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伟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林业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可通过经济林种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可在大面积种植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环境质量、避免水土流失的功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土流失治理、空气净化、风沙治理等方面意义重大。从植树造林的技术要点与管理养护两个方面展开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要点;管护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10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5 文献标志码: B
森林资源属于重要资源,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政策的实施,我国林业系统的建设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在植树造林技术管理与养护方面处于不断完善状态[1]。植树造林工作是我国林业政策的重要举措,需在政府政策、资金、资源、技术等支持下展开植树造林及管理养护,以确保苗木达到预期成活率,并真正实现植树造林的最终目标[2]。本文以植树造林为主线,研究了相关技术要点与管理养护措施。
1 植树造林技术要点
1.1 合理规划
植树造林各项技术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之上。对于选择林地而言,不仅需考虑到植被种类、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还需考虑到当地经济条件,以确保植树造林能够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的状态。因此在植树造林前,必须高度重视项目规划环节[3]。例如以人工林为例,应尽可能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的区域栽种林木,以确保林木能够达到较高的成活率。简单来说,植树造林地址的选择是为后期各项技术与管理养护措施提供基础的重要环节,植树造林必须以科学角度选择适合的位置并规划好种植方案,真正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1.2 规划时机
要想保障植树造林苗木正常成活并健康生长,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水分、土壤状况,把握好种植时机[4]。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规划好种植时间,另一方面需结合实际天气状况适当调整计划。现如今我国植树造林大多选择在春季,这是由于冬末初春时苗木的地上部分大多处于休眠状态,此时气温较低,不会导致苗木大量丢失水分,这是保障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通常冬末时期林木根系开始活动,此时种植苗木的根系会优先生长,其抗旱能力会显著增强。但若种植区域处于干旱、冬季寒冷地区,则应考虑春季造林,选择阴雨天或雨后晴天完成,尽可能避开泥土过旱、结冰、间断大雨等天气。
1.3 整地造林
植树造林对土地的修整目的在于清除造林范围内的杂草、杂木等,改良立地条件,让阳光能够照射到每一寸土地,为后期林木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阳光照射下,白天地表温度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物理性质,让土壤温度朝着利好方向发展,提升造林质量及造林成活率。整地造林的具体措施包含块状清理、带状清理、全面修整3种方法。通过火烧清理、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3种方式来完成对造林目标地土壤的修整。例如采用割除方式将造林地块的杂物有效清理,对于面积较大地块可采用机械方式清理;使用化学药剂可将山区地块中的无用生长物彻底杀灭,以保障土壤养分完全供给林苗。需注意的是,若植树造林目标地块处于山区,则可采用局部整地方式,将块状地块和带状地块的部分土壤翻开,达到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
1.4 造林技术
1.4.1 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將树木的树根、树枝、树干等作为原材料直接栽培,主要运用树木的地下茎、枝干、树根等部位实现造林操作,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且可极大地缩短育苗时间。相较于其他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方式省去了选苗、育苗等耗时且烦琐的步骤,被分离出的树木营养器官可遗传优良特性,因此育苗时间短、操作简单、见效快、成本低。
1.4.2 栽苗造林
栽苗造林的苗木必须选择根系完好的幼苗,这种苗木在恶劣环境下仍具备较强的抵抗力,成活率较高,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即便是环境相对恶劣的山区仍可大规模实施。但需要注意的是,栽苗造林法在搬运过程中可能损坏苗木根系而导致根系失水,影响后期苗木成活。现如今栽苗造林法大多选择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和播种苗,也可采用野生苗木,在完成栽苗后必须通过科学管理措施来保障苗木自身水分处于平衡状态,以提高成活率。从选择苗木、划分等级、运输包装、修剪栽培、定株等环节做好苗木的维护,保障栽植成功。
1.4.3 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法对栽植时间的要求较高,多选在春、秋两季。春季为土壤解冻后、树木发芽前栽植,秋季则在土壤冻结前、落叶之后栽植。插条造林法要求选取生长良好、品质优良的枝条,通常选择1~2年生长期、直径在1.5~2 cm的枝条,将多余枝条剪去后使之成为长度30~40 cm的插穗。完成插苗后需将土壤踩实并重视后续处理,例如修整地块、将垄面用塑料薄膜覆盖等。
2 植树造林管护措施
2.1 灌溉
植树造林苗木生长中水分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需依照种植苗木的生物学特性,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壤情况及生长阶段安排灌溉量及灌溉频率。当前植树造林灌溉水渠多用砖砌成并涂抹防水砂浆,需预防开裂,避免因连接不牢导致防渗漏效果下降。除了定期灌溉外,也应根据当地气候、降雨情况适当调整。
2.2 施肥
新移栽苗木必须先浇水再施肥,以免移栽时根部受损而骤然施肥导致根部烧死。苗木生长期间需及时追肥,根据土壤情况,前期在雨后喷洒或浇施氮肥,中期可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后期添加钾肥、磷肥等,可促使苗木尽快木质化。应本着少施、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量不可过大。秋季适当增加施肥量,结合树木情况施用1次农家肥,直接撒于土表或浅施于泥土中,促使树木安全越冬。
2.3 除草
幼苗常见的问题在于藤蔓、杂草、灌木生长对其养分吸收造成的影响及病虫害的入侵,可能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品质下降。在灌溉的同时,一方面可进行除草操作,避免养分被杂草争夺;另一方面可适当松土,帮助水分传导,有利于苗木根部空气流通,有效传递养分。以荒山植树造林为例,待杂草出齐后,每667 m2将75%环嗪酮水分散粒剂200~300 g溶于50 kg水中,对杂草茎叶均匀喷雾,通常20~30 d杂草即可彻底杀死。在管护过程中及时为苗木松土除草,可减少病虫害的产生并控制水分散失,根据天气条件和浇水次数来决定松土除草频率。注意冬季除去苗木下部病虫枝、徒长枝、弱枝、交叉枝。
2.4 修剪与间苗
在幼苗养护阶段,需重视空气相对湿度、温度、肥料、阳光、水分等因素的控制。间苗操作可提升苗木质量,改善生长环境,让苗木密度合理化。间苗工作需早疏早定,根据苗木抵抗力强弱与生长速度决定,注意间苗后需及时灌溉。在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需适当修剪,例如在风大、风多区域,若未及时修剪,可能造成新栽苗木动摇,对根系的生长不利,且可能加剧水分的散失。处理时可将不必要的枝梢修剪,以削弱风的危害并减少蒸腾面积。
2.5 病虫害防治
病害方面,植树造林幼苗阶段抵抗力较弱,应对恶劣自然环境可能存在树枝折断、根部松脱等情况,采用设置风沙帐、覆盖干草、土埋等方式达到保护效果。温度较高时幼苗可能灼伤,在阳光直射状态下可采用喷灌或遮阴方式适当为幼苗降温。虫害方面,随着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逐步取代传统化学药剂治理,提升病虫害防治科学性。当前生态治理的核心在于监管森林害虫并提升预测预报能力,植树造林所形成的生态体系中不同组分形成的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体制,将使植树造林生态体系建立自我调节性能,逐步达到对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2.6 防寒
在栽植后需做好根系覆盖工作,可选择杂草、秸秆、麦糠、地膜作為覆盖物,不仅能够提升土壤温度,防止水分过度散失,还可以帮助苗木根系尽快恢复活力,让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升高,土壤结构得以改良,提升成活率并促进苗木健康生长。可设置风障作为四季防风措施,于主风侧或植株外围用塑料布作风障防寒,南种北移的大叶黄杨类的部分抗风能力较差树种,可在种植1~2年内加盖草帘。入冬前将不耐寒品种或新移植树木用草绳或麻袋片等缠绕或包裹(高度1.5~2 m);秋季在树干涂石硫合剂或石灰水加盐,通过阳光反射减少太阳辐射热吸收,继而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防止树皮受冻。
3 结束语
植树造林是改善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需重视植树造林各项技术的落实、人才的投入及资金的扶持,把握当前环境形势,真正让植树造林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 1 ] 王亚丽.定边县山区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探析[J].种子科技,2017,35(6):71,74.
[ 2 ] 白彩对.关于定边县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J].种子科技,2019,37(12):84,87.
[ 3 ] 马熙渊,马立奇.探析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养护措施[J].现代园艺,2020(6):149-150.
[ 4 ] 史恒如.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探讨[J].广东蚕业,2020,54(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