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特色杂粮生产现状及前景浅析

2021-08-20 01:34官发珍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杂粮全县面积

官发珍

(四川省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盐源 6157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杂粮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加重视食物的品质和多方面的营养,消费量呈增长趋势,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很受欢迎。为配合农业研讨特色杂粮在粮食安全、农产品贸易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特色杂粮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开发水平,促进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现就盐源县特色杂粮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浅析,以供大家参考。

1 盐源县杂粮生产现状

1.1 地理现状

盐源县位于四川西南,凉山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幅员面积8374km2。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000hm2,县境内最高海拔4393m,最低海拔1050m,县城所在地海拔2500m,海拔2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占全县幅员面积90%,海拔2000m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县幅员面积10% ,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30.7℃,最低气温-11.3℃,年降雨量784.5mm,无霜期平均217d,年日照时数2600h,年平均相对湿度75%。全县属低纬度高海拔,山高谷深,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典型的独特立体气候,干湿季分明,光照好,日照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是杂粮种植的最佳区域。

1.2 生产现状

盐源县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5万hm2,总产量13万t;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34hm2,总产量9948t;大小春合计共种植粮食作物4.22万hm2,总产量14万t,而小杂粮种植面积为2.07万hm2,总产量16.22t;大小春粮食面积:小杂粮面积为2∶1,全县小杂粮的生产与过去相比发展很快,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1 特色杂粮种植情况 单位:hm2、kg/667m2

1.3 地位和作用

小杂粮生产是盐源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稳粮增收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多年来,小杂粮的生产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繁荣市场经济,农民增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盐源县种植业一直以粮为主延续下来,党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对小杂粮的认识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有所转变,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处“农家乐”如春笋般冒出,人们对绿色食品越来越青睐,特色杂粮在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需求量不断上升,人们对食品的选择已逐渐转向质好、味香、营养丰富、食口性好的特色杂粮,而小杂粮恰好是各种特色食品的原材料,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2 杂粮生产发展的生态优势

2.1 丰富的旱地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3.37万hm2,其中:旱地2.8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4%,大部分旱地是坡地,只适宜种植旱地作物,如:马铃薯、荞麦等。全县杂粮面积2.07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61%。选择适宜的良种和地膜覆盖技术,可将种植玉米等作物产量不高的旱地改种马铃薯、荞子、燕麦等。此外,在海拔20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和宽谷盆地分布有坡度小于25°,生态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开发利用后可增加杂粮种植面积。

2.2 独特的气候条件

盐源县气候独特,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是杂粮生产发展的突出优势之一。4~9月积温在2800℃以上,日照时数在2600h,太阳总辐射量为441~630kJ/cm2,降水量大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以上,能满足马铃薯、荞麦等作物,对温、光、水的要求。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干物质的积累,另外,盐源最大雨量分布的范围(海拔2000~2500m)是杂粮分布的主要区域,占杂粮播面的70%,对杂粮生产发展极为有利。

3 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消费市场小,宣传力度不够

杂粮种植长期以来不被重视,没有进行系统宣传,营养和保健价值长期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消费市场狭小,造成杂粮产值低下、种植粗放、产量不高不稳、实用增产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不平衡,导致对杂粮的发展规划滞后,布局散乱,户均种植规模偏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产量低,效益差。

3.2 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盐源县杂粮生产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也存在突出的不利气候因素,主要有干旱、低温、冷害、冰雹、大风、洪涝等,在杂粮的生长时期内,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杂粮种植多为坡地,坡度大、土层薄、土质瘦、土壤抗旱能力差、又无灌溉条件,杂粮生产投入不足,施肥水平偏低,施肥量少,无施微肥的习惯,栽培技术还有待提高,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整地播种质量差,田间管理粗放,缺苗少窝情况多,影响了整体产量。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加之管理较粗放,因此,产量不稳定,质量偏低,所以,须开展示范园、示范片建设,极大地提高杂粮的品质及档次。

3.3 种植密度不合理,品种混杂更新慢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不少地区植株种植过稀、达不到合理的密度,没有充分的利用光、温资源,严重影响了杂粮的产量。省内其它地区选育的品种在本地适宜性差,新引进品种推广速度慢,同时州内杂交种制种面积小,自给能力低,地方种更新换代慢,对各海拔地段的宜栽品种未进行科学的比较,造成品种退化。另外,盐源县作为国家贫困县之一,农民经济实力还很薄弱,也无力增加生产投入,阻碍了杂粮的生产发展。

3.4 加工储运销售企业带动不强

全县虽然在杂粮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上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加工企业少小,主要产品有苦荞粉,燕麦粉、燕麦洒等,总体规模不大,只是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缺乏市场竞争实力,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单一,导致价格低,农民收益小,种植积极性不高,并将大部分杂粮留作自用,仅有35%左右进入市场,商品率极低,没有市场竞争实力,更没有支柱产业的规模与效益,专业种植大户少,加工、储运、销售企业集团未形成,没有规模的龙头企业起带头作用。

4 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在立足于盐源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将调整下来的土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作物,二半山或高寒山区发展马铃薯、荞麦、燕麦等小杂粮,许多持观望态度的农民看到种植杂粮产生的实实在在效益后,由心存疑虑转变为积极行动,投入到种植杂粮的生产行列中,预计2020年全县杂粮面积在201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农业部门也抓住这一有利势头,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发展杂粮产业。

5 对杂粮生产发展的建议

5.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从本县自然特点的实际出发,改造中低田土和宜粮非耕地的开发,以及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利用冬春改土,抓好坡台土的改造,实现薄土变厚土。

5.2 加强组织领导,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建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以及有特色、有市场的地方优良品种;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了解市场营销信息,提出最适宜的策略,解决农民不知种什么,和卖难的问题,坚持新老市场一起抓,鼓励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支持参加省内外农产品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等,举行优质杂粮产品推介活动,以信息服务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种植优质的杂粮,加强产销衔接,实行订单收购,确保种得出、种得好、产量高、效益好,达到农民、企业双赢的目的。

5.3 以龙头企业作支柱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为重点,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杂粮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内容来抓,培育一批加工的龙头企业,如果能够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出品牌,对小杂粮的产、供、销等方面以龙头企业作主流,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杂粮全县面积
新常态下我国杂粮加工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怎样围面积最大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面积最少的国家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