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位论文引文的学科核心图书分析与建设研究

2021-08-20 22:23王倩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6期
关键词:质量评估

关键词:学术图书;核心图书;质量评估;引文分析

摘要:如何更精准地有据可依地建设学科图书是学科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这方面因为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无法形成相应权威的指标体系。从最能体现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学位论文出发,分析其引用的学术图书,进而归纳出一些学术核心图书所表现出来的共性,从而对建设高质量学术资源提供帮助,为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文献保障。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被愈发地重视起来,各省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浙江省做为文化底蕴深厚、技术实力雄厚的科技文化强省,省内强校也纷纷加大了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积极开展对学科资源特别是核心资源的建设。学科文献资源中主要以学术图书和学术期刊为主。核心期刊文献的评估已经有了以影响因子为主的成熟评价体系,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建设。而学术图书是指内容涉及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专业学习、研究具有价值的图书。[1]在学科建设和科研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核心学术图书方面,学院多以教师推荐、课程必备书目的形式进行揭示,而图书馆对学术图书的利用研究主要是基于馆藏借阅排行,但实际上这些方式都是零散而不成体系的,不能精准的揭示出学术图书的价值。是否能仿照核心期刊,以引文数据为依托,建立一个科学的学术图书评价指标,这是摆在高校学科文献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从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引文作为数据来源,分析并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的学术图书建设。

二、学术图书利用现状

浙江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2019年,有1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上的浙江工商大学2017届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共获取到硕博士学位论文689篇,图书引文数据2908条,共计引用图书2457种。单篇论文最高图书引文数为61条,平均每篇学位论文引用5.9条图书引文。通过馆藏查询,发现这2457种图书中图书馆已有纸本馆藏图书1885种,缺藏图书572种,文献满足率约为76.72%,说明图书馆基本能够保证学生的文献需求。美国的G.Daniel在《向亚历山大告别:不增长的高功能图书馆》中指出,当图书馆的藏书能满足读者80~90%的需求时,就表明图书馆的藏书已具有较高的功能。按这一理论来说,图书馆馆藏建设仍然存在着进步空间。

2.1引文类别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从文献类型上,期刊论文的引用明显高于图书,这说明研究生已经习惯使用数字资源,信息素养水平普遍较高,这也符合数字资源作为文献资源建设重点的趋势。从学科专业上看,理工专业的学生比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更依赖期刊,反之,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比理工类学生更喜欢引用图书,其中以文史类专业最为典型,说明文史类学术图书的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度要高于理工类。在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中,图书馆应当把社会科学类学术图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2.2出版时间分析

从引用图书的出版年代分布中可以看出,引用图书的出版年限跨度较大,图书引文半衰期普遍长于期刊,1950年-2017年的图书均有引用,但多集中在1999-2015年出版的图书上。1978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引用较少,1999年之后出版的图书引用种数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2004-2012年出版的图书引用则达到一个高峰,2015年后出版的图书引用种数有所回落。图书引用结果同时也符合期刊引文的评价指数测定,这说明期刊的影响因子对图书引文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3出版社分析

对引文图书的出版社进行统计,发现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学位论文以人民出版社的图书引用最多,为4.1%,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分别占4%和3.7%。

从上表可以看出,引用排行前20的高被引图书以人文社科类出版社为主,特别是前5名均为社科类出版社,佐证了社科类图书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性。

大学出版社在排名中也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引用排名前20的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有4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均为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证明这些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学术出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也反哺了自身的一流学科建设。

对高被引图书出版社的分析,证明一流学科也有相应的核心学术出版社。掌握了这些核心出版社,就为图书馆进行图书高质量采访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2.4 引文作者分析

對2017届学位论文所引用图书进行作者统计,发现以研究型独著图书居多,约占总被引图书的66.8%,这跟期刊论文的情况存在明显区别。说明单一作者进行撰写的研究型专著在撰写论文中更受研究生的重视,而对基础理论教材和工具书的引用则更看重团队合作的力量。究其原因,研究生们认为图书的学术权威性跟作者呈现正相关。多作者撰写的基础性理论往往是领域内专家们共同审定的,更能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而科研的创新是更多依赖于著者个人思维广积薄发下的总结与升华。

另外,外国作者的译著也比较受到关注。本次统计中发现共引用国外作者为564人次,约占总被引的22.18%,其中以美国最多,有283人次,其次为英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为77、67和62人次,相差不大,国外的发展中国家除印度外无一上榜。总体来看,图书引用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来自发达国家的作者,图书被引频次要高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也体现了发达国家图书出版传播的优势。

从国内科研领域看,研究生引用导师的著作33次,占据图书总引文量的1.4%,说明部分学生的学术研究是受到导师的科研方向影响,存在一定的继承与延续关系。经统计,2017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5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同样也说明了研究生所具有的高水平科研能力。

2.5语种分析

在引用图书的语种分析上,研究生最多引用的仍然是中文图书,所引用的外文图书主要以英文为主,其次为日语和韩语,这跟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科设置有一定的关系,也说明国外领域主要关注方向是以欧美与东亚国家为主的研究。从侧面也反映了西文原版图书的利用率还相对较低,需要浙江工商大学在学科建设上要多关注优质的西文学科资源,特别是欧美与东亚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拓宽研究生的国际研究视野。

三、当前学术图书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引文数据调查发现,浙江工商大学的研究生普遍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与论文撰写能力,参考文献的格式与标识基本正确完整,符合规范,部分学生还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这些说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学业培养都处于良性的发展之中,但也发现一些方面存在着问题。

3.1 学术核心图书没有做到全面保障

从统计中发现,对于学位论文的参考书目,图书馆并没有做到纸质图书的全收全藏,研究生们所引用的图书来源并不全部来自于图书馆。据调查,电子书是仅次于纸质书的第二大引用來源,除此之外,他们的图书还来自导师藏书、大型馆特别是公共馆藏书、文献传递服务、自身购买等。也有学生直言,图书的内容引用来自于其他期刊文章的转引。学生并非对图书内容不感兴趣,但因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有限,导致他们在平常对相关知识积累不够的情况下,无法对非教材类的书进行更细致化的阅读,同样的时间用于时效性更强的核心期刊的阅读,显然对论文的撰写更有帮助,效率更高。

3.2已有的学术经典文献老化与缺失

学术图书存在文献内容或载体老化的问题,学术著作所具有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标志着它们拥有一群深入研究且长久存在的忠实用户群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术著作因其内容成为学术经典的同时,其承载内容的纸质载体也随之损耗。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908条图书引文里,十年前出版的图书有1678条,占了总数的57.7%。但从实际馆藏调研发现,这些图书往往已不适合流通借阅,做剔旧下架处理居多。特别是核心图书阅览率更高,这一问题体现的更加严重,需要采访人员增加复本的采购。然而复本增订不但需要图书馆采访人员进行定期馆藏查询,还受到该书的重印再版量、书商的库存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若某一环节缺失,则复本增订就很难实现。

3.3学术图书“供需脱节”现象严重

学术图书在某种意义上属于一种无法被替代的商品。它具有强大的专业性,所蕴含的是独创性的知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每个作者所表述的知识也是涵盖了自身与他人不同的理念。学术图书是高校馆的必要馆配内容。现在高校馆的学术图书建设还多处于传统的前置性预判型的采购,采访人员依靠自我判断图书的采购与否,辅之以读者的需求,而学术图书实际利用率总体来看远不如大众化读物。图书的藏与用在图书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术图书的建设上这种偏差更是体现的非常明显。

从学科建设上来讲,每年高校都会有相应的专业调整,不断设立新的专业,这些新的专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图书作为教学支撑。如果图书馆没有预作文献储备,只能靠突击采购,也会造成学科核心图书的缺失。除此之外,书商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所提供的征订目录中缺漏价格过高的学术图书、以及出版社图书包销也是学术图书缺藏的原因之一。[2]

四、学术图书采访控制

4.1设置稳定长期的学科采访制度

学科图书采访应该让学科专家与学科馆员参与,这是减少盲目性采访,做到学科资源的精准采访的有效方式之一。人才建设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都是学科建设中重要一环,同学术图书的建设相辅相成。教师对学术图书的推荐会带动高质量馆藏的建设。学科采访制度应该是长期的且定期的,由学院的专门人员(如学科带头人、科研秘书等)的参与,这也是扩大图书馆的影响,避免边缘化的有效途径。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定期与学院进行联系,利用网上采访系统推送最新的学科热点书目。现在很多书商已经开始研发自己的网上书目采访系统,从线下的现采改为线上的云采,不仅有最新的新书,出版社的库存图书都囊盖其中,图书资源丰富,图书馆应当将之充分利用起来。

4.2加强数字化建设,设立核心图书的文献保障制度

利用研究生数据进行学科核心图书的筛选和征订的工作应该是保持常态化,采访人员应每年就最新的学位论文进行参考文献分析,重点关注各专业的核心作者与出版社,在此基础上建立分学科的图书引用目录,同馆藏借阅排行一起,两表并重,形成核心书目,联合数字资源采购与文献传递服务,多途径开展重点文献保障,确保读者文献满足率达到更高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求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这些珍贵的学术资源内容,提供该学科领域的文献保障。坚持每年开展下去,对图书馆优化馆藏,保障学科服务,促进本校一流学科的建设能起到极大的帮助。

4.3重视新媒体与新技术在学科图书建设的应用

文献传递和读者荐购都是图书馆最为重要的服务项目,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被进一步拓展,不但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服务覆盖范围更广,与用户的交互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3],这些都能帮助图书馆建设符合需求的优质馆藏。除此之外,新媒体也能体现更真实的学术图书评价,采访人员可以从读者口碑来了解他们的阅读体验,避免学术图书评估上的过度追求量化,从而走向采访误区的情况。

此外还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特别是采访人员的信息技术的要求。未来大数据的应用是图书馆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采访人员应当掌握数据挖掘、文本采集等技术,将之应用在数据整理方面。根据本馆的学科需求出发,定义并设置相关的指数,在采访中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核心学术图书的漏选与误选,提高采访效率。

4.4  设置灵活多变的复本选择策略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因为经费原因,多采取“压复本保品种”的策略,对馆藏复本量进行了控制。[4]但在实际中发现,这种策略的效果并不好,很多读者仍然面对着“想看的书图书馆没有买或者已被借光”的困境。复本偏少仍然是读者认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要大力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用读者决策采购(PDA)外,还要在采访中对高借阅高引用的图书根据本馆的情况进行复本上的增加,使馆藏质量和数量得到双优化。

五、结语

一直以来,学术图书采访都是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的难点。本文从采访馆员的角度出发,秉承“为读者服务”的初心,抓取重点,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与学业需求的实际出发,提取出学术研究必备的核心图书,从作者、出版社、语种、研究主题等多维度来分析核心图书的共有特征,为图书馆图书采访作研判的依据,更有针对性地来满足读者的科研需求。期望能为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此外,本文对学术图书的进行引文分析的评价策略,对目前学术评价标准的制定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是基于提取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统计数据,缺少对全文的融入式引用的分析,存在着一定不足,需要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改进与补充。

作者简介

王倩,女,1982年生人,辽宁人。获吉林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主任,中级职称,已发表论文近10篇。

猜你喜欢
质量评估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创新
支持向量机的远程教学质量评估模型
内蒙古京泰1#机组A级检修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现代企业要求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不断创新
矿山地质勘探工作及质量评估分析
船舶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组合分类算法的源代码注释质量评估方法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外部质量评估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美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有效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