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回归普通人,就是教育的失败吗?

2021-08-19 13:54暮春
现代家长 2021年7期
关键词:推荐信王莹少年班

暮春

40年前,他被众多媒体誉为“神童”;40年后,他放弃了丰厚的收入、光鲜的职业和显赫的地位,成为一个普通人。

从光彩夺目到归于沉寂,他有过纠结、困惑和挣扎,然而最终还是做出了遵循内心的选择。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宁铂是中国第一神童:2岁半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6岁学习中医和使用中草药,8岁会下围棋、读《水浒传》,9岁作诗,13岁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并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下围棋,对弈两局全胜。一时间,风头无两。

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宁铂非但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学术成就,反而辞去大学教授之职,出家为僧。宁铂的父亲说:“儿子的选择让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老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他看来,儿子本该功成名就,却选择了青灯古佛,这不仅是儿子人生的失败,更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宁铂的骄傲与困惑: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他第一个被录取;他对医学、化学和天文学感兴趣,却被安排学习理论物理专业

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宁铂是神一般的存在。

1977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题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立,13岁的宁铂是第一个被录取的学生。

宁铂一入校就成为偶像级人物——围棋下得好,桥牌打得好,还参加了学校的诗社。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当时中国的迫切需求。全国媒体都非常关注中科大少年班,对宁铂的采访和宣传成了潮流。“潮流来了,挡都挡不住。”当时中科大的一位老师如是说。

入学一年后,少年班的学生开始选择专业方向。宁铂对医学、化学和天文学感兴趣,却被组织安排学习理论物理专业。而这似乎成了他一切痛苦的源头。

当他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时,曾想转校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是校领导将他叫到家里谈心:“中科大对你很重视,把你招进少年班就是为了培养你,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又是全国少年儿童的榜样,要听话!”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无力扭转局面,只能服从。

此后,他再没提过转学,但内心异常痛苦。他给父母写信,诉说心中的苦恼。但是父母的回信让他失望万分:“要相信组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坚强,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要感情用事!”

看到父母这么说,宁铂再也不想和任何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说出去,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同情,而是否定、打击和责备。他越来越不合群,举止也越来越古怪:剃光头;合影时故意躲在别人身后;不再打桥牌、下围棋,尽管他以前很喜欢,水平也很高……总之,他渐渐失去了活力与开朗。

虽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但在世人眼里,宁铂依然是成功的——19岁那年,他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老师。

這之后,他结婚生子,课教得也不错。然而,这不是他想过的生活。为了换个活法,他下过海、去过经济特区。结果,钱、证件被偷,他被当作盲流抓进了派出所……几次碰壁之后,他才发现外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他既无法理解,更不知怎么应对。出去一次,受挫一次,他无法释怀,也无法接受,迷茫、困惑中,他从阅读佛经中找到了片刻的安宁。

“伯乐”的愧疚:如果没有那封推荐信,宁铂就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生活,他的人生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宁铂之所以能够成为“神童”,要感谢江西某学院的退休教师倪霖。是他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写了一封推荐信,才使宁铂成为“神童”的。

那封推荐信,倪霖写了10页,里面详细记录了宁铂孩童时超常的聪颖。这封信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信寄出去十来天,中科大的老师就来了。他们对宁铂做了全方位的测试,认为宁铂确实是人才。很快,中科大破格录取宁铂,中科大少年班也由此成立。

宁铂进入中科大后,以他的兴趣,本想学天文或者学医,但当时的一位领导说,这孩子聪明,要学高能物理,这对国防有用。遗憾的是,宁铂不喜欢物理。或许这是导致宁铂后来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宁铂曾气愤地对父母说:“这简直是把活鱼摔死了卖!”但当时没人能帮他改变这个决定。

另外,当时媒体的过分关注,也让宁铂难以承受。他不止一次地表示,他想过平常人的生活。宁铂性格内向、热爱钻研,是陈景润型的科研人才。假如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耕耘,或许他真的能够有所成就。

得知宁铂后来的境况,倪霖深为自己曾写了那么一封推荐信而感到后悔。他说,如果没有那封推荐信,宁铂就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正常生活,然后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以他的成绩,一定会考个好学校并读上喜欢的专业。这样,他的人生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同学眼里的宁铂:考研是当时少年班大部分同学的选择,宁铂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尊心不允许他不考研。但等真上考场时,他又害怕失败有损自己的形象。总之,他有一种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矛盾心理

王莹是宁铂当年中科大的同学,也是为数不多的和宁铂关系比较好的几个人之一。王莹说,宁铂确实非常聪明。上课时,别人都忙着记笔记,可他从来不记,只听。下课后,他却能完整复述老师讲过的内容并演示公式推导。

宁铂一直是学校的“明星”和“传奇”,但他对此似乎并无兴致。他曾几次跟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说他想做个普通人。但这话他只敢私下说,在公开场合,他对老师、领导的态度,还是顺从的。

大学毕业那年,宁铂留校任教,光环依然耀眼,媒体称他为“最年轻的大学老师”。但后来他的考研之事,颇耐人寻味。大学毕业那年,少年班的很多同学报名考研,宁铂也报了。但是报名之后,他连体检都没去。第二年,他再次报名考研,这次他完成了体检,但没领准考证。第三年,他又报名考研,这次他领了准考证,完成了体检,但在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逃跑了。

几年后,同学相聚。有人问他,当年考研,你为何报了三次名却一次都不参加考试。他说,他想证明自己不考研也能获得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神童。对他的解释,王莹不以为然。王莹说,他之所以光报名而不参加考试,其实是因为害怕失败。当时,大家都知道,但是也都心照不宣地没点破。

既然害怕失败,又何必报名呢?王莹猜测,考研是当时少年班大部分同学的选择,宁铂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尊心不允许他不考研。所以,他虽报名了,但是等到真上考场时,他又害怕失败有损自己的形象,于是选择退缩。总之,他有一种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矛盾心理。

宁铂结婚有了儿子之后,坚决反对对儿子进行过度教育,并为此常和妻子发生口角。他从小被当作“神童”培养,并为此深感痛苦,所以他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最终,他和妻子离婚。然后,离开中科大,出家为僧。

几年前,宁铂的大学同学在北京相聚,宁铂也去了。这时,王莹才知道他已经在一所佛学院里当上了老师。和以前相比,宁铂脸上的笑容多了,性格也开朗不少。

王莹问宁铂为何要出家,他说:“为了解决个人的困扰。”然后,他接过同学递来的麦克风起身唱歌去了。这时,王莹第一次发现宁铂的歌唱得不錯,上大学时她从未听宁铂唱过。

在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成功的人生。如今的宁铂,按自己的心愿,走在了自己想走的路上,何错之有?错的反倒是世俗的目光

宁铂的起点非常高,几乎达到了当时一个年轻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但是他没有取得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所以,他的父母痛心疾首,而人们也把他作为一个“伤仲永”式的失败案例来看。

认为宁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这种评价来自社会上流行的“成功学”,即所谓成功,就是做官、有钱、有社会地位。换个说法,就是你的“市值”高,你就成功;你的“市值”低,你就失败。这套衡量成败的标准,在社会上似乎很有市场。

这套评价标准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并不可取。因为用“成功学”理论来判断人的价值,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爱因斯坦并不是世界首富,那是不是表明他的人生就比世界首富失败呢?当然不是。爱因斯坦取得的科学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举世瞩目,其成就和人生价值都远远高于任何首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我们只用“成功学”标准来评价人生,会造成人格和价值的分裂,而这正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根源。

社会的进步得益于各类领军人物,但这不意味着做一个普通人就是失败。面对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最想做出的选择。在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学”的本质是一种庸俗的市侩哲学。除了对财富顶端的几个人顶礼膜拜外,剩下的大多数人都成了被嘲笑、被蔑视的对象。按其逻辑,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毫无意义。

而把“成功学”和“神童”等同起来,就更加荒谬了。世界上有没有天才或神童,科学界一直存有争议。而宁铂很可能只是早慧而已,其他方面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结果,媒体给了他“神童”的光环,他的父母、学校领导、老师包括整个社会,都期望他事事、时时都符合世俗对他的期待。这于他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

如今的宁铂,跌落云端,传奇不再。但是,他终究按自己的心愿,走在了自己想走的路上,何错之有?错的反倒是世俗的目光。而他既没有被世俗“绑架”,也没有被世俗“摧毁”,最终活出了真实的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人生多彩,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活出真我即是出彩,而且成功从来没有固定模式——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是一种成功。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推荐信王莹少年班
巧用比较策略,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王莹作品
哲理漫画
不容忽视的推荐信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少年班“不惑”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王莹作品
王莹作品
蔡元培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