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利兵
青年,对于时代而言,就是一种责任与希望。
我经常会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脉络中思想着青年与时代的问题。看似一个宽泛的甚至有着几分理想主义色彩的话题,我却从来把它看作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地塑造历史行动主体所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青年群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与创造。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发表过一系列关于青年与时代问题的论说,至今读来,仍不失其重要的历史性思想性价值,并且对于培養和塑造当代青年人勇于探索的使命感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1917年4月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青年与老人》一文,阐发了青年人与老年人如何“协力”与“调和”,以实现“现代文明”和“社会幸福”之进步的问题。“青年贵能自立,尤贵能与老人协力;老人贵能自强,尤贵能与青年调和。盖社会之优美境地,必由青春与白发二种之质色性能缀配匀称,始能显著而呈鲜明壮丽之观,否则零落消沈,无复生气矣。……吾维盼吾新中国之新青年速起而耸起双肩,负此再造国家民族之责任,即由青年以迄耆老,一息尚存,勿怠其努力,勿荒其修养”。1919年2月,李大钊在《晨报》上就“青年与农村”问题指出,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多作些开发农村的事。“只要青年多多的还了农村,那农村的生活就有改进的希望;只要农村生活有了改进的效果,那社会组织就有进行了”。1919年3月,李大钊在《晨报》上又撰写了《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更明确强调说,在“新世纪”里我们的热血青年应该“快快起来!努力去作人的活动!”,而不能庸碌无为。而且青年人在“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就像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否则,“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即使“万一能够达到,也是偶然的机会”,而“靠着偶然机会所得的成功,究竟没有很大的价值”。
可以说,李大钊对青年的“责任”“希望”的论述,即是从青年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关系中寻求历史演进的动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