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

2021-08-19 07:29四川轻化工大学杨柳
中国安全生产 2021年7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应急管理

文/四川轻化工大学 杨柳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急管理肩负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职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曾多次提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也将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新发展形势意味着新风险、新问题、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及特色

第一,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逐渐从单灾种应对向以“一案三制”过渡,最后发展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应急管理体系。当前的应急管理体系涵盖了各类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观念也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作为”式的综合性、系统性应对。

第二,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的强大动力。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我国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正如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黄明提到:“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第三,应急管理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目前,我国应急救援人才队伍正在向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管理模式转变,在救援中更加侧重救援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力争在最小人员伤亡、最小损失的前提下实现最好的救援效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大增强了应急救援的科学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质量。

第四,应急反应效率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十分需要分秒必争的精神和效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始,各地迅速启动一级响应。国家组织专家、救援队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国家卫健委及时更新公布《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应急反应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事故、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及损失大小,正是有了高效率的应急救援才取得中国抗疫的阶段性成功。

当前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第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为主,每年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据应急管理部公布信息显示,2020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8亿人次受灾,591人因灾死亡失踪,589.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0万间房屋倒塌,30.3万间严重损坏,145.7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9957.7千公顷,其中绝收2706.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01.5亿元。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之一。做好自然灾害的科学研判、评估和防范,提高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伤亡和损失将是下一阶段有待完善的重点之一。

第二,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应急管理。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也对我国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使得风险更加难以识别,风险传播速度更快;另一方面,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库囊括人民群众各种信息,关乎国家安全,对内要防范信息泄露,对外要防范国际黑客攻击。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020年9月份数据显示,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为134万余台套,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14350个,信息系统安全漏洞1518个。在发挥科技进步带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危机。因此,应加强非传统领域的应急管理。

第三,协同联动机制不灵活。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仍存在条块分割、协同联动机制不灵活的问题。由于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事件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关联性,相应地就要求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然而,在现有的联动机制体系中,各地按照中央的响应等级划分方式,又自成体系形成相应的响应等级,由于地方差异,导致应急治理响应级别的规定变得纷繁复杂,制约着应急功能的发挥。

提高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第一,整体谋划,做好顶层设计。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全权指导和负责全国应急管理事务。为全面评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建议由应急管理部牵头,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商讨制订应急管理机制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全流程、全方位的涵盖风险监管体系、监测预警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应急管理机制,细化每个部门的职责,优化简化审批手续以提高应急治理效率。

第二,进一步提高治理效能。部门之间既需要明确日常管理中的职责边界,也需要协同合作。在发生各类重大事件后,应明确第一责任部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制订应对措施,其他部门配合完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在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治理效能。

第三,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各级政府有重点、有步骤的开展本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属地管理工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全面落实责任制;对存在工作懈怠、瞒报、谎报等行为的人员零容忍;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落实各项责任的同时,做到奖罚分明,方能激发工作动力。

第四,科技保障为应急管理赋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强国”。信息时代更需要科技为应急管理赋能,采用科技化的手段研判、评估、预防和应对,提高治理效能。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应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