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豪 刘飞宇* 章祎琳 杨厉平 朱可依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大应用和需求,就比如说此次疫情防控用的红外测温仪门等。由于红外探照灯及红外探测器件的限制,现有的红外测温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受夜晚光线不充足、雨雾天气等因素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夜间图像中暗色占据了图片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存在总体或局部亮度不足、颜色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低,以至于很多关键细节无法充分展现。图像增强主要是将暗色区域的内容展示清楚,但如果亮度太高,细节信息容易丢失。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图像增强的方法。传统的图像增强算法有灰度直方算法,虽然其处理方法上简便,但处理图像的同时会使噪声也增大,从而影响最终的处理效果。Norbert Wiener 提出了以平方最小为最佳准则的维纳滤波来处理噪声,其实际输出与目标输出的差的平方最小,这种线性滤波算法较简单、速度快,但是在处理图像的同时会造成细节和边缘的模糊。Marco Tulio Ribeiro 提出了一种局部可解释性模型算法--LIME 算法,在文本和图像中应用较多,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效果比较好。我们主要对灰度直方算法、维纳滤波、LIME 算法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并进行性能上的比较,进一步探索更适合处理夜间图像的算法。
灰度直方算法的本质是一维的离散函数:
图1 为我们利用灰度直方算法进行处理的结果,观察结果图,我们发现直方图主要分布于坐标系纵轴附近,夜间图像不同,因亮度不同,直方图的分布情况也不同。从实验结果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经过灰度直方处理后的图像清晰度确实比原始图像清晰了些,但是图像背景的光源却被放大了许多,导致处理后的图像还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视觉感受,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效果。
图1
为了找到适合处理夜间图像的算法,我们又对维纳滤波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实验,维纳滤波也叫最小均方滤波,是综合了退化函数和噪声特征进行图像处理的方法,其本质是利用统计估计方法,是关于图像、噪声的矩阵,由图像的方差调整输出,该算法是基于图像和噪声都是随机变量的基础上,基本思路是:
图2
通过对前两个算法的研究,我们发现前面两个算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增强了图像,但缺点是在增强图像的同时会过度放大图像中的部分内容,导致最后的图像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LIME 算法对于图像处理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我们对该算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该算法的原理是先在R、G、B三个通道中找出最大值以估测每像素的照明,随后对初始图像进行细化,细化后的图像作为最后的光照映射,由此生成最终的增强图像。LIME 算法模型如下:
式中L 表示图像,I 表示图像所需的恢复,T 表示照明图,*表示元素乘法,该模型表明图像可以看作所需场景和光照图像的乘积,T 是处理图像的关键,其处理图像模型展开如下:
该算法首先是通过寻找三个通道的最大值进行光照估计,但这只能提高整体照明,为了解决光照不均匀的情况,我们采用以下初始估计:
光照估计可以由局部一致性得来,其比较常用的方式有:
其中第一项表示初始估计图与照明图之间的保真度,第二项表示图像的平滑度,W 表示权值矩阵,其包括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优化处理的关键就在于对W 的设计:
式(17)中因为只含二次项,所以可以直接进行计算。
由于图像处理放大的不同及输入不同区域的噪声大小也不同,在处理图像时会存在一些重要信息的模块被剥夺,而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过于平滑,为避免这种图像处理的不均匀性,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改进:
其中Id和If分别表示去噪和重构后的结果,将去噪放到最后一步,这样就可以与其他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衔接。
图3
图4
我们对现有的一些针对图像处理的灰度直方算法、维纳滤波降噪算法、LIME 算法这三种算法进行了研究,深入的探究了这三种算法的基本模型和原理,并利用这三种算法对夜间图像进行增强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IME 增强算法可以使原始图像的清晰度、亮度、对比度等得到改善,而且没有出现失真,图像的亮光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暗光区的细节信息也清晰的体现了出来,整体上使得夜间图像的视觉效果有了显著的增强,也更适合我们的视觉感受。从而,我们得出LIME 算法对于处理夜间图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