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瑛 ,邓恒兵 ,覃玉姬 ,覃德线
1.北海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广西北海 536000;2.中华医学会桂林市分会秘书处,广西桂林 541004;3.百色市医药卫生学会,广西百色 533000;4.贵港市医学会,广西贵港 537100
早在2002 年,国务院便颁布并实施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其中对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模式进行了明确,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相比较,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得到大幅提高[1]。通过分析近期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可以比较客观且准确地反映当前医疗争议的基本构成及特征,因而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强化自身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预防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现实意义突出[2-3]。需要指出的是,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医疗事故争议案例与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法制观念紧密关联,此外,还与人员素质、医院管理等问题之间存在关联,这些均反映出相关机构管理工作缺乏合理的定量与程序。对医鉴工作当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有效解决,有助于医院诊疗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加速卫生行业现代化建设。 该文围绕医鉴工作当中的医疗争议,分析其构成,提出具体建议。 于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选取收集 283 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收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共计283 例,均已作出明确鉴定结论。
分别统计非医疗事故当中的医疗缺陷、主要原因、分布科室、医疗过失行为类别及争议医疗行为产生的后果。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283 例案例当中,被鉴定成医疗事故为131 例,占比为46.29%,见表1。
表1 131 例医疗事故的等级构成
在医疗事故131 例当中,有308 项被明确为医疗过失行为,其中,误诊误治占比最高,占比50.00%,其次为延误诊治(占比为10.39%),见表2。
表2 医疗过失行为的类别分布
把科室划分成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与辅助科室,其中,医疗过失行为占比最高的是手术科室(81.17%),其次为非手术临床科室(15.91%),见表3。
表3 医疗过失行为的科室分布
在非医疗事故的152 例中,尽管都没有被认定为医疗事故,但共有99 项医疗缺陷,其中,侵犯知情同意权占比最高,病历存在缺陷位居其次,见表4。
表4 非医疗事故中医疗缺陷的构成
在所涉及的存在医疗纠纷的131 家首诊医疗机构中,被鉴定承担主要责任为53 家,占比 40.46%,见表5。
表5 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程度
在非医疗事故中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各种原因当中,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疾病自然转归,占52.63%,并发症,占比20.39%;无因果关系,占比7.89%,见表6。
表6 152 例被鉴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原因构成
在所收集的案例当中,经鉴定,明确为医疗事故131例,在整个案例当中的占比为46.29%,提示在整个委托鉴定医疗纠纷当中, 医疗过失原因在其中占比较大,因此,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仍然是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有效预防的重要环节。需指出的是,在事故等级中,占比较高的是三级与一级,究其原因,可能与三级医疗事故在受到人身伤害后,有着较常见的后果,以及委托给上级医疗事故鉴定的案件多有着严重后果相关[4-5]。 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需要强化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建设,并且需要积极建立且严格落实危重患者抢救机制;对于日常工作中所发现的医疗隐患,需及时将其排除,组织全科人员对所得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明确责任[6]。
在医疗事故中,被明确为医疗过失行为有308 项,提示在各医疗事故当中,均有至少一个的医疗过失行为。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误诊误治,而漏诊漏治所占比重为2.27%,没有作必要检查所占比重为9.42%,提示医疗技术层面所存在的过失仍为诱发医疗事故的常见诱因[7]。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有助于抑制医疗事故的发生。 此外,医务人员不遵守转院会诊制度,侵犯患者知情权等,也是造成过失行为的重要诱因,相关医疗管理部门需对此给予足够重视[8]。 另外,许多医疗过失行为均在手术科室内发生,原因可能与手术的高风险性相关,所以应重视手术科室医疗事故的预防工作。
当前,大部分的医疗过失行为都在手术科室内发生,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可能与手术所具有的高风险性之间有紧密关联。有研究[9]指出,在各个科室当中,医疗过失行为最易发生的科室主要有3 个,其分别为普外科,占比为 16.2%;骨科,占比为 31.8%;妇产科,占比为36.7%。另有报道[10-11]指出,在各个科室当中,被提出索赔要求最多的科室是妇产科,其在整个赔偿当中的占比达到了36.0%。有学者[12]围绕德国的医疗事故索赔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所得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表明,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手术科室事故的预防仍然是重、难点所在。基于我国国情层面来分析,在高风险环境下,找寻怎样最大程度规避医疗过失,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比如对生命健康权益等),不仅是医学教育工作者,还是医疗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艰巨且长期性的任务。
所谓医疗缺陷,从根本上来分析,实际就是诊疗护理活动当中发生过失或者不完善(比如管理、服务、技术方面),实为医疗质量较低的基本表现;需要指出的是,可将其分为3 级,即重度、中度、轻度,其中针对医疗事故而言,便属于重度医疗缺陷。 在152 例非医疗事故当中,经专家组鉴定,均不是医疗事故,但其中有99 项属医疗缺陷的医疗行为,其中最为多见的是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 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尤为注重患者在诊疗当中的知情同意权相关,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讲,在尊重患者对自身生命健康的处置权、自主权的意识上,仍较弱薄弱[13]。 所以,当医患关系出现较大改变的今日,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当前实际需要,对行医观念进行适当转变,以此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将同意权、知情权当作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给予足够重视。
针对所发生的医疗纠纷而言,并不是都是医务人员的过错,其中还有患者的原因,比如患者对疾病的自然转归以及医学知识的专业性均缺乏足够认识[14]。 该文中,152 例非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当中, 属疾病自然转归的占比最高,并发症为其次。所以,应做好医学科普教育的宣传工作,积极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建立优质的沟通渠道,将必要的医学知识讲解于患者,最大程度预防医疗纠纷的出现。需强调的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当中之所以会出现医疗争议,主要还是在人,因此,需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医疗机构除了要重视医务人员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学习与培训,使之懂法、学法、守法之外,还需要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医疗安全意识[15]。
①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合理、有效的医疗管理,除了有助于个人技术的提升之外,还能提高医院、科室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其更好、更有效地预防医鉴工作中的医疗纠纷发生,是防止医疗差错发生以及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16]。 医院在实际运作中,不仅要落实核心医疗制度,而且还需要强化业务培训,关注高危科室,将其当作督查的重点;根据医疗纠纷发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指导,持续跟踪与管理。②尊重患方的知情同意权。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对患方自主权给予足够尊重,这是医患关系的根基所在。 在诊疗活动当中,患方从起初的被动接受不断向主动参与转变,要求医生除了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之外,还需要重视患者的需求,即明确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位置,并对沟通重点进行合理把握,努力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此乃消除医疗争议的重要保证。 ③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医院不仅是医鉴工作中的医疗争议的发生地,而且还是医护人员医疗纠纷的发生主体。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树立“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基本理念。秉持以治病救人、秉承科学的基本态度,以患者利益为中心,遇事换位思考,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隔阂与矛盾。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医鉴工作当中的医疗争议的基本构成,能够更加客观、广泛且深入地了解当前医疗争议的重点、热点。 这不仅能帮助医疗机构强化医疗管理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减少医疗纠纷,预防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