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打造“环境友好型”地埋式环卫设施

2021-08-20 06:41深圳市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垃圾站转运站罗湖区

文|深圳市罗湖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

针对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等“厌恶型”环卫设施环境影响大、精细监管难、作业强度高等痛点难点,罗湖区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智慧监管有机融入环卫设施,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环卫设施试点,化邻避为迎臂。

一、主要技术内容及优势

(一)全流程不见垃圾,有效减缓“邻避效应”

一是全程密闭。从前端的分类垃圾收集到中端的垃圾转运,作业全程在地下密闭完成,形成“垃圾产生-收运-中转-处置”全生命周期“不落地”管理链条,有效破解传统“车载桶装-压缩转运”垃圾清运模式密闭不良易造成跑冒滴漏、臭气扰民的“二次污染”难题。二是不脏不臭不吵。怡景花园收集点桶配备自动喷淋消杀系统,长岭垃圾站更是配备三套空间除臭及喷淋消杀系统,能在地下密闭空间降尘、生物除臭,持续高效消杀,充分满足当前疫情防控需求;凭借成熟的液压技术、定制阻力缓降盖板及加装软质缓冲垫层等手段进行降噪处理,其中长岭垃圾站升降作业噪声较背景值仅高出2-3 分贝,有效避免传统环卫设施作业噪声、臭气外溢、污水横流等不良影响。三是占地省景观佳。长岭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占地约310 平方米,可满足2-3 万人的使用需求,建筑层高10 余米的主体部分全部入地,占地仅为同规模传统垃圾站用地标准的60%,地面为广场开放空间,经过景观造景,可消除周边居民的顾虑和抵触。怡景花园地埋式垃圾分类收集点结合小区整体景观对周边进行绿化提升和灯光照明氛围营造,设置设备介绍、操作讲解、分类科普展板,形成面积约80 平方米的分类宣教园景小品展区,为小区居民送上“家门口”“楼底下”的浸润式垃圾分类知识课堂。

(二)全工序自动运作,打造提质增效“驱动引擎”

传统垃圾转运站一般需要2 至3 名专职人员驻守,完成每平板车垃圾清运耗时近30 分钟;而长岭地埋式垃圾转运站采用先进的自动挂桶翻料技术,可大大降低人工作业强度,目前站点仅需1 人管理,完成每平板车垃圾清运耗时约20 分钟,转运效率提升三分之一。为减轻环卫工人负担,罗湖区启用智能环卫机器人作业,用自动化、智能化方式装卸垃圾。通常一个660 升垃圾桶满载垃圾后有200 多公斤。传统装卸、倾倒、清洗都由环卫工人完成。而现在,智能机器人开始分担这份“重担”。在长岭村“地埋式”垃圾站,当环卫清运车停入指定位置,放下车上的挡板后,智能环卫机器人来到清运车位置,将660 升的垃圾桶卸下“抱住”,然后按照雷达规划行走路线,将垃圾箱送往垃圾站内的“翻料器”。“翻料器”相当于垃圾投放口。接到机器人送来的垃圾桶,“翻料器”用机械臂举起垃圾桶,将桶内垃圾倒入位于地下的压缩箱。在翻料完成后,机器人将垃圾桶取回送往清洗区,由环卫工人清洗后再装车,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三)全区域感知实况,打造智慧监管“感应终端”

上述环卫设施均搭载温度监测、自动灭火系统、生命探测预警系统等多重智能功能,其中怡景花园垃圾收集点可导出分类投放曲线图、设备实时状态等报表,经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小区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桶满溢、桶身不洁等问题。而长岭垃圾站的全站视频监控系统,能实时检测回传臭气浓度、噪声声级等数据并同步显示到站点大屏幕;智能环卫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会对垃圾桶重量等信息进行采集。而对清运车进出频次和垃圾桶重量多次识别记录后,将形成大数据,为垃圾站后续运维和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撑。创设垃圾称重、垃圾来源小区身份识别,实现对垃圾来源、投放时间及产生量可追溯等,后续拟接入现行罗湖区智慧环卫监管平台,成为精细化环卫日常监管及垃圾分类监管最末梢。罗湖区将通过上述试点的实践,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环境友好型”地埋式环卫设施“罗湖样本”。

二、技术价值

以当前城市环卫和基础设施痛点为针对对象,着力新型环卫基础设施体系,满足无废城市、智慧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等多目标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提升和治理能力升级,保障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有以下方面价值:

(一)迎合城市更新发展、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填补环卫设施覆盖不足的短板

结合类似罗湖区这类城区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可有效补全当前城市环卫设施短板,并将落后的陈旧的环卫设施开展提升改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和优化区域环境卫生水平,从而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二)符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落实,促进“无废城市”建设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在多地推行,深圳作为重点城市,已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同时也成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因此需要新型环卫设施的助力和加持。通过新型分类设施收集转运设施,规避与源头分类相违背的混合收运现象,使生活垃圾分类长期可持续推行,进而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节约优势建设土地资源,降低选址和建设难度

新型环卫设施相较传统环卫设施在单位规模占地面积可大幅压缩,节约出城市内宝贵的建设用地资源;同时,通过利用竖向空间,集约化地下设置,可大大降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缩小和卫生防护距离,从而降低选址难度,为在居民小区、商业办公区、公共区域等场所的设置提供灵活的选择。

(四)消除邻避效应,提升环境安全水平与公众满意度

高品质地埋式收运设施依托地下化、密闭化的基础前提,并配套完善的环境监控与自动化除臭和消杀系统,科学有效的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保障区域卫生健康,消除作业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消除传统站点邻避效应突出问题,并将环境监测数据及时公开,提高基础设施公众满意度,提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进而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为周边建设用地多业态功能建设创造了条件。

(五)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管理水平,支撑环卫设施向集机械化、智慧化、高品质方向发展

基于激光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算法技术的机器人感知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让AGV(全自动搬运机器人)小车自动识别和感知不同的环境,并进行相应的工作,使地埋式垃圾站实现无人化运行,从而大幅降低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有效提高垃圾站的作业效率。并通过收集、运输和站点内的全程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支撑“智慧市政”体系建设,为城市智慧平台向纵深发展和横向联合发展奠定基础。

三、总结与技术展望

2021年,罗湖区还将继续推广建设1 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15 座地埋式垃圾收集点,同时在棚改项目中高标准落地地埋式环卫设施,致力打造“垃圾产生-收运-中转-处置”全生命周期“不落地”管理链条、破解传统“车载桶装-压缩转运”垃圾清运模式密闭不良易造成跑冒滴漏、臭气扰民的“二次污染”难题。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地埋式垃圾收集点等新型环卫基础设施针对罗湖区拟开展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补全环卫设施短板,提高和完善覆盖能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升和优化区域环境卫生水平,从而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做出积极贡献。罗湖区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成果,形成建设和规划指引文件,特别是结合相关技术在棚改中的应用实例,对接规划部门、城市更新部门,探索将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地埋式垃圾收集点等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纳入城市更新强制性条款,以刚性约束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应用的广度、深度和规模效应,构建完善健全的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体系,规避与源头分类相违背的混合收运现象,使生活垃圾分类长期可持续推行,进而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示范工程,将收集转运环卫设施实现密闭化,并配套环境监控与自动化除臭和消杀系统,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满足防疫要求,构建区域公共卫生健康的新型环卫设施典范。通过科技创新与智慧化环卫设施建设,支撑“智慧市政”体系建设,为城市智慧平台向纵深发展和横向联合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垃圾站转运站罗湖区
基于DEA模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方法研究
北京市某镇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及实施路径探讨
一线城市老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某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站结构设计探讨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研究设计
趣识“垃圾”
“新素质教育”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ervical chiropractic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论BOT融资模式下的南松路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财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