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众所周知,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主体都是孩子。如果不能得到孩子的配合,家长和老师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所以,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是教育的基本原则。遗憾的是,许多家长错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当成教育的产品,强迫孩子学习他不喜欢的专业,酿成了不少悲剧。神童宁铂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宁铂是中国第一神童。他两岁半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6岁学习中医,会使用中草药,8岁会下围棋、读《水浒传》,9岁作诗,13歲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并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下围棋,两战全胜……人们无不相信,宁铂一定是中国未来的科技领军人物。
但事与愿违,宁铂并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学术成就,最终于2003年辞去大学教师之职,出家为僧,时年38岁。宁铂的父亲痛心疾首:“儿子的选择让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
难道宁铂的高智商是假的?非也!宁铂的少年班同学王莹透露,宁铂确实非常聪明。上课时,别人都忙着记笔记,可他从来不记,只听;下课后,他能完整复述老师讲过的内容,并演示公式推导。
那么,是什么导致宁铂从万众瞩目到遁入空门?这要从他刚进入中科大说起。
当时,宁铂对医学、化学和天文学感兴趣,希望以此为研究方向,最后却被安排学理论物理专业,因为理论物理是国防科技的基础学科。宁铂对这样的安排很抵触,气愤地对父母说:“这简直是把活鱼摔死了卖!”但当时父母没有替他鸣不平。
一年后,宁铂要求转学到南京大学学天文学。校领导把他叫到家里谈心:“中科大对你很重视,把你招进少年班就是为了培养你,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又是全国少年儿童的榜样,要听话!”从那以后,宁铂再没提过转学要求。
宁铂内心苦闷,写信向父母倾诉。父母的回信让他绝望:“要相信组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坚强,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要感情用事。”从那以后,宁铂再也不愿向任何人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他得到的不是理解和同情,而是否定和责备。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孩子被逼迫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少年班毕业那年,见同学们都报名考研,宁铂也报了名,但他连体检都没有参加。第二年,宁铂又报名考研,这次他参加了体检,却没领准考证。第三年,他再次报名考研,这次他参加了体检,也领了准考证,却在进考场前再次选择了逃避。
宁铂毕竟是天才,尽管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但仍学有所成:19岁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教师,而且课讲得不错。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后来的勇敢抗争都以失败告终,令他万念俱灰,于是去佛经里寻求安宁。
宁铂无疑是天之骄子,世人给了他荣耀和希望,却没有给他选择的自由,教训何其深刻!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宠儿和家族的希望,我们是否给了孩子选择的自由?眼下正是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刻,希望家长们多尊重孩子的选择,少一些把控,把最终的决定权还给孩子,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