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点赞、效仿。条约的提议者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妈妈,其长期居家从事文字工作。当安静的创作环境被打断后,她便与7岁的儿子商量签订了一份条约。
妈妈也不是超人——一份看起来并不怎么正式的条约,缘何引发关注?概因其触及到了万千家庭的真实生活场景,激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有事没事找妈妈”是孩子的共性,在他们看来,妈妈是战无不胜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事”。可问题是,妈妈也不是超人,她们需要休息,她们也有自己的事要做,这便是条约存在的基本理由。
具有契约精神——尽管这份条约并无法律效力,但终究具有契约形式与精神内核,其重要价值是教育孩子讲规则、守秩序。“儿子第一天执行得还比较到位”,可见签条约方式的潜在有效性。妈妈当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适时鼓励他继续遵守条约内容,从而真正发挥其功效。
明确了爸爸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条约中也清楚写明了爸爸在育儿方面应承担的责任,比如“实在不会的题目请在完成所有作业之后,尝试喊‘爸”。父愛不缺位亲情才完整,养育后代的重任从来都不应该落在某一家庭成员的肩上,共育理念才符合文明社会的发展走向。(综合《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