优势。下一步可针对参麦注射液中有效成分对LAA 亚型脑梗死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LAA 亚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