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

2021-08-19 09:41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外力质点物体

陈 洁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214000)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从学生主体出发,由原本单一的讲解拓展为多元的互动,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突破固有的认知局限.与此同时,要注重教学策略的改善,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下面我就从不同方面具体阐述优化策略,抛砖引玉.

一、关注核心概念,深化要点理解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概念,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基础,实则在根本上统领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的形成.因此,就要加强重视,从单一的讲解转变为是理解思考,以此激发学生,引导其深层理解,扎实掌握.

以“质点”的概念教学为例,教材上明确: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在这一概念上,就可适当拓展,给出以下描述:1.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讨论的问题来说影响不大时,就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看作是质点;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就可不考虑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将其看作是一个质点;3.当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同的,也就是不动的物体,可以看成是质点;4.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以看成是质点,然而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就不能看成是质点.对于这四种描述,就可提问学生:哪一个是质点的概念?学生思考、交流后发现::这四种描述都是正确的,但关于“概念”,只有第一个是正确的,其他都是事实描述.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于“质点”的概念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抓住“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一特点去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就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其从不同感官去构建质点的概念,并运用自身理解去讨论分析刚刚的事实描述,以此加深认知,充分把握现实中的“理想化模型”,尝试运用到之后的解题中,促进对这一要点的运用,实现举一反三.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概念,大多数教师习惯直接讲解,之后就布置“死记硬背”任务,让学生自主消化.然而,学生对很多概念的认知都是抽象、陌生的,仅借助文字难以理解,更无法消化,对此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帮助其掌握.

二、善用教学情境,培养分析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会运用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知识价值,做到学以致用.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深刻领会学科内涵.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要引导其运用,鼓励其对学科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尝试着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此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渗透思维方法,发展探究思维

谈及物理,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难,这是为何?学科具有抽象性,本身存在难度是一方面,学生在探究中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主要原因.对此,就要围绕核心素养,加强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方法展开探究,逐步分解,有效解决.

在探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就可围绕内容提出问题,给其营造挑战的氛围,激发探究欲望:准备打点计时器、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且标有刻度的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坐标纸,借此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及质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在开展这一实验时,就要组织小组进行,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导学”的顺序展开.这样一来,就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思路,即运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及其中砝码的质量,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随后,控制小盘以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变,也就是合外力不变,改变小车质量,以此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得出定律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和其质量成反比.在这一基础上,就可导入正题:借助这一实验过程,清楚验证了哪一个物理定律?学生随即发现是“牛顿第二定律”.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中就能收获很多,不仅是前人已知晓的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思维方法、探究方法.

实验探究是高中物理课堂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并逐步领悟运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借助图像研究数据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

四、实施多元互动,提升学科素养

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课堂的多元互动,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就要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诸要素,利用其相互的关系,开展多元互动,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在具体实施时,就要从不同方面展开,力争切实、有效.

首当其冲的是教学目标,在设计时要将其与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从学生角度展开叙述,以此明确认知方向,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计划地探究学习.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实验为例,就可这样设计: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加速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2.能用图像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及质量的定量关系;3.能结合本次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当然,在设计时不能忽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及“探究科学规律的意识与能力”等目标.其次是问题导学,问题是教学的线索,也是思维的起点,善于运用问题启发学生就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精”、“活”、“少”,以兴趣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剖析物理问题,才从中获得启发.最后,不能忽略的就是课堂生成,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就要善于发现并运用教学中的有效资源,调动学生思维,让其在探究中培养核心素养.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与质量的定量关系”时,就可针对出现的错误提问: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吗?随即,学生就会发现还有“长木板的摩擦力”,对此进一步追问:如何消除?随后学生在实践中就发现,只要“适当抬高长木板的一端”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可见,只要善于发现,灵活运用,就要实现教学要素间的互动,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活起来.长此以往,不仅能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交流,还能不断积累经验,在错误中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在思考中获得素养提升.

总之,高中阶段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目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积极渗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在不断提升中发展思维水平、实践能力,让其深刻领悟到学科的本质,以此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外力质点物体
巧用“搬运法”解决连续质点模型的做功问题
带低正则外力项的分数次阻尼波方程的长时间行为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开心一刻
质点的直线运动
质点的直线运动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悬浮的鸡蛋